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又淨

    你好。最早是餘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洞庭一角》中首先提到,他說:中國文化中極其奪目的一個部位可稱之為‘貶官文化’。 古制中國,宦海沉浮,稍不留意,就要受到貶謫。在數不清的遭貶人員之中,常常有飽讀詩書之人。貶了官,失了寵,摔了跤,悲劇意識就來了。這樣一來,文章有了,詩詞也有了。過些時候,或過了一個朝代,時過境遷,天子覺得此人不錯,撥亂反正,恢復名譽,於是受貶官員人品文品雙全,傳之史冊,通之後人。又因他們在受貶期間親熱過山水亭閣,足跡所到之處,便成了遺蹟,這些文化便形成了貶官文化。

    1046年,范仲淹因倡導變革被貶,恰逢謫守岳陽友人騰子京重修了岳陽樓,便邀其寫一篇樓記。落寞之人,情感百轉,看浩瀚洞庭,想人生榮辱,因之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文章開頭即寫,巴陵洞庭,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而後又寫洞庭,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岳陽樓之大觀被范仲淹寫得淋漓盡致。

    先是景觀被寫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觀。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句感動,後人便在樓內將其文章以巨幅木刻列於岳陽樓中堂。由此,人、樓聲譽日大。

    公元815年,被貶永州10年的柳宗元被一紙詔書召回長安。他按捺不住喜悅,急急趕去。從永州至長安,他經過了汨羅江,屈原的形貌在自己的心中立即交疊了起來。他隨口吟道:南來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

    柳宗元有意無意地寫成了“楚臣”,提到了屈原。同是汨羅江畔,當年的屈原悲悲慼慼,今年的柳宗元喜氣洋洋,心態相仿,心境不同。然而,柳宗元到得長安,兜頭一盆冷水,面南而坐的皇帝,御筆一劃,他又被貶到了更為邊遠的柳州。朝廷像在與他做遊戲,讓他在大一統的版圖上走來走去。對朝廷而言,個人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王朝寵之貶之的臣吏,只有帝王的唯我獨尊,不應有生命的實體,你不是你。

    柳宗元戚楚南迴,與被貶廣東連州的劉禹錫同路。分手之際,柳宗元嘴角笑容一綻,隨即吟出:“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南行。”而後,他進入了當時被原始野林籠罩著,潮溼蒸鬱,暗無天日,人煙稀少,瘴疫猖獗之地,並利用他的貶謫官職種樹、辦學、修寺廟。由此,那荒涼之地,不再寂寞。

    柳宗元晚年所做之事,都按一個正直文人的心意,並不考據各種政治規範。做了又以筆墨加以闡釋,疏浚理義,因而成了一種特殊文化。

    時間增益了柳宗元的魅力。他死後,重蹈他覆轍的貶官在南下途中,也會因他而重新檢點自己的行止,探問自己存在的意義。由此,柳宗元的文化意識和文化人格進一步上升。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準確地說,貶官文化應是社會洪波中的一點波光,正是因為皇帝們的御批,才有了這些貶官和他們的文化,也正因如此,中國的文采華章就更有了張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倉鼠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