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傍百年樹

    讀萬卷書

    此幅對聯出自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他興復白鹿洞書院並在此講學,“傍百年樹”既指書院有蒼翠的古樹,又用俗語“十年樹木,百年樹”之意。“讀萬卷書"取自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雖只有寥寥八字,但是內涵十分豐富深刻,是朱熹撰的經驗之談,言語之中飽含對後學諸子的勸勉。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副有名的對聯是蒲松齡在自己後期的科舉考試屢次不中、落魄至極之際,給自己寫下的勵志自勉聯。整副對聯氣勢磅礴、催人奮進,引用了史上非常著名的兩個典故以及所對應的結果,一個是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滅大秦,另一個是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吞吳國。蒲松齡以此聯激勵自己,終於以一部《聊齋志異》名垂青史。這副聯開始時是刻在銅尺之上,後懸置於書屋聊齋書房,如今已經成為莘莘學生寫作考試的必備佳句,堪稱經典之作。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時間可笑之人

    這副對聯出自北京潭柘寺,寺中有一座大肚彌勒佛像。世人所不能容忍的事,彌勒佛的大肚卻能容得下,一個人要有容人之量,即“度量”,如同“宰相肚裡能撐船”,何愁不能成就一番事業。開口常笑,是內心修養的透露,世人為七情六慾、名利富貴、愛恨嗔痴,所做的種種愚行,在彌勒佛看來,是多麼的可笑,一個人如果有這樣的胸懷,又何來煩惱。

    是非審之於己,譭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陟嶽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

    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聖賢道何以傳,登赫曦臺上,衡雲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清代嶽麓書院山長曠敏本撰。上聯:是非由自我審查,譭譽由別人評說,得失聽從天命,不可強求。當我們登上麓山峰頭,感受著朗月清風,天地萬物的道理便可知,榮辱得失就可置於度外。下聯:國家的栽培、父母的養育之恩如何回報,老百姓的日子如何過得更好,中華的優秀文化如何傳播,登到山頂的赫曦臺上,俯瞰衡雲湘水,便可找到答案。這種人生態度其實也正是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儒家思想的體現。

    綠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此為杭州西湖天下景聯。

    春天到來,西湖江邊到處花紅柳綠,鶯歌燕舞,花草爭豔,年年如此。對仗工整, 用疊詞的手法將西湖的景色表達的淋漓盡致。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此聯為林則徐題書齋所做。一個人要想氣度、胸懷寬廣,就要不僅寬容別人,還要不斷的吸取不同的知識;大海之所以成其大,是因為它有接納百川的氣度和容量,教育人們要心胸寬廣才能變得偉大;懸崖絕壁能夠直立千丈,是因為它沒有過分的慾望,不向其他地方傾倒,教育人們要放棄無謂的享樂欲,修身養性。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英雄。問樓外青山,山外白雲,何處是唐宮漢闕

    小苑西回,鶯喚起一庭佳麗。看池邊綠樹,樹邊紅雨,此間有舜日堯天

    此聯為明朝中山王徐達的花園楹聯。徐達是明朝開國著名將領,赫赫有名,屢建奇功;晚年常常在花前月下散步,為了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情懷,於是在自家花園裡寫下此上聯,卻怎麼也想不出下聯,於是賞千金求下聯;時過不久,一位書生欣賞了徐達的花園後,揮筆而就,氣勢恢宏,對仗工整,徐達看後大加讚賞,此聯也成為千古絕唱。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此聯寫在山海關孟姜女的廟門上,讀完使人思緒萬千:一是用字的奇妙,古文通假字一字多音、一字多義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斷句方法,就能念出許許多多不同的讀法,從而巧妙地組成了一幅楹聯;二是情景交融,站在孟姜女廟前,仰望藍天,俯瞰大海,浮雲奔飛,海水澎湃,時而激發、時而退落,歷史何嘗不是如此,人生何嘗不如此,讓人有無窮的聯想遐思。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畫、天下事,事事關心

    此聯出自明朝顧憲成題在東林書院的對聯。後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琅琅,是一副不可多得的經典對聯。

    天為棋盤,星為子,何人能下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個敢彈

    據說這是明代大學士解縉與友人比試文才時對出的一副對聯。聯語前兩個半句都是比喻,把天比作棋盤星比作棋子,把地比作琵琶路比作琴絃;後兩個半句都是反問,意思是這麼大的棋這麼大的琵琶,沒有人能駕馭得了。想象奇特,比喻巧妙,對句工整,氣度不凡,所以流傳至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上學第六天被同學咬兩次,我們要求全款退學費,學校不肯,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