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94457411090

    《洛迦諾公約》調整了德法和德比之間的關係。《凡爾賽和約》所規定的德國邊界現狀得到維護,萊茵非軍事區的規定等得到遵守,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爭端代替了訴諸武力的做法。《洛迦諾公約》使德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公約簽訂不久,德國便獲准參加國際聯盟,並取得了國聯行政院常任理事的席位。這是德國擺脫戰敗國的屈辱地位,重新登上國際舞臺的重要一步。《洛迦諾公約》使德國改變了自己在外交上的被動局面。公約簽訂後,德國又同蘇聯簽訂了友好中立條約。從此,德國得以周旋於英、法、蘇之間,外交上開始處於較主動的地位。這些歷史的題目都可以在101教育ppt裡面尋找到,裡面有每一課時的課件資料,對於課後理解貫通都有很大幫助。

  • 2 # 萬書萬潞

    眾所周知,一站的發起者德國屬於戰敗國,而針對戰敗國,自然要有相對應的條約來進行約束與處理,而這個時候協約國陣營則暴露出了很多在戰時被掩蓋得矛盾

    萊茵河西岸的領土(萊茵蘭)由協約國軍隊佔領15年,東西岸50公里以內德軍不得設防。 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並且不得擁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進攻性武器,取消德軍總參謀部的設定。 海軍只能擁有6艘10160噸,裝備280毫米主炮的非無畏戰列艦,6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12艘魚雷艇。不得製造及擁有潛艇。 不得組織空軍。

    在美英法三國互相妥協的情況下籤訂的《凡爾賽條約》可以說既沒有完全反對某一國的主張也沒有哪個國家完全達到自己的目的,用歷史學家安東尼·倫廷的話說,《凡爾賽條約》是“女巫調製的適應人口味的什麼成分都有一點的藥劑……威爾遜主義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安撫德國,克里孟梭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威懾德國;威爾遜的成分足以招人輕視,克列孟梭的成分又足以激發仇恨。”

    由於美國的主張在凡爾賽會議中遭到了相對較大的挫折,因此美國在1921年11月聯合英 法 日 意 比 荷葡 中一共九國舉行華盛頓會議,對凡爾賽會議中未解決的問題加以解決,並最終簽訂《九國公約》及《四國條約》與《五國海軍條約》。華盛頓會議的一系列條約和凡爾賽會議的一系列條約共同構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由於德國受到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極大限制,為了謀求本國利益,因此德國於1925年聯合英國,法國,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義大利共七國在瑞士洛迦諾舉行會議(德國發起的會議,結果自然有利於德國)

    部分會議結果:《萊茵保安公約》,規定德、法、比互相保證德比、德法邊界不受侵犯,遵守《凡爾賽和約》關於萊茵區非軍事化的規定,英意充當保證國,承擔援助被侵略國的義務;德比、德法、德波、德捷之間的《仲裁條約》,規定德國和比、法、波、捷用和平方式解決彼此間的糾紛,每一組締約國分別設立一個常設調解委員會處理雙方間的問題;法波、法捷間的《保障條約》,規定在抵禦遭受無端襲擊時互相支援。公約保證德國與西部鄰國的邊界現狀,對改善法、德關係,穩定歐洲局勢有積極意義,但未給予德國與其東部鄰國的邊界以保證,即不約束德國向東擴張。公約簽訂的結果,使法國受到削弱,喪失作為戰勝國對德國的制裁權,自身安全需要英、意的保證。公約暫時緩解了歐洲安全問題,改善了協約國尤其是法國同德國的關係,使歐洲國際關係進入了相對穩定時期,併為道威斯計劃的繼續實行和20年代中後期德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這個公約是道威斯計劃在政治上的繼續,成為德國擺脫戰敗國地位,恢復政治大國地位的重要一步。洛迦諾公約簽訂後,德國的國際政治地位有所提高,不久參加了國際聯盟,並取得了國聯行政院常任理事的席位。

    可以看到,《洛迦諾公約》是對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一次較大調整,德國在會議後除了沒有直接恢復其被割讓的領土以外其他的正常國家權利基本得到恢復,並且為德國國內的發展贏得了一個較為和平的外部環境,因此可以說德國是洛迦諾會議的最大受益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家鄉在何方?有什麼好吃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