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笑春風

    內因是魏延的性格。魏延在史書上記載,

    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魏延的性格和關羽相似。善養士卒、勇猛過人,這使得他可以從眾將之中脫穎而出。他的軍事才能引起了劉備的注意。他入川初期,只帶了魏延和黃忠。後來在取得漢中之後,選擇把守漢中的將領時,劉備破格選擇了魏延作為漢中太守。史書記載當時的情況:

    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

    魏延守衛漢中,確實沒有出過差錯。他的防禦措施,到他死後也沒有變更。曹魏的進攻也沒有奏效。後來姜維剛一改魏延的部署,馬上蜀漢就亡國了。這一切都顯示出了魏延高超的軍事才能。

    但是,魏延的性格里面有著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又性矜高”。這個性格不是什麼好的性格,關羽就是因為相似的性格而亡身,魏延也沒有逃出這個怪圈。

    外因是諸葛亮和魏延的關係,這個關係是和諸葛亮北伐的理念息息相關的。

    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接受託孤。他要繼承劉備的遺志,北伐關中。這就必須要藉助漢中的力量。魏延就成為諸葛亮的一顆重要的棋子。

    可是,遺憾的是,諸葛亮和魏延的戰略理念不同,雙方在第一次北伐就發生了衝突。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子午谷奇謀”的事件。不管這個魏延提出的方案具體內容是什麼,諸葛亮拒絕了它。

    魏延按照諸葛亮的部署參加了第一次北伐。我們可以看到,魏延在第一次北伐沒有什麼具體的事蹟。到是馬謖守街亭的時候提了他一句,是諸葛亮違眾提拔馬謖,不用魏延吳懿這些宿將。

    我們知道馬謖沒有守住街亭,失敗了。史書說部眾星散,馬謖也畏罪潛逃了。這個時候,光靠王平少量人馬就能夠斷後,這在我們看來是不可能的。魏延應該出了他的力,減少了蜀軍的損失。

    諸葛亮斬了馬謖後,不得不使用魏延這個他不看中的將領。魏延成為諸葛亮手下的排名第一的大將。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對魏延不可謂不重用。可是,這種重用只是表面上的。

    諸葛亮出兵一直是讓魏延做先鋒,一有大戰,必有魏延。可是,他死死把魏延抓在手裡,很少放他獨立作戰,獨當一面。這一方面體現了諸葛亮對他的依賴,一方面也表明了諸葛亮對他的不信任。

    至於楊儀,我們可以看到,其他人都對魏延禮讓三分,但是這個是很自然的,魏延是諸葛亮手下最高官職的人員,按照官場禮儀也要求如此。

    而楊儀卻偏偏對魏延不顧禮儀,對魏延不予假借。這裡的原因,耐人尋味。一個原因是楊儀手中有實權,掌管著魏延的後勤保障。另外一個原因,則是諸葛亮故意縱容。本身的尊卑都不能維護,這個和諸葛亮的包庇縱容是分不開的。

    其實諸葛亮早有除掉魏延的心,只是北伐用人,才一直隱忍。到諸葛亮一死,他不再需要魏延,就用計殺了魏延。我們可以看到,沒有任何人站在魏延的一邊。這是諸葛亮的刻意安排。

    我們知道魏延的悲劇是如何造成的。那就能夠見招破招。如果我是魏延,我會按照當時的情況來決定採取相應的行動。

    一、諸葛亮活著的時候。

    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他需要魏延出力,這個時候,魏延要做的是,真正樹立和自己的職位相稱的權威。對於楊儀這樣的人,必須用官場的秩序進行打壓。

    拿刀威脅,根本沒有用處。在某一天,找一個合適的理由,將楊儀抓起來,或打或罵,一次性的制服他。如果還不服,直接殺掉。按照諸葛亮的對策,他要不讓楊儀收斂,要不就在楊儀死後吃下苦果,承認既定事實。

    這樣,樹立了絕對權威的魏延,在諸葛亮死後就能夠順利接管軍權,繼續北伐。

    二、諸葛亮死的時候。

    這個時候,諸葛亮已經定下除掉魏延的決定,只是有個前提,那就是看魏延聽不聽撤軍的安排。魏延的處置完全錯誤,招來了殺身之禍。

    魏延有兩條路。一條路就是老老實實按照軍令斷後,保障大軍撤退。一切到回漢中後再說,不讓他人抓住把柄。劉禪是信任魏延的,以後還會有機會。

    另外的那條路,就是先穩住楊儀費禕,然後學習項羽,出其不意,帶領精兵衝進大營,斬殺楊儀,佈置各個軍隊。史書上記載這個佈置他已經向費禕說過。這樣也可以奪取軍權。

    但是,由於魏延政治能力太低,平時的性格又讓大家敬而遠之,這使得他哪一條路都沒有走通,最後只有一死。這也是他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 2 # 真誠地看著你

    如果魏延把野心收斂一下結局會更好。他的野心並不是小說裡的的“腦後有反骨”,而是對權力的追求。有權力追求自然就會和別人有衝突,結局往往就是勝者升級敗者滅亡。魏延只不過是權力鬥爭的失敗者。

  • 3 # 星空望盡

    雖然中國早期,將相是一體的,所謂出將入相。但是諸葛亮依然很難說是一個好領導。你不相信下屬,怎麼能夠讓下屬人盡其才?就蜀漢而言,武有魏延,文典型的就是馬謖。對魏延,孔明是不相信他的品行,害怕難以駕馭;對馬謖,是不相信他的能力,覺得稚嫩,而沒有給予足夠的獨立鍛鍊的機會。說實話,這兩個人用好了,諸葛亮完全可以把全部精力用於治政,也不至於累得英年早逝。魏延的毛病在於過於自矜,而不懂得合理的處理與領導、同事的關係。

    如果我是魏延,既然最終只能選擇做漢臣,那就改變自己,做一個好相處的人,改善與同僚的關係。事實上,在三國時代魏延雖然也算得上一流武將,但是跟關羽、張飛、曹魏的五子良將、東吳的周魯呂陸四都督還是有不小差距的,更別說歷史上的那些頂級將帥了。他如果真心終於漢室,就應該做一個純粹的虎臣,謙虛謹慎、好好學習,提高自己,為復興漢室儘自己的全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荊軻刺秦王》作者是怎樣描寫易水送別這一場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