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熊熊生活啟示錄
-
2 # 感悟179518416
第一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時想吃啥就吃啥,不像以前好東西都只有過年才能吃著,第二新衣服隨時可以,不像以前只有過年才穿新衣服,第三現在有錢了很多人選擇外出旅遊。第四現在不允許放鞭炮了所以感覺冷清,少了過年的氣氛,沒禁止放鞭炮前,學生放假後就會聽到鞭炮聲(放的小鞭炮)就會感覺到年味了。
-
3 # 行思籌
答主認為有以下幾點:
1.答主是90年農村人,那個年代是全國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每個家庭基本都會有2個以上的孩子,獨生子女現象較少。
2.由於當時的物質匱乏,精神娛樂較少,對小孩的要求就是學習積極,身體健康,其他別無要求,親人待在一起的時間也較多,得到的人情關愛也多。白天家裡父母多忙於掙錢,爺爺奶奶忙於農活,帶孩子往往是讓孩子找同齡人一起玩或者拉倒田間地頭玩,只要不妨礙他們幹活就行。晚上時忙完一天農活的長輩聚在一起閒聊解乏,小輩聚在一起在長輩旁邊嬉戲玩鬧,玩的有些出格的時候,長輩就會為自己撐腰,更加增長了親近關係。
3.由於缺少長輩實時監督,所以小時候能夠放開大膽的玩。上下學期間或者在學校時,同齡人較多,各種新穎的想法碰撞在一起,導致新鮮的遊戲也多,中間有任何樂趣或者矛盾都是自己解決,正是由於這種勇於嘗試探索新事物的想法和過程,導致至今記憶憂新,樂趣頗多,除非某些事情鬧大自己控制不住,老師請家長談話等,咱們才會收斂,但也豐富了自己的生活回憶。
4.現在的物質條件較好,精神追求也較高,所以常常會懷念小時候的樂趣,緩解一下當下鬱悶的心情。
5.現在所吸引人的事物如電子遊戲,娛樂等容易讓人產生癮,這些都是主動呈現在我們面前,自己獲得的樂趣方法較容易,缺少了自己努力尋找的樂趣,同時這些樂趣也是大眾都能重複容易獲得,人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只能討論一些簡單的遊戲技巧和組隊玩遊戲,交流中缺少了單一性的體驗和某些人的共鳴,所以便感覺無聊。這些事物大人都沒有抵抗力,更何況小孩子,家中缺少了親近的機會,自認感覺無味。
6.物質生活的發展缺少了精神支柱的支撐。中國是一個道德和法治共同約束的國家,老輩人待人處事的品質如注重倫理道德,以和為貴,求同求穩等許多品質漸漸被現在人所摒棄,現在更傾向於西方國家的獨立、自由等行為特徵,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回覆列表
一部《啥是佩奇》拉開了轟轟烈烈的春節電影檔宣傳,刷屏程度之高,始料不及,大家都被其所傳遞的溫情性所打動。“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過年回家陪老人”是無數漂泊在外的遊子的心聲。春節的年味也原來越近。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也體會到了,我們春節的年味在一點一點消退。有人會覺得:吃的穿的每天都像過年,於是年味就感覺淡了?不,年味的消退不僅僅只在物質上有所表現,還有精神上,過年帶給我們的精神上的喜悅感也在消退。
年味消退的背後,是時間流逝的必然,還是大時代背景下的特殊表現呢?其實無外乎三個原因:
獨生子女時代的到來,割裂了中國傳統的宗族制
千百年來,中國都以血脈為傳承,推崇宗族制,所以每一家都是大家,然而上世紀的計劃生育,讓大家變小家。
80後90後以及現在的00後,都歸屬於獨生子女一代。
2016年開放的二胎政策遇冷,中國生育率還在下跌,意味著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會處於獨生子女時代。注重個人感受和追求是獨生子女身上最顯著的標籤。獨生子女因為沒有兄弟姐妹的捆綁,待他們長大,自然和我們父輩不一樣。親情在年輕人中逐漸變得淡漠,便是必然的。
如何讓過年催婚的親戚閉嘴?如何對付親戚的熊孩子?如何優雅的回懟親戚的盤問?過年不是家長裡短的寒暄,天南地北的嘮嗑,而是變成了鬥智鬥勇的電視劇。
洶湧澎湃的城市化浪潮,回不去的鄉村時代
城市化浪潮的推進,擠掉了越來越多的鄉村,紮根鄉村的春節習俗也一點點泯滅掉生長的土壤。
小時候最想吃到的就是外婆家自己做的煙燻臘肉,將豬肉肉掛在灶頭,讓柴火燃燒時的炊煙日夜燻著豬肉,柴火的味道讓臘肉帶著最自然的煙火氣,在我的眼裡就是最具過年味道的菜餚。
煤氣和電磁爐的普及以及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城市買房,我心心念唸的臘肉簡直千金難求。
越來越高的城市化水平,也證明越來越多的鄉村習俗被泯滅。
生活水平提高,如火如荼的春節旅遊熱沖淡“團圓”
春節計劃旅遊變成了越來越平常的現象,我們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說:春節打算去哪裡玩呀?出國麼?
根據攜程出具的《2019春節長假旅遊趨勢預測報告》顯示,2019年春節長假預計將有超過4億人次出遊,其中出境遊人次約700萬。上述資料較2018年同期進一步增長(2018年春節期間,全國出遊人次為3.86億人次,出境遊人數為615萬)
無論是攜家出遊,還是為了避免催婚而遠走,春節漸漸開始變成人們印象中的假期而非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習俗,不是歸家,而是外出。
也許,隨著時代的進步,春節也會隨著時代而改變,年味消退是一個正常現象。但是我仍然懷念人人歡欣雀躍的過年時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