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物萌生讀書
-
2 # 何運超
不論古代和現代,文學作品都是依靠載體傳播。而書寫的載體早期是竹簡,然後是紙張布帛。
但是古代的傳播範圍畢竟較為侷限,首先社會識字率偏低,主要流傳範圍是文人圈子。所以有傳抄的說法,也就存在一些作品個別詞字語句版本不同的差異,甚至一些作品的作者到底是誰也有爭議。例如著名的李白靜夜思原來版本就有不同,如今的版本是清代唐詩三百首這一選集廣為傳播的。例如連大部頭四大名著今天看來作者都各有歸屬了,但流傳幾百年裡,幾乎每一部作者都爭議很多,哪怕這些明清小說從抄本到刻本花樣繁多,流傳情況非常複雜。像胡適為幾個著名古代白話小說,光考證作者和版本就寫了一本書。
所以總結一下,古代作品發表在書寫階段自然是作者個人寫,有些本身就是在聚會活動寫的,著名的像漢朝武帝舉行的柏梁臺聯詩,就算是非常高階的文人大臣聚會。再像王勃寫滕王閣序那種也是較為典型的聚會。流傳一開始就比較廣。
再有詩人互相專門附和的,有專門郵寄書信性質,也有個別拜訪了見面留下詩文贈送或紀念的,只要多看看古人文學家的文集目錄就能發現,這種情況非常非常多,每個著名文學家都不例外。
然後透過編輯文集,有自編家屬學生編,有朝廷部門和專人編,有民間編選,然後依然要嗎傳抄,要麼後來刻印,要麼收入朝廷大型文庫,或推廣發行,逐漸加大傳播的面,最後傳世下來。由於時代關係,一般流傳到最後就是明清的版本基本取代了早期的版本,再舉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明朝嘉靖版本是單回目,240則,回目文字不規則,其中對劉備的刻畫雖然推崇,但沒有清代版本那麼誇張、但清朝毛宗崗父子改了回目成了今天絕大多數都知道的120回版本,加強了劉備的形象,成了流行版本,嘉靖版如果不是特別喜愛想要看的,就很少會有人去看了。
再如紅樓夢石頭記,原本石頭記是抄本流傳,八十回。後來程偉元聯合高鶚刻印版本,弄成120回,改了名字紅樓夢,眾所周知,就成了流行的小說版本,傳播更加廣泛了。
這就是古代作品如何釋出流傳的大體情況
-
3 # 大國記憶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有文字的時候文學即產生。正是因為代代流傳我們才得以時至今日還能看到很多史詩鉅著。
那古代文學是怎麼發表和傳播的呢?
1、古時從最初的象形文字,甲骨文時期到後來刻畫到青銅器上,古人已經開始進行一些記錄,但也僅僅限於記錄,還談不上發表,更談不上傳播。古時象形文字僅限於一種描述方式,會用甲骨文記錄的人更是鳳毛麟角,即使這樣,每個人的描述還都不一樣,所以我們可以把甲骨文時期理解為文學產生的雛形。當時的傳播還是以口述為主要傳遞方式,文學的雛形應該是各種的神話傳說,透過人與人之間的口述轉達實現初期的文化交流。但問題也很大,人與人接受能力不同,理解能力不等,所以從初始的原意到後人的接收到資訊,偏差較大。這種情況大概一直持續到殷商時期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2、竹簡,西周後到戰國時期竹簡的出現文學才正式有了發表的可能,隨著文字的逐步規範和會書寫的人逐漸增多,古人可以把想表達的意思書寫到竹簡上,包括書信流通。但當時書簡製作較為繁瑣,體積也很大較為笨重,有句比喻人比較博學的成語了“學富五車”即指這個人學識需要五輛馬車才能拉走,即指當時書簡。再後來有了在布帛上書寫,但是布帛較為昂貴,即是皇族貴族也不能隨性使用,更別提普通百姓,傳播起來也不十分通暢。
3、聲樂,書簡,布帛傳播不順利,怎麼才能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著作呢,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於是有了聲樂傳播的方法。把自己的詩,詞等作品配上樂譜樂器,以演唱的方式進行傳播。“詩經”一書當時即是靠這種演唱的方式進行傳播。唐朝的李白,杜甫皆用過聲樂的方式傳播過自己的作品。透過民謠瞭解百姓疾苦,透過詩詞吟唱了解有志之士的政治主張。
4、講學,除了聲樂傳播,還有聚眾講學也是古時文學傳播的重要途徑,戰國諸子百家,周遊列國,聚眾講學,透過這樣的方式傳播各家思想學說,這可能就是最早的學術大講堂。
5、石刻,刻石和題壁是印刷未形成之前的一個重要文學發表和傳播方式,例如李斯的“泰山石刻”和蘇軾的《題西林壁》。
6、紙張,東漢時期纖維紙的出現,逐步替代了竹簡,在有了更好的書寫條件後,手抄本盛行起來,隋唐時期雕版印刷的出現,為文學著作發表及傳播提供了更好的便利,宋代活體印刷出現後,個人著作和各類書籍正式豐富起來。
以上就是古人文學發表和傳播的方式,當然並不全面,列舉幾項以供大家探討。
-
4 # 賀蘭風月
由於古代沒有專業的編輯出版機構,缺乏專業的雜誌報刊等作品載體,更沒有專業的傳播媒體,所以古代的作品不能說是發表,只能說是以幾種不同形勢的傳播,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勢:
1.官方形式傳播,主要是產生於奏表,祭文,史志等,例如:《出師表》。
2.詩詞歌賦愛好者的收集和傳播,早期有《詩經》等
3.文學愛好者的相互轉贈和傳閱,古時候文人墨客都有各種形式的文學交流聚會,有書法,詩詞,歌賦,音樂,或以茶會友,或以酒會友,形式多樣,其傳播途徑也不拘一格。
4.收藏,又分官方收藏,民間收藏和專業愛好者的收藏。
5.講學,透過古代教育家,學者,官方學府,地方私塾等教育機構傳播。
不足之處請多指正!
-
5 # 愛上一夢
商周刻在甲骨,青銅上。先秦兩漢魏晉刻在竹簡上。石碑石壁。隋唐以後書寫在布帛紙上。唐以後透過詩人科舉推薦傳播。
回覆列表
透過以下方式:
1.透過"樂府"等官方詩歌收集整理機構。
2.透過專業收集者與詩詞曲批判家收集整理
3.作者以及作者朋友,親屬等整理
4.教材
5.口口相傳
6.還有一個奇葩的方式,詩人通常喜歡逛青樓,喝酒吃肉,酒過三巡作詩一首,就寫在牆壁上,如此流傳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