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iski47978

    單槓起源於德國。18世紀末西歐國家的雜技表演出現抓住鋼絲做大回環的動作,受此啟發,1811年德國體操家揚在柏林郊外的哈森海德體操場用一根木槓代替雜技演出的鋼絲,首次安裝了世界上的第一副單槓。1812年將木槓改為鐵製,後又改為鋼製,槓的彈性和承受力增大。19世紀20年代成為獨立的比賽專案。槓長2.4米,直徑2.8釐米,高2.55~2.75米。橫槓兩端分別固定在支柱上。單槓決賽時每隊最多兩名運動員參賽,只有在團體賽中單槓成績排位前八名或前六名者才有參賽資格。只比自選動作。將運動員在團體賽中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總得分的二分之一,加上單槓決賽中自選動作的得分,作為最後得分排列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滿分為20分。從1992年奧運會起,團體分不帶入單項賽,僅以自選動作的比賽成績確定名次。從2006年使用體操新規則起,得分不設上限。由A分和B分兩部分組成。A分為難度分,不設上限。B分是完成分,滿分10分。團體預賽前八名獲得決賽資格。每隊最多有兩人參賽。189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專案。單槓運動的起源可追溯到人類的祖先原始人在叢林中進行的各種攀登、爬越、擺動、擺盪等練習。在當時那只是一種生活實用技能,後來隨著社會的進化就逐步成為一種鍛鍊身體的手段。進入封建社會以後,它與祭神賽會逐步結合,其中“槓子會”、“槓子房”就是專門以練槓子為主的民間組織和場所。由於當時的器械採用在兩根交叉的木棍上架一橫槓,所以民間稱之為“五根棍”,這是現代單槓器械的雛形。到清朝嘉慶年間,技術發展就有“上把”(倒立、大回環)、“中把”(各種掛膝、掛臂迴環和轉體)、“下把”(各種水平懸垂、上法和下法)等3大類動作,稱得上是現代單槓運動的萌芽。在很長的時期內,人們把一切身體的活動,都稱為體操。直到18世紀,德國出版的《青年體操》一書中,仍把所有的身體活動均稱為體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用的小米6,是等小米x5G版,還是現在就買小米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