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陸離y

    我現在覺得哪裡都差不多,主要還是自己舒服就好

    在年輕的時候,總想逃離那個地方,太多的熟悉讓人覺得尷尬

    慢慢上點年紀,又總想回去,太多的熟悉讓人覺得溫暖

    最後最後,都是關乎內心

    有老家的人我覺得是和別人不一樣的

    那種你無法剝離的東西會一直跟著你

    落葉歸根這句話,我稍微有點點體會,那種安全感和歸宿感真的,在面對孤獨和無助的時候能讓你不那麼害怕

  • 2 # Andy朱4

    主要是積累和人緣。

    大多數年輕人工作的城市是遠離家鄉的。留在異鄉,一個是開始喜歡一些,一個是有了立足資本。

    開始喜歡一些。有了漸漸喜歡的人,和親愛的人一起奮鬥,有了一幫好朋友,這些都會讓你捨不得離開。為什麼思戀家鄉,因為割捨不了親情;為什麼離不開這座城市,因為我愛你。有了漸漸喜歡街道,街角那家24小時的便利店,午夜時分十字路口的小攤炒一碗河粉,公交車上每日重複的站臺。

    這些縱容使你離不開,但並不必然。如果有了在這個城市立足的資本,你便離不開了。這是牢不可破的基石,笑或哭泣,都會給你一個安全的角落自我療傷,不至於流落街頭,茫然無措。

  • 3 # 追夢菌

    不會吧。

    理由一、目前在上海工作,我很清楚的知道,憑著眼下的工作是無論如何都買不起房子的。

    當然,不能買房並不代表自己不努力,仍然努力上班,儘量讓自己活的體面一些。

    理由二、春節回家你會發現,你離你出生的哪個地方已經越來越遠了,和他們的價值觀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我們回不去了。

    理由三、小鄉鎮都是熟人社會,沒有關係基本上很難生存,沒有錢連你的親戚都會看不上你。

    所以,有些事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 4 # 18樓上的大象

    大城市有巨大的壓力,同時也意味著更多的機會與更優越的資源,沒有到絕望的時候,誰都不會肯輕易放棄能夠留在大城市的機會。現在的情況就是,一線城市集中了最好的機會,最優越的基礎資源,就好像你居住在四線城市生病了,小地方不能治,就要去三線城市,再不行就去二線,最後不行就去一線城市。

    基礎資源的優越概念就是,你有的,一線城市有,你沒有的,一線城市還有。 無論是畢業生,還是外出務工人員,都從全國各地湧入大城市。雖然大城市“開銷大,房價高,物價貴。”既然那麼累,為什麼還要堅持留在大城市呢?

    因為大城市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樂趣。 不得不承認的是,只有在很多大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你才能真正瞭解到一個全新發展的時代,接觸到更多美好有趣的事物。視野開拓,新技能養成,更加豐富的娛樂與精神世界。比如大型的博覽會、演唱會等,是很多小城市永遠都看不到的。

    更重要的是,大城市有更多的選擇。 新媒體、網路、物流營運、動漫設計等很多新興產業永遠都只聚集在大城市,如果說在四線五線城市有一百種工作機會,那麼一線城市就有一萬種。很多職業,小城市是不需要的。如果你願意將就的話,也可以選擇在小城市,默默無聞安穩得度過一輩子,這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 5 # 天順祥殯葬

    感謝邀請!不會留在工作的城市生活,因為消費成本高,生活節奏快,看不到未來的房價總讓人有種望而卻步的感覺,但我依然在這個被世人膜拜的帝都堅守,因為我不想讓下一代,像我這樣為了生活疲於奔波,或許這就是我留在該城市工作的最樸實的想法,之所以不會留在這座繁華的城市,原因大致如下:

    首先、生活成本高:我是實打實的北漂一族,儘管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儘管這裡的成本比較高,甚至有陣子曾有人揚言要逃離北上廣,一時間人心向背,貌似逃離北上廣他們就能像北京房東一樣,數錢數到手抽筋。生活成本高是不爭的事實,正是由於這裡的高消費,讓我學會了如何理財,正是因為這裡的高房租,讓我學會了精打細算,精算得甚至連一滴水、一度電都不敢浪費,高昂的生活成本,讓我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讓我改掉了裝逼耍酷的不實之風,踏踏實實地工作,認認真真地生活,為了我的小目標,我要像勤勞的小蜜蜂樣,把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次、交通擁堵不堪:說到北京的交通,開車的沒走過西直門立交橋,就不敢稱是北京的活地圖;上班族沒經過西二旗的地鐵口,就不能體會到早高峰的苦。西直門立交橋最大的特點就是繞,無論你是初來匝道還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沒兩把刷子還真不好過這迷宮似的立交橋。西二旗地鐵口,只要你能順利地排上隊,上不上地鐵自己說了還真不算,擁擠的人群擠也要把你擠上地鐵上。甚至有朋友曾言:“想減肥就去西二旗,一天不剪掉一斤肉,他姓倒著寫”。話雖有些誇張,但西二旗早高峰擁堵的狀況著實令許多上班族為之汗顏。

    再次、工作壓力大:這是一個快節奏的城市,沒有慢步小跑的決心,就不要來這裡湊數。很多求職者都認一個死裡,那就是城市大、工作機會多。誠然這裡工作機會確實多,但是你也要真有兩把刷子才行。相信許多剛畢業的大學生,甚至工作兩三年依然迷茫的上班族,應該都住過床位房吧。說床位房有些過於寒酸,時下流行的一種叫法是——青年公寓亦或青年旅社。就這巴掌大(100平左右)的青年旅社,通常能住下20-30個人,有些甚至更多。大家來自五湖四海,操著天南地北不同的口音,你一樣我一語地聊著在北京的故事。談求職的辛酸、聊生活的艱辛、談畢業後的苦悶、聊被辭退後的壓抑……每天都有不同行業的人在這樣的小旅社裡進進出出,為了減輕初來北京的壓力,這裡或許就是他們最好的驛站。

    最後、高昂的房價:拋去生活成本、交通擁堵、工作壓力三大基本的障礙,讓我不選擇在這個城市生活的理由,那就是高昂的房價和嚴格的落戶政策。是誰都無法改變的現實,有人說理想分豐滿,現實很骨感。正青春有理想是好事,但理想也要切合實際。趁青春在一線城市工作,打拼幾年回到家鄉或者當地的二、三線城市生活,或許這才是北漂一族最終的落腳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再給你一次重來的機會,你還會選擇結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