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蘭花島
-
2 # 安徽丰韻
我覺得肯定是好牌,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華為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企業,記得我2009第一次用華為產品,那時候,華為產品的效能和產品都有很多不足,短短几年,華為的科技的水平,取得一次次突破,一次次放大招,這說明,華為要麼不鳴,一鳴驚人,我堅信,華為一定會更好
-
3 # 網際網路時間
華為跟谷歌談判?我想知道華為跟谷歌談判他們談什麼?這個題目有點問題。谷歌與華為目前的關係並不是谷歌這個企業自身造成的,而是美國政府的一系列政策。
美國宣佈要對華為的發展實行打壓,身為在全球都處於領先地位的谷歌他能說什麼。就算他再強大他也是一個美國企業,最終他還是要聽美國的。所以,與華為的關係也從合作轉換成了對立。
但是,華為有了技術、有了科技成果之後這個現狀就會有所改善嗎?谷歌就會停止與華為的對立,繼續合作嗎?不好意思,谷歌沒有這個權利,因為美國才是背後的主導。所以,即便是談判,也應該是美國政府與華為,而不是華為與谷歌。
再者說,即便谷歌在這件事上有主導權,那他會被華為的方舟所震撼到嗎?答案很明顯,需要明白一點。在這個領域,目前最強大的企業依然是谷歌,華為只能說是新生兒,根本沒有可比性,又哪來的增加籌碼這一說。
所以,華為在系統領域的發展可以說是任重道遠,谷歌就是華為追趕的一個物件。至於談判什麼的根本不存在。
-
4 # 愛思考的奧特曼
一句話來點評,方舟編譯器的開源功在當下,利在千秋!
為什麼一款輕量級應用會有如此大的作用,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相比傳統編譯器,方舟的優勢在哪裡?相比傳統的編譯器,方舟突破性的採取了靜態編譯的方式,由於安卓系統使用Java作為程式語言,易於開發,但缺點是不會將程式碼直接編譯成機器語言,程式執行時有相當一部分程式碼還需要透過手機上的虛擬機器臨時同步編譯,影響程式執行的效率。
而方舟恰好針對的就是這點,全程執行機器碼高效執行程式,架構進一步得到最佳化,可供開發者在開發環境一次性的將高階語言編譯為機器碼,手機自身的執行和app流暢度都會得到不小的提升。
但需要強調的是,方舟同時也是一款交叉式的編譯套件,他的工作模式還是傳統的預編譯—編譯—彙編—連結這樣的流程,提升的程度不會特別誇張。
開源的意義如何?其實很簡單的道理,如果華為只是做出個編譯器而沒有支援的APP,那就意味著沒有市場,那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方舟豈不是白做了。
所以,徹底開源,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方舟,使用方舟,同時在反饋資訊的取得上更快,渠道更多,華為目前丟擲的所有技術方案,其實都可以看作下一代解決方案。
再從國際形勢上來看,華為的處境實在不樂觀,魅族高管李楠在知乎上這樣表示:
“國內市場,才是華為與谷歌談判最後和最可靠的籌碼,而非任何技術方案,最惡劣的情況下,新興市場加一帶一路國家,谷歌服務變得沒有那麼必要,使得華為有爭取的機會,至於北美和西歐,華為可以選擇放棄。而技術封鎖,不可能搞死任何有能力的中國企業。只能讓大家更堅定的堅守國內,尋求進攻而已,而華為這樣拿下的市場份額,從頂層設計上,美國的利益會受損。”平心而論,方舟現在就開源略顯倉促,但是因為開源的優越性與不完善的弱點,準備匆忙就準備匆忙吧,總比被動挨打要好。
-
5 # 程式設計師小葛方舟的生態建立,能夠讓華為和谷歌的關係改善上有所助力嗎?
並不會。
可以說,方舟能不能成功,到底有多強大,或者說鴻蒙未來有多強大,這個對於谷歌和華為之間並沒有任何的影響。
因為,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干涉,谷歌並不會願意放棄華為這樣的合作伙伴,畢竟華為在全球擁有將近20%的市場。可以說,谷歌和華為之間的禁令能不能鬆動,主要還是看美國政府的態度,谷歌作為一個公司,已經沒有太多的話語權了。
而對於美國政府來說,華為越強大,禁令鬆動的可能性越小。
美國作為全球通訊行業的霸主,一直可以說是牢牢的抓住了通訊的話語權,在2G/3G/4G時代,高通都是全球通訊行業的龍頭,華為、三星、蘋果等沒有一家公司不支付著昂貴的專利費。雖然華為的通訊裝置製造上領先,但是專業費也沒有少給。
到了5G時代,華為突然翻身了,高通的地位受到了威脅,最主要的是美國在全球製造業,特別是晶片製造業的位置可能發生變化,這不是美國政府願意看到的。所以,才有了華為的禁令,為的就是防止華為成長到自己無法控制的地步。
方舟的出現、鴻蒙的出現,並不是為了對抗谷歌,而是為了對抗美國政府。可以說,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禁令,可能方舟和鴻蒙永遠都不會出現。
回覆列表
這要看,用的企業多不多。能不能建立起生態圈。如果能夠建立起生態圈,那就能夠和谷歌抗衡。華為就會多了一種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