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倔強的蝸牛007

    1、日本的專制統治階層非常薄弱。明治維新之前,日本處於德川幕府時期,天皇手上並沒有實權,全國上下幕府將軍的權力才是最大的,沒有強大的中央集權系統。

    2、日本採取的是世襲制選官,底層的官員只能世世代代在底層,特別是最底層的武士,反抗的心裡越來越強大。

    3、全國土地採用領主分封制,普通百姓分不到土地,地主手上的地也不是自己的,全國土地只能由將軍分給領主,不能買賣只能租借。底層不滿意,中層地主也不滿意,倒幕派的力量才會如此強大。

    4、明治維新後,日本維新派每年會組織很多人去歐美學習,世界總體是處於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客觀上給明治維新提供了國際環境。

    使日本在短短30年完成了現代化改革,成為了當時唯一一個躋身西方列強的亞洲國家!

  • 2 # TonyDeng

    日本明治維新成功,關鍵是由亂入治,轉入集權模式。而中國的維新變法卻反其道而行之,在既成亂局的基礎上謀求分權,權力集中不起來,自然施政不力,失敗當然。

    在歐洲,資本主義的確立,實際上關鍵時期也是專制時代,路易十四奠定的基礎。

    中國康梁等人,就是讀書不多,毫無政治經驗,畫虎不成反類犬,完全不知道當時光緒空有皇帝之名而無皇帝之實,以為中國真是皇帝專權時代(殊不知洪楊亂後中國已成四分五裂之事實),企圖依靠皇帝力量從上往下變革,首先皇帝已無實力,其次中央政府也已無力管治地方(尤其是南方各省),怎麼可能成功。這裡還不說他們一日上百道變法策令頒下,操作者根本無法消化、貫徹,這就是從無執政經驗的表現,叫胡鬧。

    日本當時的態勢,是各地削藩擁立天皇,名義上是天皇專掌大權,但實際上是各藩之實權人物聚集在中央,以天皇之令行政,故君主立憲制易成。這些人本來就是地方的統治者,政策下去,當然能夠得到執行,而且他們又不像康梁那樣白痴。迄今為止,日本仍然是財閥實權統治社會,體制一以貫之,沒有變化過。

  • 3 # Prussia

    日本明治維新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於緊緊抓住了‘’教育‘’這個重要的關鍵。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當時正處於幕府時代末期的日本由於深受西方工業文明的影響,於是急於對封建社會制度進行改革:以圖徹底結束封建的幕府時代,於是先後實行享保改革、寬政改革、天保改革,但均未奏效。一八六八年,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時代終於結束,取而代之新的是明治天皇政府。明治維新前,日本有著大量的文盲。明治天皇深知:振興和發展教育之重要意義在於去除愚昧。所以明治天皇決定對廣大民眾實施普遍義務基礎教育,並大力推行實業教育,以及設立專業的重點大學等舉措。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軍事院校的設立:這是一個新興工業化國家所必須的強國舉措。由於日本屬海洋包圍的列島之國,故而建立一支強大海軍勢在必行。於是在一八六九年,明治天皇率先垂範,帶頭捐款籌資創辦了第一所海軍士官學校---‘’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從此,日本全社會共同捐資籌辦教育、振興和發展民族教育蔚然成風。日本對教育的振興和發展使日本迅速強大,至日本進入昭和時代後,日本已經基本完成了工業化,從而躋身於世界列強之列。

    明治維新對教育的振興和發展也有其負面因素:‘’帝國陸(海)軍大學‘’、‘’帝國陸(海)軍士官學校‘’等具有強烈軍國主義色彩的軍事院校強化了軍國主義的思想意識,從而使日本經歷了一段黑暗而又慘痛的軍國主義歲月。

  • 4 # 九瓶烏蘇

    什麼是維新?

    電視劇《白髮》,至少五次提到《詩經•文王》,並以這首《文王》收尾,終結全劇。

    可見,《文王》是全劇的核心。

    《文王》是3000年前的政治家、執政者,周公旦,對“維新”的系統闡述。

    維,就是現有制度文化的維護、維持,使之持續存在。如房子的“維修”,維持性修理,不是推到重來。

    新,就是新東西,新人、新氣象,新的價值、新的貢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有新高度,執政者的提供物,公共產品,也就要時時推陳出新。

    維新,就是以現有的為基礎,增加新東西,改良舊東西,維護性地持續改進。

    日本明治維新,用的就是《詩經》維新的本義:在儒家治國的原有基礎上,增加西方文明。

    《文王》是一首頌歌,也是一首警世詩。她的“維新”,就是“警世、醒時”:

    它說“世之不顯、闕猶翼翼”,意思是說雖然世界非常光明,我們非常美好,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敬畏天道民心,小心翼翼。

    它說“思皇多士,生此王國”,說“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反反覆覆嘮叨,都是對新人、新人才的渴望。希望更多人才降生在周國;強調國家的生命力源於新生的國家棟梁;以文王的成功為證據,證明國家的繁榮昌盛源於人才。

    它說“天命靡常”,“天命不時”,意指任何政權都不是自然就能永恆的。民心變化,天意也就變化,天命也就得而復失。政權每一個時間段的存續,都需要努力,需要不斷為人民創造價值。天不養廢材,人民不能容忍尸位素餐。

    結合整篇《文王》的意思,我們就不難理解全篇的核心“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周雖舊邦:周國已經是事實,政權早已穩定,所以是“舊邦”了。

    其命維新:她的命運,卻與過去無關。每一天的合理,都源於新的價值,而不是歷史上曾經如何輝煌。無論有多悠久,她的生命,她的價值,她存在的理由,要維新,要在現有基礎上不斷創造新的價值,以新的價值證明政權今天的合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日肉價暴漲,你還會買肉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