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伊美人
-
2 # 孩在鬧我在笑
我不會把我小孩留老家出門打工的。十幾歲的時候我就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儘可能不嫁回農村,就算嫁,我也要選一個有志氣有能力的男孩子。嗯。。。。十幾歲就是這麼現實的女人了。哈哈哈哈。。。
拋開一切教育 安全問題,只談孩子需求。真的太低估小孩對媽媽的需要了。
從上幼兒班我媽就出門打工,那時候最盼過年,也最怕過年,過年媽媽就回來了,提前一個月數著日子盼。最怕過大年初一,因為正月十五六我媽就要走了。
印象特別深刻的一次分別是我八九歲,我弟兩三歲的樣子。我媽前兩天剛和奶奶吵架,奶奶威脅不帶我們,但是我媽不出去打工,我書都可能念不到年底了。我媽走的前幾天我就知道,夜裡睡媽媽另一頭,哭得很傷心,又不敢出聲,怕媽媽也傷心。但其實都沒睡。哭著哭著就睡著了。凌晨四點多就醒了,因為我媽起來收拾東西了,我就把被子把自己矇住,又偷偷留個縫,望著無聲地哭。然後過會我擦乾淨眼淚起來送我媽出去,從家裡後門。因為我要鎖門,媽媽極力剋制著跟我說,在家聽話,照顧好弟弟。我也剋制著應聲。這時候天沒亮四五點的冬天。我媽要趕山下五點的車去縣城再坐一天汽車去浙江。現在想想,她一個人冒著黑夜與寒冷下山趕車去打工。然後我關好門回房裡,坐床上等了會大聲哭起來。怕媽媽沒走遠聽見了。後來才知道我媽在窗戶上扒了很久,無聲地和我一起哭。然後早上弟弟醒了,他沒說話,給他穿好衣服,他默默坐大門門檻上,我過去,弟弟看著我,姐,媽走了哦?然後抱著我,傷心哭起來。
這樣的事,我從開始上學一直延續到我上大學,只是越到後來,自己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世界,不再全部注意力都在媽媽身上,這種相互需要慢慢減弱。
-
3 # 米小柚
“孩子一歲以前,甚至三歲之前,最好由母親親自撫養。人在生命的早期是很無助的,他所有需要的滿足和快樂都和撫養人息息相關。認人是最早的情感現象,也叫依戀,由此父母才獲得撫養孩子的心理資本。”
這段話是李玫瑾教授對於三歲之前的孩子養育的一個觀點。不知道你是否認同,我看完之後,感覺說的非常對,好像是專門對我說的。
先來說說我兒子3歲前的成長經歷吧。
2011年結婚,老婆懷孕。為了工作,我只身來到上海工作,老婆在老家待產,2012年兒子出生,半年後,我們給孩子斷奶,把不滿1歲的兒子留在了老家,成了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讓奶奶幫忙帶著。老婆便隨我來到了上海,這期間我們基本上定期一個月回去一次看孩子一次,順便給奶奶帶一些生活費以及孩子所需要的奶粉等物品。
就這樣直到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才接到上海來自己帶。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我們卻沒能好好的陪伴,每每回想至此,老婆便忍不住淚流滿面,我也追悔莫及。
真的想大聲對兒子說聲對比起,“兒子,爸媽對不起你!”當時年輕不懂育兒之道的爸媽並不知道3歲之前高質量的陪伴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多麼重要。
如今,七年的時光如白駒過隙,“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是的,奶奶的寵溺讓你變得多少有些任性,沾染了一些自私自利的毛病。多麼希望時光能倒流,好讓我們付出一切重新參與一次你的成長!
然而,世上買不著後悔藥,缺失的陪伴永遠無法彌補,註定遺憾終生。人生沒有彩排,就像墜落的秋葉無法再掛上樹梢,釀成的春酒也無法再回到葡萄。
如今,孩子已經讀小學一年級,雖然還是有些小時候的小毛病,卻很快樂幸福,這也算是我們的“亡羊補牢”的一些結果吧!
親愛的朋友們,我不知道你現在身居何位,也不知道身在何處,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為人父母!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融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在育兒的道路上,或許你和我們有過相似的經歷,或許你很幸運將孩子帶在身邊自己養,無論哪種情況,都請你回答這兩個問題:
1.在孩子人生的最初幾年裡,你是堅持自己帶還是讓老人幫忙帶?你有沒有對當初的選擇後悔過?
2.你是如何平衡工作和帶孩子之間的關係的?
請你獻上你寶貴的經驗,你的回答將會出現在我下篇文章中,用來警醒新手父母以及正在走我們老路的那些父母,讓更多的父母避免重蹈覆轍,走一條無悔之路!
回覆列表
此生讓我最遺憾的就是沒能見證孩子的成長,沒能盡到一個母親應盡的義務,特別愧疚。有時候想想把小小的他留家裡,特別恨自己的無能。談戀愛的時候感覺一切都是美好的,從來為想過生了孩子後要面對的壓力。所以根本就沒做任何心理準備就懷孕了,然後生完孩子後就由母親帶,我們就出來打工。以至於現在孩子只跟外婆親,跟我就沒那麼親了。有時候看著自己孩子跟自己不親,真的特別難過。不過慶幸的是,我父母把小孩教育的挺好,特別聰明,又活潑開朗,特別欣慰!
很多人生了孩子後,都會面臨生活的壓力,要買房子,要還房貸,要存錢,要給孩子好的教育,都迫不得已不得不把孩子留給父母照顧。其實讓父母照顧也不是不好,一方面老人有小孩在身邊,至少不會那麼孤獨。兒女們每天上班,都沒時間回去陪父母,有孫子們陪著,也挺好的。。但很多爺爺奶奶都特別寵愛小孩,導致我們中國的小孩都沒有獨立意識。只要不過分溺愛,教育好了,也挺好的。
我以一個過來媽媽的經歷建議大家,結婚後先把生活規劃好,等壓力小點了再準備生孩子,畢竟小孩我覺得還是自己帶好,在身邊能更好的跟孩子溝通,一起見證他成長的每一步,使孩子跟自己更親近,以後教育起來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