回覆列表
  • 1 # 天太2

    作為上層建築範疇的政治,是經濟基礎決定的。戰爭是最高的政治形式,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兩次世界大戰的發生,都是當時“資本”和“實力”的對比發生了變化,是為重新瓜分世界而產生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和美國的發展超越了英國和法國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僅從工業增長速度上看:1870年至1913年,美國增長了8.1倍;德國增長了4.6倍;而法國只增長了1.9倍;英國增長了1.3倍。從各國工業生產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比重來看:美國由23%增長到了38%;德國由13%增長到了16%;英國則由32%下降到了14%;法國由10%下降到了6%。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德國成了歐州老大。

    帝國主義間力量的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佔有的殖民地卻和他們的力量極不相稱。英國佔的最大,人口最多,俄國第二,法國第三。而德國則佔有英國的1/10,法國的1/3。這種狀況是後起的德國和其它資本主義國家不允許的。它們強烈地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然而,在世界土地和人口也瓜分完的情況下,也只能透過戰爭奪取。在重新瓜分世界的鬥爭中,德國成了英,法,俄的勁敵。中東,拉丁美洲,海上都成了德英爭奪的地區。德國處處以進攻姿態,與老牌帝國主義英國展開了爭奪。德,英矛盾成了當時的主要矛盾,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一戰以德國失敗告終,法國,波蘭,丹麥,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不是割地就是獨立。德國原有的殖民地也被多國瓜分。軍事上被閹割。經濟上又賠款。這讓德國走上了一條艱難的道路。戰後的德國借了大量的美債。經過十年光景,生產才得已恢復,工業產量增長了一倍以上。然而,1929年一1933年的經濟危機使德國又一次跌入谷底,這次危機給希特勒的上臺提供了機會。使希特勒的對外政策用武力奪取“生存空間”的想法,得到了壟斷資本和大財團的擁護和喝采。為希特勒上臺造成了機會,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埋下了禍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運會男團半決賽王楚欽輸球,楊影卻強調王楚欽實力“遠超”對手,對此你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