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夜曲(Norturne)的語源系拉丁語NOX所演變,羅馬時代“夜神”之意。夜曲的音樂形式,系愛爾蘭的音樂家費爾德(Filed 1782-1837)所制,在低音部和絃伴奏下,高音部奏出夜的寂靜,似夢一般優雅的旋律。之所以給這種形式命名為“夜曲”,可能取自天主教會的“夜禱”。肖邦音樂中的夢幻感是意境濃密,情致萬繁,萬般迷人的。而最能讓我們陶醉於這一詩一般夢境的,就是他的夜曲。肖邦的夜曲,一共21首,其中有兩首是沒有編號的。他將夜曲發展成為意境深遠的體裁,遠遠地超越了費爾德。正像哈聶卡所評述的那樣:“肖邦是把費爾德的形式築高,吹進戲劇性的氣息,熱情,使之更加壯大。費爾德的夜曲是樸素的牧歌形。肖邦所努力的不是單純的表達,而是經過裝飾,太過於陰鬱、熱帶性,或說帶有東方的氣息。”樂曲簡介:

    1. 降B小調,OP9.1,作於1830-1831年,獻給瑪麗.普勒菲夫人,極慢板,充滿夜的優美。

    2. 降E大調,OP9.2,作於1830-1831年,獻給瑪麗.普勒菲夫人,迴旋曲式,行板,右手裝飾音保持華彩的詠唱,左手是伴奏。

    3. B大調,OP9.3,作於1830-1831年,獻給瑪麗.普勒菲夫人,稍快板從優雅開頭,中段轉為激烈的戲劇化情緒,最後是優美的尾聲。

    4. F大調,OP15.1,作於1830-1831年,獻給費迪南.希勒,如歌的行板。

    5. 升F大調,OP15.2,作於1830-1831年,獻給費迪南.希勒,極慢板,先是裝飾的花音,然後是豐富的情緒,這是最優美的一首夜曲。

    6. G小調,OP15.3,作於1833年,獻給費迪南.希勒,慢板,其中有痛心與嘆息,到達極點轉為優美,然後是幽靜的鐘聲。

    7. 升C小調,OP27.1,作於1835年,獻給達勃尼伯爵夫人,極慢板,三段形式:柔聲、轉快、悲痛主題,轉為明朗。

    8. 降D大調,OP27.2,作於1835年,獻給達勃尼伯爵夫人,優美平衡的迴旋曲式。

    9. B大調,OP32.1,作於1836-1837年,獻給德.畢林男爵夫人,行板,夢一般的純樸,尾聲有暴風雨般的宣敘與之對比。

    10. 降A大調,OP32.2,作於1836-1837年,獻給德.畢林男爵夫人,慢板,三段形式。

    11. G小調,OP37.1,作於1838年,始終行板,中段有聖詠合唱。

    12. G大調,OP37.2,作於1839年,航海途中的靈感,船的執行、水光,舵手之歌,船的飄浮。

    13. C小調,OP48.1,作於1841年,獻給羅拉.德尤貝爾小姐,慢板,三段式。

    14. 升F小調,OP48.2,作於1841年,獻給羅拉.德尤貝爾小姐,小行板,三段形式,歌謠曲,中段為狂想曲。

    15. F小調,OP55.1,作於1840年,獻給珍尼.克達林克小姐,行板,三段式,以離別的悲傷開頭,中段進行曲式,富於熱情,尾聲是感激。

    16. 降E大調,OP55.2,作於1843年,獻給珍尼.克達林克小姐,持續的慢板,船歌。

    17. B大調,OP62.1,作於1846年,獻給甘迪利茲小姐,行板,三段式。

    18. E大調,OP62.2,作於1846年,獻給甘迪利茲小姐,慢板,三段形式的變形,此曲的和聲和對位都極豐富。

    19. E小調,OP72.1,作於1827年,行板,三段式。

    人們一提起肖邦,就會想起他的夜曲.這也是他最適合演奏的型別.因為他的性格,不媚低俗的優雅格調和高貴氣質,使夜曲在甜美旋律中,很好的表達了其內在的深刻情感;因為他的身體,羸弱多病的體質,不太適合演奏高響度的宏偉作品,但其細膩的情感和珠玉般微妙的音樂變化,卻構成了夜曲的迷人風格.

    至今,肖邦夜曲的優美旋律穿過了近兩個世紀的鉅變時代,在藍色的夜空中閃耀.

    在最著名的>中,我們甚至可以聽到第18小節裡的落寞之情,第25---35小節裡的心潮澎湃,詮釋了肖邦背井離鄉的孤獨與痛苦,和對祖國和人民的憂心仲仲.

    第8號的>,則是完全不同的一種風格,它從開始到結束只有一個主題,但左手的伴奏和右手的主題旋律,構成了一個奇妙的甜蜜夏日二重唱,主旋律重複三次,漸弱,極弱,再到強,產生了一種起伏飛揚的愉悅.

    1838年冬,肖邦病情惡化,隨喬治桑到地中海的馬約加島避寒.作品0P.37就是在這風景宜人的海邊完成的.馬約加島上溫暖的海風並沒有吹散他心中的憂傷.>速度緩慢,給人以沉重的感覺,>則純靜優美的讓人不敢直視.

    肖邦一生鍾情於閃耀的繁星和晶瑩剔透的美玉,這種唯美的性格充分的表現在他的音樂作品裡,他喜歡用裝飾音,那是一種簡約而優雅的點綴,在所有深思熟慮的裝飾音後,閃耀著詩情的高貴典雅和品位的卓而不凡.

    1845年,病魔纏身的肖邦,似乎隨時聽從死神的招喚,HUNNEKE說:肖邦編織著他生命的夜曲,直到死亡之日.的確,我們在肖邦最後四首夜曲-----OP.55和OP.62中,清晰的聽到了美麗而安詳的生命輓歌.

    從1827---1846這些黃金般閃光的年代,肖邦留下了21首風格迥異的夜曲,也反映出他百變波折的生命歷程.他近乎病態的美感,譜寫出傷感,聖潔,平靜,美好的月光之夜.樂曲的風格雖然在變化著,但作品裡的高貴和憂傷卻甚至始終如一的美麗著.

    或許,那曠世奇才所特有的靈氣,才是創造永恆的源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汽車一竅不通,怎樣選購汽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