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眼曉車
-
2 # 阿茶的生活日記
自產自銷,成本是很昂貴的!專業生產,把產品本身精益求精,把銷售交給專業的經銷商去做,大家都得利,地球這麼大,分銷越多,越有名氣和銷路,這樣也不總怕銷售不出去而不好好生產啦~
-
3 # 協同體研習者
關鍵是回款壓力 一個生產線下去 十幾億 幾十億 如果自己銷售 那何時才能回款?透過經銷商渠道 經銷商先壓貨 這樣成本就提前收回了 這也是汽車電商搞不起來的原因 放在電商平臺上一輛輛賣 無法快速回籠資金
-
4 # 輕煙擾夢
主要是成本問題,開一個標準4s店要購買地皮,建展廳售後庫房,配置人員,一個4s一年正常運營的開銷很大,而靠自己建店投入大,資金回籠也太慢了,廠家自己去開得不償失,如果以授權的方式,每年給4s店以提車量來規定任務,然後給予實銷返利,廠家只需要在建店的時候給予一定的補貼,4s的攤銷就與他無關了,所有補貼包括建店補貼,廣宣補貼等等不是以現金的方式返給經銷商,都是算成提車款,他的成本進一步降低,而且年終返利都是以商務政策的考核來評定的,內容很多,比較重要的就是銷量,展廳售後的日常點檢,售前售後的滿意度,這些只要不合格就扣分,扣分關係到的就是一大筆錢,所以現在有問題直接打400比打工商的電話靠譜多了
-
5 # 河北懷來阿琨
這個有很多類似問題。為什麼飲料廠不直接賣飲料而是批發給商店?為啥衛生紙不直接從廠子賣?為啥廠子不直接招聘工人而選擇中介?為什麼?為什麼?因為所以科學道理~!!
估計你的提問,是因為看了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賓士漏油事件”後產生的想法吧。
汽車廠家為什麼不直接自己銷售,簡單而言,就是攤子太大、成本太高、管理太難。雖然汽車廠商讓經銷商銷售,的確會讓其拿走部分利潤,而且無法直接插手管理。不過另一方面,其實也是汽車廠商變相的“防火牆”,可以讓汽車廠家與售後維權切割,否則消費者投訴的可不是4S店,而是汽車廠商了。下面,我就簡單說說這些事,供你參考。
首先,汽車廠家直營銷售有哪些缺陷汽車廠家自己銷售,雖然利潤更高,銷售渠道掌控的更好,但現實中很少汽車廠家是這麼幹的,印象中好像只有紅旗等少數品牌的4S店採用的這種直營模式。
攤子太大,汽車不像其他的消費品行業,汽車銷售涉及的事情太多太雜,比如物流、上牌、保險、按揭、檢測、維修、保養、索賠、召回等等環節。現代化的企業,分工越來越細。包打天下還是以前的老思路了,最終只會把汽車廠家活活拖死。
成本太高,汽車銷售那肯定要建設4S店,正常一個標準4S店的建設執行成本至少在1000萬,大城市的建設成本至少上億,全國663個城市,一座城市就算建設一個4S店,就得多少資金投入。每個4S店還得儲備相應的車型吧,一輛車幾十萬,這又得佔用大量資金。更別談其他的人員薪酬、物流等費用了。
管理太難,攤子大了、人員多了、地域廣了,管理難度是幾何級上升。同樣的銷售政策,在南方可能適用,到了北方就受到牴觸。而且人越多,內耗也越嚴重,對於汽車廠家的長遠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說到底,成本太過高昂,沒有汽車廠家有這財力能夠承擔,即使有能力承擔也不願意直營,為什麼呢?因為渠道銷售好處多多。
其次,汽車廠家授權銷售有哪些好處4S店透過廠家授權,以加盟的形式加入汽車廠家的產業鏈,這樣的方式對汽車廠家來說更加適應現代化的銷售模式。
可以集中精力造車。人的精力是有限,其實汽車廠家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將銷售渠道整個甩給經銷商,汽車廠家只要向其提供技術支援(如原廠配件、維修器材、專業保養人員等)和銷售政策(如優惠力度、廠家返點等),其他的瑣事一概不問。只管安心的研發新車和生產汽車就行了,在工作效率上無疑是更高的。
銷售網路最大化。任何汽車廠家都想把汽車賣到全國各地,這時如果緊靠自己布點,不僅慢而且佔用資金也多。透過加盟,建店不掏一分錢,而且可以全國鋪點,還可以制定標準劃定門檻指手畫腳一番。
汽車銷量最大化。汽車最難的地方不是造車,而是賣車。把這個最難的任務交給專業人士,無疑是最理性的。汽車廠家只管把車賣給經銷商,銷量也算的就是批售量。經銷商賣出去多少臺,那是經銷商的能力,賣不出去的,也是經銷商的庫存,不是廠家的庫存。一般而言,經銷商在當地都是有一定的資源優勢的。
與消費者之間設定防火牆。就拿這次“賓士漏油事件”來說,金融服務費這個鍋,賓士是毫不猶豫的甩給了4S店,賓士金融真的不知情?另外,平常的汽車維權也都是消費者直接找4S店維權,很少看到消費者找廠家維權的吧。汽車廠家精明的很,知道要與消費者要拉開一定的安全距離。
最後,汽車廠家不可能放著更成熟、更低風險的合作模式不用,卻費力不討好的搞自己直營成熟的汽車品牌廠家,都是搞授權加盟的。可能有人說,不是也有一些汽車廠家搞“城市展廳+網路直銷”的OTO模式?還有特斯拉也是直銷的。
首先汽車不適合全電商模式,必須要有線下實體支撐,這點所有人都認同。那些搞“城市展廳+網路直銷”的OTO模式的廠家說白就是不成熟的品牌,主要就是一些新晉品牌,比如觀致,它肯定是想在各地設點的,關鍵是沒有人願意加盟,才不得不搞OTO。特斯拉是個例外,不過也是因為其銷量不多,而且根本原因是其產量不足,如果大規模銷售的話,授權加盟還是第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