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的範圍在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面積約有40萬平方公里。其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間,高原包括陝西省、山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大部地區和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部分地區,是中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 黃土高原廣佈黃土,厚達50至80米,隴東、陝北厚達150米,最厚的地方達200米。由於歷代戰亂、毛時代盲目開荒放牧及亂罰濫伐導致高原的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加之黃土的土質疏鬆,水土流失極為嚴重,形成“千溝萬壑”的黃土地貌。 地質地貌 高原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除許多石質山地外,大部分為厚層黃土覆蓋。經流水長期強烈侵蝕,逐漸形成千溝萬壑、地形支離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觀。 高原上主要山脈有太行山脈、呂梁山和六盤山等,這些高脈把黃土高原分成三部分:山西高原、陝甘黃土高原、隴西高原。 氣候和水文 黃土高原的地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區的邊緣,大陸性和季風不穩定性更加突出,全年總雨量少,65%的雨水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強度大,往往一次暴雨量就佔全年雨量的30%,甚至更多,是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高原日照充足,高原從西北向東南,年均溫度在8至14℃,無霜期為120至200天,屬暖溫帶。 黃土高原的水系是以黃河為骨幹,發源於黃土高原的河流約有200條(參看小流域),較大的河流有渭河、汾河、洮河、祖厲河、清水河 、北洛河、黃甫川、窟野河、無定河等,那裡的河流水量不豐,年徑流量只有185億立方米(黃河干流除外),河流受汛期影響較嚴重,洪峰急漲急落,汛期水量佔全年水量的7%以上,高原淺層地下水貧乏,大部分地區地下水的埋藏很深,多在50~60米以下。 土壤和植被 黃土高原上的土層富含碳酸鈣和磷、鉀、硼、錳等元素,由於水土流失嚴重,熟化土壤不斷流失,土壤偏鹼性,腐殖質和氮素養分貧乏,土地貧脊,植物很難生長。加上長期戰亂和濫砍濫伐以及土地不合理利用,高原上植被殘留少,森林覆蓋率僅5%,東南部的植被條件好一些,西北部多為乾草原和荒漠草原。 水土流失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有11萬平方公里特嚴重面積。大部分地區的侵蝕模數在4000噸/平方公里,最嚴重的地區達3.57萬噸/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使黃土高原喪失熟化土層,使當地土層的蓄水保墒能力降低,喪失耕種能力。水土流失還導致河道淤塞,水庫淤積、渠道不暢等後果,治理困難。 ————————————————————————- 華北平原 也稱黃淮海平原,是黃河,淮河,海河沖積成的。華北平原以西就是黃土高原,只有一山之隔,因此近年來經常受沙塵暴的影響,氣候比較不好,空氣汙染比較嚴重。但是處於中國腹地,經濟較好,是重要的糧食產區。 冬季的華北平原景象華北平原亦稱黃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依燕山,南至大別山區一線與長江流域分界,跨越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北京、天津等省市,面積達30萬平方公里。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沖積平原,是由於黃河、海河、淮河、灤河等所帶的大量泥沙沉積所致,多數地方的沉積厚達七八百米,最厚的開封、商水一帶達5000米。目前,華北平原的面積還在擴大中國第二大平原。位於黃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脈和豫西山地,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起燕山山脈,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至蘇、皖北部,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相連。延展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蘇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積約30萬平方千米。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灤河沖積而成,故又稱黃淮海平原。黃河下游天然地橫貫中部,分南北兩部分:南面為黃淮平原,北面為海河平原。近百年來,黃河在這裡填海造陸面積2300平方千米。平原還不斷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的是黃河三角洲地區,平均每年2~3千米。地勢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東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東微斜。主要屬於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積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窪地、湖沼。集中分佈在黃河沖積扇北面保定與天津大沽之間。沖積扇東緣與山東丘陵接觸處,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易受洪水內澇威脅,形成鹽鹼地。、廣東珠江三角洲,臺灣西部平原等。平原地面平坦,土壤肥沃,是中國主要的農業區,也是中國人口稠密、城鎮集中、經濟繁榮的地區。但中國平原面積僅佔全國總面積的12%,而且分佈不均,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
黃土高原的範圍在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面積約有40萬平方公里。其海拔在1000至2000米之間,高原包括陝西省、山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大部地區和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部分地區,是中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 黃土高原廣佈黃土,厚達50至80米,隴東、陝北厚達150米,最厚的地方達200米。由於歷代戰亂、毛時代盲目開荒放牧及亂罰濫伐導致高原的植被遭到嚴重的破壞,加之黃土的土質疏鬆,水土流失極為嚴重,形成“千溝萬壑”的黃土地貌。 地質地貌 高原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除許多石質山地外,大部分為厚層黃土覆蓋。經流水長期強烈侵蝕,逐漸形成千溝萬壑、地形支離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觀。 高原上主要山脈有太行山脈、呂梁山和六盤山等,這些高脈把黃土高原分成三部分:山西高原、陝甘黃土高原、隴西高原。 氣候和水文 黃土高原的地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區的邊緣,大陸性和季風不穩定性更加突出,全年總雨量少,65%的雨水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強度大,往往一次暴雨量就佔全年雨量的30%,甚至更多,是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高原日照充足,高原從西北向東南,年均溫度在8至14℃,無霜期為120至200天,屬暖溫帶。 黃土高原的水系是以黃河為骨幹,發源於黃土高原的河流約有200條(參看小流域),較大的河流有渭河、汾河、洮河、祖厲河、清水河 、北洛河、黃甫川、窟野河、無定河等,那裡的河流水量不豐,年徑流量只有185億立方米(黃河干流除外),河流受汛期影響較嚴重,洪峰急漲急落,汛期水量佔全年水量的7%以上,高原淺層地下水貧乏,大部分地區地下水的埋藏很深,多在50~60米以下。 土壤和植被 黃土高原上的土層富含碳酸鈣和磷、鉀、硼、錳等元素,由於水土流失嚴重,熟化土壤不斷流失,土壤偏鹼性,腐殖質和氮素養分貧乏,土地貧脊,植物很難生長。加上長期戰亂和濫砍濫伐以及土地不合理利用,高原上植被殘留少,森林覆蓋率僅5%,東南部的植被條件好一些,西北部多為乾草原和荒漠草原。 水土流失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有11萬平方公里特嚴重面積。大部分地區的侵蝕模數在4000噸/平方公里,最嚴重的地區達3.57萬噸/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使黃土高原喪失熟化土層,使當地土層的蓄水保墒能力降低,喪失耕種能力。水土流失還導致河道淤塞,水庫淤積、渠道不暢等後果,治理困難。 ————————————————————————- 華北平原 也稱黃淮海平原,是黃河,淮河,海河沖積成的。華北平原以西就是黃土高原,只有一山之隔,因此近年來經常受沙塵暴的影響,氣候比較不好,空氣汙染比較嚴重。但是處於中國腹地,經濟較好,是重要的糧食產區。 冬季的華北平原景象華北平原亦稱黃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依燕山,南至大別山區一線與長江流域分界,跨越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北京、天津等省市,面積達30萬平方公里。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沖積平原,是由於黃河、海河、淮河、灤河等所帶的大量泥沙沉積所致,多數地方的沉積厚達七八百米,最厚的開封、商水一帶達5000米。目前,華北平原的面積還在擴大中國第二大平原。位於黃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脈和豫西山地,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起燕山山脈,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至蘇、皖北部,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相連。延展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蘇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積約30萬平方千米。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灤河沖積而成,故又稱黃淮海平原。黃河下游天然地橫貫中部,分南北兩部分:南面為黃淮平原,北面為海河平原。近百年來,黃河在這裡填海造陸面積2300平方千米。平原還不斷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的是黃河三角洲地區,平均每年2~3千米。地勢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東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東微斜。主要屬於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積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窪地、湖沼。集中分佈在黃河沖積扇北面保定與天津大沽之間。沖積扇東緣與山東丘陵接觸處,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易受洪水內澇威脅,形成鹽鹼地。、廣東珠江三角洲,臺灣西部平原等。平原地面平坦,土壤肥沃,是中國主要的農業區,也是中國人口稠密、城鎮集中、經濟繁榮的地區。但中國平原面積僅佔全國總面積的12%,而且分佈不均,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