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藥123
-
2 # 聽濤軒書法
中華文明為何可以延續一直不中斷,我認為主要就是人口眾多、地理位置特殊、開放的文化、大一統的思想。
人口眾多讓外來勢力的文化無法站住腳我想如果我們沒有眾多的人口的話,雖然我們也曾經被外族所打敗,外族可以打敗我們但卻消化不了我們的文化。就是因為眾多的人口使得外族只能被我們同化而不是我們被外族同化。這也是一個世界範圍內僅有的奇葩事例,戰勝方被戰敗方所同化。
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自身文化具有相對的封閉性中國的東部是太平洋,北部是寒冷的西伯利亞,西南是喜馬拉雅山脈,西北是帕米爾高原,這樣一個地理環境讓我們與西亞、北非的文明在上古時期根本就沒有接觸,而他們的文明則較早的被周邊的民族所摧毀。我們最早是一個封閉式的文明,自身沒有遇到太多與其他文明的對撞,所以我們的文明才能沒有像古埃及、古巴比倫的文明那樣被異族所侵蝕。
善於吸收外來文化,使之成為具有自身特色的中華文化這個世界上除了日本人就是華人最善於學習。這一點也體現在我們的文化上。我們是一個包容的民族,凡是好的東西我們很善於發現並利用它,使它能夠為我們服務。比如說佛教,最先起源於古印度,當它傳到中國後,我們就給它加上自己的民族文化,使之成為我們自己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宗教。以至於今天誰要是想研究古代佛教就一定要先來中國蒐集材料,實地考察。
此外還有許多因素,比如我們自身文化的優越性,讓周圍的民族只能向我們學習,這就使我們更專一的發展自身文化;再比如儒家大一統的觀念,我們心繫的是天下,這使得歷史上我們在分裂的時候,那些政治家們最終追求的也是一統天下,從而使我們的文化不會四分五裂、逐步消亡;還有秦始皇的統一文字等等。
-
3 # 趙凡丁201
有多種因素:
1丶遵道法祖的人本文明的特質。這種文明特質,使華人無論何時何地始終不忘自己是炎黃子孫,對歷史文化的傳承。
3丶長期處於東亞地域文明的中心位置。文明優勢地位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幅射力及同化力。
4丶較早建立了大一統國家及超大族群的形成。歷史上多次使入侵的北方少數民族融入汪洋大海之中。
5丶獨樹一幟的漢字強化了中華文明的凝聚力。
-
4 # 無痕久久
眾所周知,都帶有四大文明古國即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巴比倫,而中華文明史唯一延續至今的古文明。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從文字上來說,中華文明可以說是從未出現過斷層,從有記載以來到現在我們的文字可能根據當時實際情況略微有所字型或字義上的不同,但現代人理解古代人的著作也並非難事,就像前段時間央視的節目《國家寶藏》裡面提到的石鼓,中華文明透過文字記載代代流傳而保全了中華文明,從而流傳至今。即使時代再怎麼變遷,只要我們的文字還這樣薪火相傳,我們的文化就不會消亡。
其次也可以說中華文明本身的文明護佑自身一直到現在。中華文明本身具有很強的包容延展性,像我們華夏兒女很容易接受新的文化,基本不排外,我們文化本身的包容性只會融合別的文化,不會排外。不像別的文明特別依賴宗教。我們更相信的是祖先。我們的祖先在大量的社會實踐中發現了,我們應該順應天道即自然發展規律並且努力拼搏。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自然,這個從古代著作中可以看出來,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是華人追求的。《易經》這部中華文明的源頭著作裡第一句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順應自然發展規律,努力拼搏一直以來中華兒女的拼搏之路。再次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與歷代政權也有很大的關係,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歷朝歷代統治者都在追求大統一,這更加加速了民族的融合跟文化的融合,而且為了維護統治者的地位,或多或少有點奴化人性的味道,但總體還是順應天道,懲惡揚善,為民請命,以民族大義為重。而且強化精神文明,淡化物質追求。這就是為什麼多少年來每當中華民族危急之刻,會有那麼多仁人志士前仆後繼的以拯救民族為己任,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姓名,只為保全中華民族。
總之一個古老的文明能夠流傳幾千年至今自有她的高明之處,作為一個華人,真的是越來越覺著身為中華文化的攜帶者而光榮自豪,21實際正是我中華文明騰飛的時期,且看我東方文明再次揚帆遠航!
回覆列表
第一,中國地大物博,中華文明自身實力雄厚,具有消融外來文化的強大實力,中華民族主體意識加固國家根基。中國儒家治國安邦思想有深厚人文魅力,強化鞏固了中華文明。
第二,中華民族具有頑強的應變能力,中原文明自古以來都領先於周邊的文明,世界四大文明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消融和衝擊,而中華文明依然能應對自如,譬如如今的孔子學院開到世界各地,中華文明一直得到良好了的傳承。
第三,中國從古至今都堅持洋為中用,自主發展的文化態度,清朝隨有過短暫的閉關鎖國,但隨後也迴歸到此文化態度和策略。
第四,中國東邊南邊都是大海,西南是青藏高原,北面是遊牧民族,遊牧文化一直落後於中華農業文明,最終都將被中華文明融合和同化。地理因素的阻隔也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戰爭和朝代更迭也只在中華民族範疇內進行,中華文明一直以主流正統得以傳承延續。
你有觀點,請來指教補充,線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