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地理位置:位於30°~180°E,50°~80°N,地跨歐亞兩洲,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大陸的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蒙古和北韓(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的加里寧格勒州接壤)。海岸線長37653公里。地形:俄羅斯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地勢南高北低,西低東高。氣候:俄羅斯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北極圈以北屬於寒帶氣候。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35℃,7月平均溫度為11-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亞地區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冬季漫長,但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和溼度適宜,利於針葉林生長。俄羅斯從西到東大陸性氣候逐漸加強,冬季嚴寒漫長;北冰洋沿岸屬苔原氣候(寒帶氣候)或稱(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屬溫帶季風氣候。從北到南依次為極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帶和半荒漠帶。工業:俄羅斯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工業從業人口2055.4萬人,佔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30.5%。俄羅斯工業基礎雄厚,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俄重工業發達。農業:俄羅斯農業人口668.4萬人,佔總就業人口的9.9%。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經濟作物以亞麻、向日葵和甜菜為主。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規範化。主要山脈: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等。主要河流:頓河、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勒拿河、鄂畢河、葉尼塞河、阿穆爾河(中俄界河黑龍江)、烏蘇里江等。歷史文化: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亦是後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佔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多個國家,這些國家都自稱為是俄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6世紀時,東斯拉夫人逐漸向東歐草原地區遷徙。862年,以留裡克為首的瓦朗幾亞人征服東斯拉夫人,建立留裡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輔羅斯,12世紀分裂為若干獨立公國。1237年被來自於亞洲東部的蒙古軍隊佔領,建立欽察汗國。莫斯科市建於1147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尤里·多爾戈魯基是其奠基人。他頭戴戰盔、身披鐵甲、左手持盾、雙腿跨馬的紀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維爾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領導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1605年,戈杜諾夫猝死,俄羅斯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盪時期才終於結束。1613年1月,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被推舉為沙皇,開始了羅曼諾夫王朝在俄國的統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發生的俄國二月革命中被推翻。17世紀時,歐洲許多國家發展迅速,而俄國農奴制度還在盛行。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團赴西歐考察,自己也化名隨團出訪,回國後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羅斯的實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佈俄羅斯為帝國。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領土空前膨脹,被稱為“帝國的黃金時期”。17世紀中期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併為統一的國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親政。17世紀它擊潰了波蘭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721年,彼得一世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同年,沙皇俄國與瑞典王國進行北方戰爭勝利,躋身帝國主義列強,對外逐步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曾透過不平等條約割佔中國庫頁島、海參崴、外興安嶺、新疆北部等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1812年俄羅斯消滅了入侵的拿破崙軍隊。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推行改革,同年2月俄國廢除農奴制。1917年2月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歷十月)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正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6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從而恢復了歷史上的名稱;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1993年12月12日,經過全民投票通過了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規定國家名稱為“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意義相同。
俄羅斯地理位置:位於30°~180°E,50°~80°N,地跨歐亞兩洲,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大陸的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蒙古和北韓(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的加里寧格勒州接壤)。海岸線長37653公里。地形:俄羅斯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地勢南高北低,西低東高。氣候:俄羅斯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北極圈以北屬於寒帶氣候。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35℃,7月平均溫度為11-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亞地區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冬季漫長,但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和溼度適宜,利於針葉林生長。俄羅斯從西到東大陸性氣候逐漸加強,冬季嚴寒漫長;北冰洋沿岸屬苔原氣候(寒帶氣候)或稱(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屬溫帶季風氣候。從北到南依次為極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帶和半荒漠帶。工業:俄羅斯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工業從業人口2055.4萬人,佔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30.5%。俄羅斯工業基礎雄厚,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俄重工業發達。農業:俄羅斯農業人口668.4萬人,佔總就業人口的9.9%。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經濟作物以亞麻、向日葵和甜菜為主。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規範化。主要山脈: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等。主要河流:頓河、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勒拿河、鄂畢河、葉尼塞河、阿穆爾河(中俄界河黑龍江)、烏蘇里江等。歷史文化: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亦是後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佔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多個國家,這些國家都自稱為是俄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6世紀時,東斯拉夫人逐漸向東歐草原地區遷徙。862年,以留裡克為首的瓦朗幾亞人征服東斯拉夫人,建立留裡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輔羅斯,12世紀分裂為若干獨立公國。1237年被來自於亞洲東部的蒙古軍隊佔領,建立欽察汗國。莫斯科市建於1147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尤里·多爾戈魯基是其奠基人。他頭戴戰盔、身披鐵甲、左手持盾、雙腿跨馬的紀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維爾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領導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1605年,戈杜諾夫猝死,俄羅斯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盪時期才終於結束。1613年1月,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被推舉為沙皇,開始了羅曼諾夫王朝在俄國的統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發生的俄國二月革命中被推翻。17世紀時,歐洲許多國家發展迅速,而俄國農奴制度還在盛行。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團赴西歐考察,自己也化名隨團出訪,回國後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羅斯的實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佈俄羅斯為帝國。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領土空前膨脹,被稱為“帝國的黃金時期”。17世紀中期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併為統一的國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親政。17世紀它擊潰了波蘭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721年,彼得一世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同年,沙皇俄國與瑞典王國進行北方戰爭勝利,躋身帝國主義列強,對外逐步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曾透過不平等條約割佔中國庫頁島、海參崴、外興安嶺、新疆北部等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1812年俄羅斯消滅了入侵的拿破崙軍隊。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推行改革,同年2月俄國廢除農奴制。1917年2月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歷十月)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正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6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從而恢復了歷史上的名稱;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1993年12月12日,經過全民投票通過了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規定國家名稱為“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意義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