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詹照元

    現代漢:語毛病囉嗦,是通病了,尤其是小說,散文形容詞太多,這說明述事能力不足,方法欠缺,使人讀來乏味,不得不用襯托。

    用最少文字能說明覆雜的事物那才叫精到。

  • 2 # 待曉兒

    覺得現代漢語囉嗦與看不懂,是因為現代漢語本身的不成熟。從白話運動開始,現代漢語滿打滿算不到一百五十年的歷史,現在學界裡對現代漢語的詞彙、語法等基本問題仍然眾說紛紜。這也和漢字漢語的特殊性有關,用西方的語法來套中國的語言,連基本蔽體的衣衫都做不成。所以現代漢語裡面有一個流行的方法,就是一個觀點能符合絕大多數情況就可以了,不能追求完美。判斷語言運用是否正確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所以語感就顯得極為重要,違反了正常人語感的語句,就可以認定為是錯誤用法。比如曾經有人說過的“杜甫是中國唐朝時期的偉大詩人”,從語法句子成分的分析來看沒有問題,但讀著彆扭不合語感就是病句。

    而《論語》《易經》這些看不懂不是因為語句囉嗦,而是語言習慣。三千年前的語言看著肯定和正常的文言文不太一樣。這個就像魯迅時期的白話文和今天的現代漢語差別也很大,沒有了當時的語言環境,讀起來會吃力一點。再有論語更像是弟子記的筆記彙編,追求的是同門之間能看得懂就可以了,不太在意別人是否明白,也會給後人理解造成障礙。

  • 3 # 搏鷹人

    易經和論語囉嗦?奇哉怪也。此論從何而來?我不知道是誰這樣說的。

    文言是世界上最精煉且最富有藝術性的語言,沒有之一。

  • 4 # 王兆林0309

    現代文囉嗦的有,古代文囉嗦的有,可說《易經》和《論語》囉嗦的卻不多見。

    “物有首末,事有始終,知其先後,則近道矣。”

    為什麼會有囉嗦的現象發生,一是你對你要表達東西的主旨不明確,一會兒說東,一會道西,讓人不知所云。二是你邏輯混亂,情節和語言的因果和承續關係不條理,讓人看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三是你的文章結構混亂重複,讓人有了囉囉嗦嗦的的臭裹腳感覺。四是你對文章不感興趣,嫌其太長,便有了囉嗦的感覺。

    朱自清的《背影》和《荷塘月色》,也是現代文,讓人讀了如沐春風,如飲甘醇,哪裡來的囉嗦?

    《易經》的語言邏輯跳躍性大,關聯不太緊密,再加古詞和用典多,像《尚書》一樣多給人晦澀難懂之感,說其囉嗦的尚還不多。至於《論語》,古文中的白話語錄,大概是不清楚當時的時代背景而錯以為囉嗦吧。

  • 5 # 雨後嬌陽518

    我認為:語言文字是和生產力,生產關係,時代發展,人類進步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息息相關的。從沒有文字開始,相繼出現了甲骨文,竹帛文,泥印文,鉛印文。今天又發展出了網路文。語言也隨時代變化而變化。古代文言文講究言簡意賅,而今天又流行口語加白話文。至於評論古代論語,易經與現代漢語孰優孰劣,本人以為,各有長短。我們應該在厚今薄古之基礎上批判地繼承,並且與時俱進。以便適應改革前進之大潮。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

  • 6 # 東方國學

    現代漢語,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白話文的運用是魯迅提倡白話文的結果,是知識大眾化的前奏,因為白話文比文言文更容易,簡練,通俗易懂,可以清楚表達人們說話時的意思,以白話文運動為發端的文學革命,對傳播新思想,繁榮文學創作,推廣國民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而《論語》和《周易》顯然作為先秦時期的著作,顯然是用文言文的語法規範進行編寫的。文言文,通俗來說,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他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的範圍。

    下面舉個例子來感受下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區別,

    所以我認為現代漢語較之古代的《論語》和《易經》而言,從所用語言上來看,已經清晰明瞭很多了,你覺得呢?

  • 7 # 吃飯VVV

    這個問題很好,有貭量。古漢語和現代漢語的語言邏輯是不一樣的,這是個大題目。因為語言邏輯的深層是思維邏輯,那麼不同的思維邏輯決定了不同的文明形態,那麼現代國人能真的理解先賢吉聖的思想嗎?由此種種引人深思。

    至於現代漢語囉嗦之説,是因為現代文明交流廣泛語法趨同所至。

    個人覌點:華夏文明覆興的奧義當從語言始

  • 8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A

    不懂《易經》《論語》就敢評價為囉嗦?不懂沒人怪你,出來妄言就不好了,讓人知道你輕浮淺薄而已!

    幾千年前沒紙,寫什麼都儘量言簡意賅,竹簡、布帛如果像現代一樣書寫,一本普通書要多少竹簡?所以,字越少越好。

    相距幾千年,中間又好幾代外族(非漢族)統治,融入了其他民族的語言習俗,文字都變了多少版本,翻天地覆的變化,所以,用今人文學意境去理解、欣賞古代完全不同的語境,必然會覺得晦澀難懂。

    幸虧有專業研究古文化的專業人士出來編譯,才讓更多人能夠重新學習,當然編譯過程多少有止‘走樣’,對一些精髓有些漏失,就如中文與外語翻譯,多少會‘走味’一些,這也是一種無奈。

  • 9 # 使用者泰和

    什麼叫囉嗦?又有人拿易經,論語說事,這回又把現代漢語捎上了。請問大神,是你拿出簡單而又精煉的,還是學西方的?何必扭扭捏捏呢?!直說唄。

    我只想說兩了句:

    易經,論語是世界最精煉的傑作,不要看不懂說囉嗦。

    現代漢語在完善中,不能急於求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遇到一個沉迷網路遊戲的老公,現在兒子讀一年級被帶也熱衷網遊,是你們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