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52081597183

    交集嗎?交集就是中國。傳入便有鬥爭兩漢之際,佛教漸次傳入中國,至魏晉南北朝算第一波傳播譯經高峰。在當時,道教已經出現。雖說道家和道教不是一回事,但是誰也不能否認道家是道教的最重要的思想根源和理論來源之一。所以在佛教剛剛傳入中國的那個時代,佛教急於融入中國,中國的佛教徒也急於讓中國的民眾接受佛教,在翻譯佛教經典的時候就大量使用當時中國流行的玄學詞彙,比如清靜無為這些都是在佛教剛進來的時候使用的道教詞語。這當然幫助佛教完成了本地化程序,但是也讓佛教的教義和道教的教義混淆起來。佛教道教之間的糾纏大體始於此時。既然是不同宗教,就免不了衝突,所以你看三武一宗滅佛,從兩晉開始到宋前就結束了,這段時間大概可以算是兩教由鬥爭走向和平的磨合期。鬥爭的內容嗎?其實無非還是俗人的那些東東誰厲害?誰正宗?誰更有利於統治階級?厲害、正統的當然信徒、利益什麼的就多。有利於統治階級的自然就能得到官府的支援。所以在鬥爭的歲月裡,佛教人士有寫老子孔子都是佛教菩薩顯化的,道教人士有寫《老子化胡經》的,那意思你老祖是我老祖的學生,所以你得叫我叔,我比你狠。還有呢道教說佛教是三破教,即入國而破國,入家而破家,入身而破身的宗教,並且是外來夷教,比不上本土,發出了“舍華效夷,義將安取”的質問。而佛教的反擊就是揪住道教和黃巾軍、張魯、孫恩的關係不放,稱道教是“凶逆”、“群妖”會“左道惑眾”、“挾道作亂”云云。總而言之那時候要是有網路,這罵戰絕不會比現在的差。到了唐朝,兩教都有了長足的發展,至宋朝兩教基本互相認可,不再挑起鬥爭。二者有根本差異那麼說佛道二者差異何在?道教是真正的本土宗教,但其理論根源除了道家的學說,其餘的實際就是華人的祖宗祭祀和民間流傳的神仙傳說和方術,並且道教是一直在吸收其他理論的。就道教的追求來說,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道教不追求來世,道教追求現世成仙。神仙是這樣一種存在,他們具有超人的能力,具有無盡的壽命,能享受最好的供養,能解決任何問題。道教裡的天宮、三十三天等概念都是後來吸取了佛教概念而形成的,最開始神仙就是在世間的——也就是說道教的追求是在世為神!當然後來神仙被安置到天宮、仙界去了,這可以看作是道教追求的昇華,可本底的精神裡道教追求的還是世俗享樂的最大化,解決世俗問題能力的最大化。看到沒有,道教沒覺得這個世界有什麼問題,相反道教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還有更多更美好的東西需要你進行修煉才能獲得,而且是長久的獲得。雖然道教的修行過程中充滿了恬淡無為、清靜無慾這類的看起來很出世的要求,但其終極的目標其實就和世俗凡人沒啥兩樣。而佛教一開始就認為這個世界苦,告訴你不管你現在如何享受,都不會久遠,都會最終變苦,並且用輪迴說告訴信徒你的未來也會變苦——如果你不跳出輪迴的話——最終什麼都是苦的。在小乘佛教來說修行的最終目的就是徹底的寂滅,只有徹底的寂滅以後剩下的才是無為法——即所謂涅槃。所以看到沒有,佛教的修行和世俗真沒啥關係,從外在來看我們可以說佛教是厭世的,道教無論如何不能說厭世。從幸福觀、人生觀、世界觀來說,佛教和道教的差別都不可以道里計。佛教進行了中國化改制但是中國是一片什麼樣的土地?猶太人在全世界流浪了幾千年,雖然倍受迫害,但是完整的把自己保留下來最後復國了,而在中國的猶太人呢?那些“一賜樂業”人在中國就被溶化了,完全不見了。佛教雖然不像以色列人這樣完全不見,但佛教也做了一次徹底的中國化,才真正的融入了中國的文化中,並從此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貢獻力量之一。僧侶制度上改乞食製為叢林制度,變日中一食為一日不勞作一日不得食,完善各級僧侶的安排設定,制定百丈清規——所謂“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明確了僧籍、度牒、戒牒等登記制度,完善了僧服的中國化,將印度的佛教改造成了中國的佛教。但是必須說這個改造是成功的,因為大乘佛教的精神核心得以基本完整的保留下來。道教進行了學習從唐代開始,道教就開始默默的學習佛教了,到了南宋,更是開始出現三教合一的苗頭,其實遍觀《道藏》其中彷彿經而寫的道教經文多不勝數,比如《高上玉皇本行集經》簡稱《玉皇經》從經文架構到用詞都與佛經極其接近。至王重陽開創全真派,那就根本是打著三教合一、釋道從來是一家的旗號了,這個時候就開始宣揚佛教是修性不修命道教是性命兼修的思想了,其實很大程度上是曲解佛教。雖然如此,道教中正一派,淨明派還是秉持道教本來面目的,雖然各個方面不可避免的會被佛教影響,正如佛教也被道教影響了一樣。三足鼎立始於宋基本上從宋代開始,儒釋道三家就已經勢成鼎足,成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三家之間以儒家為首,其餘二家地位稍次,但基本還是和平友好的。儒釋道三家互成好友並不少見。但是從精神追求的層面上來說,這三家幾乎沒有一家失去了初心放棄了原本的立教宗旨,三家只是求同存異而已。和而不同對於一個佛教徒來說,同時信仰道教是會造成信仰衝突的,佛道兩家追求可謂南轅北轍,但是就像道教人士可以從佛教中汲取營養一樣,佛教人士用佛教的眼光去解讀《道德經》去解讀其他的道教經典也是很常見的事情,這個大概就是中國文化環境下才會有的事情吧——雖然我不會相信你那一套,不過你說的某些東西也許對我來說還挺管用的!總體的相處態度,大概用儒家的話能最好的說明,那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UWP應用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