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等待靜靜開花的樹
-
2 # 永記歷史不要忘掉傷痛
太極拳只練套路打不通任督二脈,太極拳裡有內功法專練前任脈後督脈的功法。有的人和書籍說任脈是小周天,督脈是大周天。也有個別的稱任督二脈打通繞一圈才是小周天,大周天練難度大,指全身奇經八脈,各個穴位執行和文武兼顧練成才是大周天功法。大周天功法打通具有養生和強身護體功效,是屬於技擊和內功裡的上乘功夫?
-
3 # 風吹麥浪119990236
太極拳講陰陽,開合,剛柔…
大小周天是道家術語,早期的太極拳應該不講這類東西,後來練太極拳的文人多了,從道教借用了這些東西,搞得太極拳充滿玄幻色彩。
大小周天其實是氣血的執行途徑,是活人都會氣血迴圈,也就是說所有人的大小周天都是通的,內家拳的練習可以讓練習者的運輸途徑更加通暢,這裡通暢的意思是:人體組織橫切片的毛細血管數量更多。
如果你練太極拳的目的是打通大小周天,你就本末倒置了,太極拳是武術,武術的目的是格鬥,格鬥需要體能,而體能是來自氣血運輸效率。也就是說拳練好了,大小周天通暢是自然而然的。
有的朋友說我只要打通大小周天!我建議你練氣功或道家的一些功法更有針對性。
最後一句忠告:拳友們別把太極拳當氣功來練。
-
4 # 會做菜的人不孤獨
你可能武俠小說看多了,中醫倒是有穴位之說,不過中醫有這樣一句話: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不知道你身上哪疼?我對太極拳多少有些瞭解,但太極拳與氣功是兩回事,並無內功打通氣脈穴位之說,更無你說的東西,有可能你被某個假大師騙了,送你幾句太極拳要領口訣:沉肩墜肘,眼隨形走,螺絲纏繞,化打結合。
-
5 # 文軒178550919
文軒告訴你 ,打通大小周天,有師父指導、千萬別自以為事,沒師父指導氣下不來,會出問題。大小周天是氣功的一個境界,非常嫚妙!也是內家拳的基礎。
-
6 # 牛A自由人牛C
打通了也沒啥大不了,只是身體好點,自己那個地方出了毛病會明顯快知道,也可透過再修煉修復。我是練莫文丹八寶功打通的!
-
7 # 第三根肋骨的門神
大小周天本來就是通的,不通的那叫毛細血管堵塞!太極拳當然對治療毛細血管堵塞有效,效果只比廣播操、慢跑、韻律操等鍛鍊專案稍微差一點。但持之以恆,還是對身體有幫助的。
-
8 # 然術健身
太極拳給你的感覺,是不是神神秘秘,或明或暗,隱隱晦晦,還暈暈乎乎的大小周天?和中醫的感覺是不是有點像?其他拳種、武術門派是不是也是這樣子的?愚枷、打坐,還是神神叨叨的?市面上流傳的各種理療方法,是不是也是稀裡糊塗的?沒辦法,這是必然的,他們從來沒有抓住根本,只能盲人騎瞎馬,誤打誤撞,千奇百怪,漏洞百出。
請注意,人體許多疾病,根在勞損,健身養生,散淤排淤是關鍵。
所謂勞損,勞而淤,淤而積,積而壓,壓而阻,阻而損,勞損也。過勞生淤,淤積而損。
勞損起因,一是S型脊椎(特別是腰、頸部位)偏心過載,受人體構造所致,人人不可避免;二是習慣性姿態過載,比如長時間在某個姿態上,相對靜止,活動不足;或運動超限,勞力過度,等等。
勞損,集中發生在,脊椎相關的關節和肌肉。這個區域,是人體機械運動的活動軸心,關節、肌肉細密,活動幅度相對最小,活動方向單調,易生淤,難排淤,故勞損集中。
通則不痛,一通百通,散淤排淤,淤而不積,積而不損,則健康無憂。
消減勞損,必須從散淤排淤入手,辦法是“內練一口氣”,其核心要義是:讓脊神經(中樞)附近的背、腰、臀、頸肌肉和關節(勞損集中區),在不常運動的方向運動起來,擾動瘀阻,散淤排淤,解放神經血管,免疫系統隨血流充分護衛,從根本上自我保健,康泰自若,生命自如。
內練一口氣,招式很多,站、坐、臥、行、駕駛,都可以練…參見11月14日,5月26日,我的主頁,然術全本,拿走不謝;健身養生,槓槓滴。
內練一口氣,不拘泥於各種套路,也不要管那些神神秘秘的功法,然術已揭示其本質,涵蓋其招式。
勞損,社會上還有很多調理方法,到底行不行,特別提示如下:
·理療行嗎?其實都不對勁。
1.按摩、拔罐、刮痧、火療,隔著皮下脂肪,擾動不了沉層肌肉、關節裡的淤阻,不能散淤排淤,無效。
2.針灸、針刀,只能區域性刺激、破損淤阻,緩解症狀,不能全時全面散淤排淤,從根上防治勞損。
3.牽引,倒是抓到了根本。與其求醫,不如求己,“內練一口氣”,簡便實用,自主散淤,持續排淤,終身受益。
·中藥怎麼樣?加大活血化淤的劑量,試試無妨。
-
9 # 正氣站樁學堂
你好。練太極拳可以打通周天。
大小周天是氣功和內丹術的用語,指的是氣血迴圈。大周天指的是全身氣血迴圈通暢,小周天指的是任督二脈的迴圈。
練習太極拳需要打好基本的站樁功,而站樁功本身就是通氣血的養生方法,再加上太極拳的動作引導,長期練習要通周天是沒什麼問題的。
回覆列表
此命題練太極拳及內家功法的理論基礎。
小周天先透過氣沉丹田,練精化氣,在太極拳起勢和收勢中有明顯的運用和作用。
大周天是繼續打通其餘六脈,以及手足十二正經。
行好周天一要盤好拳架,二是練好行拳。王宗嶽講:"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楊澄甫也有"上下相隨;內外相合"。以意導形。
打通大周天,透過站樁;用腹式呼,以意領氣,實戰能力對太極內功的產生非常必要。只要不怕困難,正確行拳,根據不同的悟性與體制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