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詭趣來嘻

    其實我覺得沒有,或許沒有完成我們的預期,是因為我們還沒做的更好,才還不夠多,畢竟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懷才不遇。因為這不是八十年代,不會有一個偉大的詩人,在馬路邊修輪胎,一修就是一輩子根本沒人發現他。你只需要在修輪胎的時候,發一個朋友圈,你的朋友就會知道你是一個偉大的詩人,然後再把你介紹給詩人。這個世界上的自媒體已經足夠承載任何一種形式的才華,但關鍵是,你必須真的具備才華。所以請一定要強大自己,不要走歪門邪道。正如狄更斯《雙城記》裡說的那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所以希望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加油,充實自己,才能強大起來!

  • 2 # 清風侍讀

    唐初四傑興起於唐高宗時期,文武雙全的裴行儉輕視他們,評價說:“士人要有遠大前程,首先靠器識,其次才是才藝。王勃等雖有文才,都浮躁淺露,哪裡像個享受爵祿的材料!楊炯大概可以做個縣長,其餘人得好死就算不錯。”這話在文才和仕途大體一致的唐朝,是有依據的。而現代,文才已經和仕途不直接掛鉤了。今人若再恃才傲物,那麼比古代那些比你強得多的大才子還無厘頭了。

    裴行儉能建功異域,生俘突厥可汗,最終身兼禮部尚書和檢校右衛大將軍文武兩職。他善於鑑別人才,提拔的名將有程務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齒常之等,擅長書法,著有文集二十卷,看人應該不會錯的。裴行儉說的器識,我認為器是器量,度量,能量過(長短經中的量過),能識大體,識就是知歷史潮流,能看清事物發展方向。如果做不到這兩點,即使才華過人,也不過是是在歷史的潮流中逆水行舟,翻船溺死是大機率事,即使有功業,也會事倍功半,不需自怨自艾。比器識更進一層的就是立場,還有守規則,循規蹈矩,就是禮。這些是進入官場之後的事了。不過以四傑的浮躁輕狂,應該是做不好的。

    范文瀾評價四傑之首的王勃,說他是個浮躁淺露,器識短小的文人。

    王勃和自己的大伯父親把自己35歲就歿世的祖父王通美化成孔子一樣的聖人,以抬高自己的身價。為此他們不惜編造歷史,說王通門徒千人,連李靖、房玄齡、魏徵、溫大雅、陳叔達等唐初將相都來“北面受王佐之道”。他們還不經推敲的偽造楊素、蘇夔、李德林都請見王通的神話。據考證,李德林死時,王通只有8歲。

    范文瀾評價王勃是優伶一類的人,就是出醜博大家一樂的那類人,可惜王勃不自覺。

    王勃6歲便能作文,不到20歲就及第,的確是神童。雖然起點很高,可是這個神童還是不甘寂寞,屢到宮門前獻頌,拍馬屁,是一個不安於卑位的浮躁人。想做捷徑,想一步登天,想靠出風頭不是踏踏實實幹工作得到提拔,可想而知,他的同僚官長會怎麼看待他。

    王勃利用他卓越的文才,神話自己的祖父。“伊我祖德,思濟九埏(埏,墓道)......,其位雖屈,其言則傳”。還說“爰述帝制,大蒐王道......禮樂鹹若,詩書具草,貽厥孫謀,永為家寶”。楊炯所做王勃集序,說王勃曾夢見自稱孔夫子的人對他說,易有太極,你應該努力,王勃醒後注周易。這樣一個自我神化和互相神化的年青人,不知這樣出風頭的背後,是要和整個士林為敵。

    不守官場規矩,和士林為敵,王勃的前程不會好到哪裡去。

    王勃想扮演自己祖父那樣的聖人,儘管這個聖人也是他們自己家人捧出來的。聖人不成,又志趣神仙。他作品中有懷仙,忽夢仙遊等七八篇,求仙思想佔頗大比重。要成聖成仙,可見王勃的自視甚高。可惜這樣的大才人間是容納不了的,官場不得意是必然的,是自作的,不是命運多舛,可惜這點王勃至死不悟。

    王勃不滿足當前以得的小官職,希望得高官,高官不能得,便幻想做神仙。神仙不可得,轉而更不滿當前的小官職,終於小官職也當不成,失職流落,渡海溺死,死時才28歲。

    《新唐書.文苑傳》說王勃恃才傲物,為同僚所嫉。我看他被人嫉恨,多是自找的。范文瀾點評說,恃才傲物,一定是浮躁淺露的人,儘管文才特大,用來自恃,恰恰成為自害的毒藥。王勃不懂這一點淺顯的常理,所以他的詩只能做出好的句子,卻不能作出意境高遠的整篇,因為沒有高遠的抱負,無從產生高遠的已經。范文瀾點評王勃是恰當的,但是說王勃不懂不要恃才傲物的常理,我不贊同。我覺得這些淺顯的道理大才子都懂。但是他們懂歸懂,可是覺得這麼普通道理應該由普通人去懂,去遵守,而不是自己去懂,去遵守,因為他們是大才子,要搞特殊,不但自己特立獨行,連世間的規則也要為他們改變。

    楊炯幼年便擅長詩文,應神童科試得官,更是少年得志。楊炯恃才簡倨,使人不能容忍。這不但是討人嫌,還是招人恨了。武則天時為盈川縣令,在官殘暴,動輒發怒殺人。武則天分送盂蘭盆給眾佛寺,楊炯獻盂蘭盆賦。殺人和獻賦,都是為了迎合武則天任用酷吏和崇奉佛教。能唯上固是官場一大法則,可惜他唯上唯得有些遠,繞過了自己的頂頭上司。如果一個人老拿著皇帝來壓上司,估計前程不會遠大。

    楊炯不滿當時王楊盧駱的品第,說自己愧在盧前,恥居王後。同為大才子的范文瀾點評說說他第一句是假話,第二句才是真話。因為不高居第一位,淺露成性的文人是不會甘心的。文人相輕嘛。

    列第三位的盧照鄰博學善作文,因為得中風病,不能仕進,愈益躁急,病也愈益增重。他拜孫思邈為師,求治病方法。孫思邈答言:“聖人和之以至德,輔之以人事,故形體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看孫思邈的回答,大約盧照鄰的德性和人事,都有欠缺,病根不外是浮躁淺露。最後不能忍受風病的痛苦,投穎水自殺,時年40。

    列第四位的駱賓王,品行不好,愛和賭徒交朋友。唐高宗末年,得為長安主簿。他在《疇昔篇》裡說“只為需求負郭田,使我再幹州縣祿”。赤裸裸的升官發財志向。他做官的目的就是為了求得負郭田,很最然的就要犯贓罪下獄,出獄後貶為海寧縣丞,怏怏不得意,棄官在江南流浪。徐敬業據揚州起兵反武則天,用駱賓王為書記,軍中書檄,多出駱賓王手。那著名的

  • 3 # 儒姐在北京

    “我們沒有所謂的懷才不遇,只有面對現實的自己!”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接受的一句話,有的時候只能承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漢字我們華人都無法理解。好比今天要說的懷才不遇四個字,說的好聽一點是為自己鳴不平,說的不好聽一點就是自己吃飽了撐得。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懷才不遇呢?在古漢語詞典中,懷才不遇是有才能,而沒有遇到能用他才能的地方,那是在完全對等的狀態下的一個對比。

       可是現在真的是懷才不遇嗎?經過幾千年的文化洗禮,我們中國禮儀之邦也轉變成一個靠學歷來展示才華的過渡。我發現很多人都喜歡用自己這不順心,那不如意來褒獎自己所做的一切。因為自己所做的都是可以抵擋千軍萬馬一般,而別人做的壓根就不值一提。

       懷才不遇說的是才華展露出來了,是別人沒有的才華,而不是耍嘴皮子。

       之所以說沒有真正的懷才不遇,是因為是金子總會發光,是傻子總會扯蛋。很多事情,說直白一點掙錢的事情就算遇到了你,你敢去做嗎?前不久一個讀者跟我說他身邊的朋友都一個個發展起來了,自己還是平平淡淡。我只說了這樣一句話,當你的朋友告訴你掙錢的機會的時候,你敢嗎?

       懷才不遇的同時應該考慮的是自己有沒有真實的才能,我可以這樣說:50%的人會認為自己懷才不遇,30%的人會認為自己的才能無所謂懷才不遇;只有20%的人才不會認為自己懷才不遇。而那20%的人的能力遠遠高於前面的80%,至少這20%的人沒有時間去考慮自己懷才不遇的問題。

  • 4 # 農大剪輯師

    薛之謙也說過:這個社會沒有懷才不遇。

    現在所有的自媒體等媒介已經完整到足夠把你自己表現出來。前提是你真的有才。

    我挺喜歡古人的一句話:亂世需要英雄,亂世造就英雄。只要你有才,便是那紛紛亂世都可以脫穎而出。

  • 5 # 王年平

    這個時代也存在懷才不遇的情況。

    縱觀歷史,那個朝代都有懷才不遇的情況,當今也不例外。比如我。我研究易經命理二十多年,每天用三小時學習易經。對命也,運也,陽宅風水,起名下了大功夫。

    全國我首創八字,面相,精,氣,神相結合預測人生。打破了千年來單依靠八字算命的老套路。

    我預測一人需一個半小時左右,共測四十一項。

    我預測人生要求被預測者一句話也不要講。只聽,對就點頭,錯就搖頭。

    我敢說全國比我強的人不多。

    我對易經命理學精通後,於97年6月才對外預測,預測後人人佩服我。可二年多來我還是黙黙無聞。

    現易經界特別混亂,多數人對易經點學了些皮毛,就鼓吹自己是什麼易經大師,算命大師,風水大師,起名大師,六爻大師,梅花易數大師,奇門遁甲大師等,大師遍地都是。他們為騙人錢財為目的,坑人,害人,沒一點人味。

    讓人們誤解了易經,給神聖的易經抹黑。

    我若能成名後,一定要掃除這些害人蟲。給易經正名,還易經的真面相。

  • 6 # 思之遠方

    懷才不遇,在任何時代都會存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也不例外。懷才不遇是指有才華的人找不到充分發揮展示才華的機會和舞臺,做不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有一句名言,“人才是放錯了地方的垃圾”,實際生活中,學無所用,用非所長,大才小用,才無所用等現象還是存在的,報國無門的情況也還是有的。影響人才脫穎而出的因素還不少,歧視、壓抑人才的現象也還屢有發生。這些年,黨和國家不斷深化人才人世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的吸引、開發、使用人才的政策措施,就是在致力於解決人才問題,推動形成人才湧流、人才輩出的良好社會環境,使懷才之子都各得其所、人盡其才。

  • 7 # 樹德漢碩

    什麼時代,什麼時候,都會有“懷才不遇”,不但古時有,今時也有,不但中國有,國外也有。這是個普遍現象,處處有時時有。認為古時有現在沒有,只有我們這裡有,別人處沒有是不對的。

    幾乎自認有點才氣的人,都多少有點“懷才不遇”的情結,似乎都在埋怨生不逢時,或缺少伯樂、老天不公等等,那是自認有才,他人未必認為如此,或是你與他人認識與價值取向不同,認知認可度相反或不一使然。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誰不會說?我也曾一度牢騷與埋怨,很有“懷才不愚”之味,特別屢遭不順時,那意味更濃。但細想想,是應自己去適應自然社會,不是讓自然社會來遷就你,應是主現服從於客觀才對,怎可以要求客觀服從主觀的呢?自己無能力改變自然社會,改變他人,那就先從自身改起,從心變起,這總有可能吧,有才連自己也改變不了,那是有才麼?能被他人認可麼?總自認為“懷才不遇”者,不是自視甚高而高估了自己嗎?這才是人是最可悲之處。

    王婆賣瓜一一自賣自誇。雖說“慧眼識英雄”的伯樂少,但做人更應懂得自我推銷,不會自我推銷者,能說是有才嗎?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酒香巷子不深不是更好嗎?真有才者,是會爭取機會,製造機會,逮到機會來自我推銷,證明自己有才的。老埋怨“懷才不遇”者,實質上未必真有才。真有才的,總會有朝一日來逮到機會,爭到機會,創造到機會的。

  • 8 # 燎原雜談

    我認為懷才不遇,只是自己的一種意念而已,這個時代更不存在:第一,懷才像懷孕一樣,時間久了才能看出來。行為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功,需要反覆的實踐,有的人總以沒有機會為由,不願意參與實踐,其實是一種過於自信,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的眼高手低行為。說理論點也是一種認知上的偏差,需要修正自己的認知。正如一些所謂大學畢業生,自認為有很多才能的人,總抱怨自己懷才不遇。這就是出現了認知上的問題。那麼怎麼修正自己的認知?我認為首先請問自己,我們真正具備別人所沒有的才華嗎?我們真正握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嗎?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接受高等教育是我們提升自己在社會中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但隨著大學教育的普及,我們在大學所學習的行業基礎知識帶給我們的優勢在逐漸縮小。但有些人始終固執地認為,學歷可以確保自己衣食無憂,這顯然是錯誤的。事實上,學歷帶給我們的只是一塊好的敲門磚,代表著你的起點,而絕非永久的能力。所謂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各行各業都是需要不斷學習的,一味地沉醉於過去的成功和積累上,往往會讓我們對自己產生盲目自信,最終被時代所拋棄。第二,所謂的懷才,必須經過實踐來檢驗確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檢驗還才與否的金標準。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哪有什麼天才,我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來學習。想要具備才華,就需要不斷努力,我們只有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才能在機會來臨的時候把握住它。當我們感嘆懷才不遇的時候,你的才能經受過檢驗嗎?那只是你自己想的而已。此外,才能既不可一蹴而就,又不可以吃一輩子。當代歌手薛之謙曾說過,這個世界上的自媒體,已經足夠承載任何一種形式的才華,但關鍵是,你必須真的具備才華。換句話說,當我們鬱郁不得志的時候,最關鍵的原因往往並不是伯樂沒有發現千里馬,而是我們本身的才華還不夠強大。第三,這個時代不存在所謂的懷才不遇。如果說在古代認知度比較單一的社會情況下,或者是在計劃經濟思想相對僵化的情況下,能出現懷才不遇,那麼現在凡事靠競爭,各種才能競相顯現的時代,包括接納各種各類人才的機制基本完善,給個人的技術、格局,賦予了更多,更好,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關鍵還要靠自己,怎麼脫穎而出?這才是真正的才能。因為“從大趨勢看,社會正在變得越來越扁平,能讓最優秀的人才,在最短的時間裡完成最有挑戰的事情,同時能展示才能的出口越來越多。只不過競爭越來越激烈,正如馬雲所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是後天就是美好的。你必須懂得愛拼才會贏的道理,敢於挑戰。換句話說:“真正的才人,面對惡劣的環境,自然就會千方百計的尋求突破,不可能坐等機會上門找你”,如果硬要說所謂的懷才不遇,那只是你的才能還不是夠罷了。總而言之,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總是認為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他們總是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包裝得獨一無二,並且逃避各種對於其能力不足的質疑,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自詡懷才不遇都是在找藉口,基本上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也就說是一種想象中的才能,外人也無法去衡量,又沒有科學依據,就默認了這種現象,當今社會屬於開放競爭型時代,有什麼本事自己去爭取好了,如果還在埋怨懷才不遇,那就只能是一個笑話!

    因此,小編建議,凡是抱怨懷才不遇的人,可能都有大事幹不來,小事不想幹的習慣,覺得幹小事有損於自己的臉面,卻不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只有腳踏實地認真做好小事,你的“才能”才會慢慢凸顯出來,你的才能才會有用武之地,才能成就你的人生。

  • 9 # 足球對

    當下社會其實每個人都有機會。和你同樣學歷,同樣背景的人有大成就的大有人在,我們自己才是根源。先讓你自己成為一顆珍珠。

  • 10 # 大好河山讚美者

    存在。任何時代都存在。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有兩種,一是伯樂還沒發現,因為時間地點環境條件等等原因,伯樂暫時沒有發現"才"。二是"才"自已努力不夠,比如不主動展示自己,沒有及時展示自己,沒有完成展示自己,沒有在廣範圍地域內展示自己,沒有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對的人面前展示自己,因而錯過了伯樂。

    解決了上述問題,對於感嘆懷才不遇的人就會有施展才華大展宏圖的機會和舞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愛人背叛,到底是個什麼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