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梅子老師聊育兒
-
2 # 遺失在風中的塵埃
孩子出生三年,自己帶,還是公婆帶好?
問這個問題的人,我想問你,孩子是你自己生的嗎?別和我說理由了,自己不會帶,或且自己要上班了。現在國家是有休產假的,單位一般都能休到孩子八個月,然後才去上班。上班後,可以讓老人在家帶,晚上回家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生活。
嬰兒期的孩子,最需要母親的陪伴,一個眼神他們都能意會到母親的喜怒。何況還有一句話:三歲定八十。
如果是爺爺奶奶帶的話,隔輩人一般都會寵得不像話。就說我媽吧,當年侄仔四個月,我媽就帶回老家養,寶貝的不得了,幫他洗個澡,侄仔都會亂咬人,我爸媽還覺得可愛。六歲大了,還喂他吃飯,看到都氣人。我侄仔從小做事拖拖拉拉的,讀書成績也是一般般。
而我女兒,從小沒老人幫帶,我自己把店關了,專門在家帶女兒。我女兒從一出生,我天天和她說話。我在家會對她說三種語,不管她聽不聽懂,要離開她一會兒,我也會跟她說:自己要乖乖的等媽媽哦!我去上廁所,不要哭哦!我女兒真的能聽懂。
爸爸要經常出差,我經常一個人帶孩子十天半個月,但是她很懂事,從來不會大哭大鬧。兩個月大時,晚上餓了,伸手來抓醒我。如果尿了,她會哼哼兩聲,如果我沒理她,再哼哼兩聲,第三次沒人睬她才會哭。幫她洗乾淨她就會笑了,一個愛乾淨的臭小丫。
經常和她說話的好處,很快見到效果了。六個月,她會叫媽一個字了。七個月會叫爸一個字。一歲會問你是誰啊?那是啥呢?整個話癆。一歲三個月我把她送去幼兒園小小班,還不會走路,但是要啥就會跟老師說,要不然自己推小凳子過子拿。三歲己經認識了不少字,全部都是老師和我一點點教的。
從小與她同時用三種語言,也培養了女兒的語言天賦,她現在懂三門外語。
三歲定八十,即是說,三歲以前的性格形成到八十都不會變。三歲前母親才是最重要的老師,你灌輸給她什麼,孩子就會形成你需要的方向走,而爺爺奶奶必竟落伍了,很多教育方式己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孩子跟他們只能是養好喂好,但不一定能教好。
三歲跟你帶,還是爺爺奶奶帶?你自己看著辦吧。
-
3 # 使用者5046617306747
孩子不管多大自己的父母帶是最好的。
孩子出生以後,媽媽有浦乳期,浦乳期到了以後可以讓父母幫著帶孩子,下班以後好好陪伴孩子!不管是老人還是父母都不要太溺愛孩子!
-
4 # 曙光2019
我認為自己帶好。
三歲之前是孩子和父母建立孺慕親子關係的重要時刻。孩子對母親的懷抱極其依戀,能找到母體內的感覺,使孩子平靜,柔順。父母對孩子的親情撫摸,孩子“咦呀”學語和父母的互動應答,都讓孩子感覺溫暖,感受到父母滿滿的愛意,對父母產生依戀。
這三歲前的孩子是一張白紙,最好管教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行為及時指點,該表揚表揚,該批評批評。許多伴隨孩子一生的習慣就是這時形成的。
反之,如果把三歲以前的孩子教給爺爺奶奶帶。爺爺奶奶年輕時忙於工作,對孩子的關注太少,留有遺憾。現在能帶孫輩,有機會彌補缺憾,喜歡的不得了。對孩子有求必應,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小孩的各種習慣一旦偏差,再想糾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會對糾正他不良習慣的父母產生敵視,不服管教。認為“我是爺爺奶奶養大的,你又不養我,憑什麼管我?”
所以,即使父母再忙,也要把三歲以前的孩子帶在身邊。工作期間可以請爺爺奶奶帶,一定要教會老人先進科學的育兒知識和理念。回到家裡,接手孩子的管帶,兩代人互相配合,使孩子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回覆列表
孩子在三歲之前最好自己帶。
其一,三歲之前的孩子安全感正在建立,父母若在這個時候將孩子託付長輩,自己不管,將給孩子安全感的形成造成困擾,給孩子造成分離焦慮。
其二,三歲之前的孩子語言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等各種敏感期正在滋生髮展。老人帶孩子大多關注孩子的飲食和安全,卻不能從孩子的發展方面來進行有意的引導,孩子和長輩在一起,可能無法更快、更有計劃的發展。
其三,長輩帶孩子,容易包辦和嬌慣,不利於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這裡舉一個真實的例子。
親戚家有一個小男孩。因為爸爸媽媽都上班,出生幾個月以後就由奶奶帶。
奶奶對孩子千依百順,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給孩子餵飯,把尿,穿衣服,洗手臉。孩子三歲了都不會自己吃飯,穿衣。
更要命的是,男孩子好動,出去和小區裡的孩子玩,容易發生小摩擦,奶奶為了避免孩子被欺負和欺負別人,就經常帶孩子一個人玩。
孩子在家也沒發現多大問題,等孩子上幼兒園問題來了。
孩子在幼兒園不吃不喝,整天哭。老師抱著,哄著都無濟於事,好幾次,老師叫他去上廁所,他卻將便和尿弄在了褲子上。
中午起床,他也不主動穿鞋子,老師將鞋子放在他的腳邊,他也不願將腳伸進去。
平時上課,老師要求孩子們都能坐在自己座位上,而他卻自由散漫,一邊哭著,一邊要找奶奶。
其他孩子兩週就適應了幼兒園生活,而這個孩子整整適應了一年。
也許這個孩子的問題不單單是因為長輩帶的原因,還有其他父母沒注意到的問題。
但像這樣的孩子在幼兒園並非個例。也許你可以選擇自己帶為主和父母帶為輔的方式,請父母幫助自己帶孩子。
不過一定要記的,要注意和父母之間的界限,有些事一定要自己做,比如陪孩子講故事,念兒歌。有些事父母可以代辦,比如孩子的生活起居。但要和父母達成共識,讓父母配合你,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包辦。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爸爸媽媽的成長的過程。只有參與了孩子的成長,你才能瞭解自己父母的良苦用心。
計劃好自己帶孩子和父母帶孩子的時間段,協調好和父母的關係,和父母形成帶孩子合力,孩子就會健康活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