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神秘人
-
2 # 戰略論
1941年德軍如果全力進攻莫斯科並佔領這個交通中心,確實會讓德軍在軍事態勢上擁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如果說拿下莫斯科就可以打敗蘇聯的話,這種想法完全是不切實際的,蘇聯的紅色政權的堅韌性和組織性都是空前的,德國不具有徹底打敗蘇聯的能力,尤其是在只有四年的時間內,因為四年後盟軍幾乎肯定的會開闢第二戰場,介時德國的失敗將不可避免。
其實關於莫斯科和基輔的爭執實質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戰略方向,以莫斯科為最終目標就是旨在發起一場速戰速決的戰爭,以期對莫斯科這個擁有重大軍事意義(交通中心、政治中心、重工業區,其中在蘇聯這種交通匱乏的地區以交通中心最為重要)發起進攻,從而迫使蘇軍主力為保護莫斯科而同德軍進行決戰,即使未能殲滅蘇軍主力,那麼佔領莫斯科也會切斷蘇軍南北方向上的聯絡,使其防線一分為二,便於德軍後續的進攻,所以選擇莫斯科是為了軍事上的考慮。
而進攻基輔實質就是處於戰爭經濟的目的,透過佔領烏克蘭的糧食基地、重要礦產區進而深入高加索佔領油田來摧毀蘇聯的戰爭潛力,從而迫使蘇聯無力繼續戰爭下去,接受德國的條件。從實際來看這個方向更加貼切實際,因為事實證明蘇聯遠比德國想象中的要強大,德國想幾個月就結束戰爭的想法根本是幻想,所以這種基於摧毀蘇聯戰爭潛力的作戰長遠來看更加有效。
兩種思路都有其合理性,無論選擇哪個對於德國來說都是可行的,但德國錯就錯在猶豫不決,在這兩路線中來回切換,結果哪個方向上都沒能達成決定性的勝利。在其進攻蘇聯的一開始從兵力部署上就可以看出,德軍是以莫斯科為最終目標,故其中央集團軍群的兵力最為強大,進攻速度也最快,按照如此速度打下去冬季之前佔領莫斯科肯定可以實現;可後來突然將焦點移到了南翼的基輔,圍殲了蘇軍的西南方面軍,此時南翼的蘇軍防線基本崩潰了,既然摧毀了蘇軍南翼的防線那麼德軍從難以長驅直入也是可以的,這樣恐怕真的可以打到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達成其經濟上的目的;可是德軍又將主攻方向回到了莫斯科的方向上繼續從中路進攻,這樣來回折騰最終將寶貴的時間浪費掉了,德軍在冬季之前沒能完成任何一個戰略目標,而沒有做好冬季作戰準備的德軍在嚴寒中進攻莫斯科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損失慘重,無功而返。
所以德軍最大的失誤不是說還打莫斯科還是基輔方向,而是不應該在戰略上猶豫不決,改來改去,無論你堅持打莫斯科還是基輔方向都可以讓1941年的德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而不是像實際中那樣功虧一簣!
回覆列表
當然歷史不可以假設,不過我們卻可以進行推演的,1941年如果德軍全力進攻莫斯科的話,打下莫斯科有八成的勝算,還是可以取得勝利的,只是打下莫斯科是戰術的勝利,只能拖延德國失敗的時間罷了,最後德國還是會輸,畢竟德國的國力遠比不上同盟國,失敗是遲早的事。
1941年德國出動300多萬精銳的裝甲集團軍,分南中北三個方面全面進攻蘇聯。開始的戰況對德國還是不錯的,德軍的裝甲洪流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坦克的推進速度快,很快就攻入了蘇聯的縱深地區,期間還消滅俘虜了60多萬的蘇軍,可見戰績輝煌。只是在接下來的進軍的戰略方向上,希特勒和手下的將軍們有了意見的分歧。本來德國侵略蘇聯,開始的目標就是三方面的裝甲軍團插到蘇聯的縱深地區,然後會師全力進攻莫斯科。戰爭的開始很順利,只是戰爭對德國的消耗也很大。希特勒就召集手下的將領,接下來的戰爭該怎麼打。會上所有的將領一致要求進攻的方向就是莫斯科,而希特勒認為在進攻莫斯科之前咱們拿下列寧格勒和基輔,因為這兩個地方有德國急需的原油,工業材料和糧食,攻下了這兩個地方會為德軍將來的戰爭提供動力,反正希特勒什麼都想得到,什麼都不想失去,只是兵力就這麼多,只能選擇一個方向,是要攻下莫斯科達到政治上的巨大好處的熊掌,還是攻破基輔得到工業原材料的魚,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希特勒決定還是吃魚,先拿下基輔,再進攻莫斯科。在老大的命令下,將領們只好服從。不過古德里安卻一直反對先進攻基輔,他認為先進攻基輔,得到拿下了基輔,德軍的裝甲會更一步消耗,再去打莫斯科時間就晚了,那時莫斯科的冬天就來了,俄羅斯人不怕冬天,可是德軍怕啊,冬天可是蘇聯的幫手啊,到那時候打莫斯科就不可能了。希特勒非常憤怒,一直強調拿下基輔的重要性,說古德里安不懂得經濟,最後說服不了古德里安,不過希特勒還是下達命令先進攻基輔。
最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德軍因為寒冷的冬季,最終還是被蘇聯給打敗了,在莫斯科的冬天裡,光凍死的德軍就是50多萬,這對德軍來說是致命的打擊。蘇聯卻在冬天得到了喘息的機會,調兵遣將,最後把德軍打敗。如果德軍不打基輔,轉而全力攻打莫斯科,打下莫斯科是完全有可能的,只是就算打下莫斯科又能怎樣呢,蘇聯不會因為首都的失去而放棄抵抗,就如我們的抗日戰爭,國民政府的南京丟了,不是照樣搬到重慶繼續抗日嘛。所以德軍就算攻下了莫斯科只是改變了德國敗亡的時間,最後還是會被同盟國打敗的,因為正義必勝,德國發動的二戰是不正義,殘暴的戰爭,全世界的人都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