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興平南郊竇文海
-
2 # 文煜畫牛
不要把用墨說的那麼玄天舞地,神神道道的,書法寫字,墨太濃了墨滯,毛筆執行不暢,墨太淡了寫出來的字無神采,所以寫字用墨還是以黑為主,能流暢的寫字為佳。所謂的墨分五色的說法只適合用在國畫裡,用在書法上簡直就是扯淡。
-
3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有網友希望我談談用墨的問題,那麼我就隨便說說吧。
用墨確實是書法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甚至有人將墨法上升到了和筆法、結構、章法一樣重要的地步。雖然我覺得還沒有必要這麼重視,但是無疑,用墨的好壞、方法的恰當與否確實會影響我們最後書法作品呈現的效果。
一、選墨
(1)墨的質量
我們先開始從最基礎的東西開始寫起。挑選墨汁是我們學習書法重要的工作。一般而言,如果是初學者的話,建議用墨汁的時候,最好挑選那些基本上可以供我們書寫的墨汁就可以了。不需要太貴。因為初學階段實際上用點差的東西是不大有妨礙的。
甚至很多人在一開始寫毛筆字的時候,就故意用那些壞掉的毛筆,因為如果你用壞的毛筆都能寫好字,實際上那麼你的書法水平肯定不會太低了。
墨汁也是這樣。
等到你水平稍微好一點的時候,其實可以考慮選擇質量更好的,甚至是高階的墨汁了。
(2)研墨的注意事項
選擇墨的話,實際上墨也是分很多種的,有直接工業就研製好的毛筆墨汁,也有需要自己研磨的墨塊。
墨汁的優點就是簡單方便,但是有時候墨汁的濃淡度不好掌握,不好調控,因為這些墨汁都是一開始配置好了,再去調節還得加入水等其它物質,比較麻煩。
(3)調墨
尤其是水和墨有時候不能相融,有時候寫完字你就會看見字跡周圍都是一圈圈水痕,影響觀感。如果非得調節濃淡得話,最好用酒調節,會更棒。
墨塊雖然可以調節濃淡度,但是使用起來不太方便。還有一點磨墨的時候最好不要讓磨好的墨汁氣泡,因為這樣的墨汁容易因摩擦起熱而變質,影響使用,所以要慢慢磨。
二、用墨
(1)總體原則
用墨的時候,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既要秉持節約的原則,也要大膽“浪費”。
節約原則就是自己先估計一下自己今天大概要練多少小時,然後只需要倒出適合自己的用量就夠了,這樣的話就不會產生浪費。
而所謂“浪費”的原則,並不是說鼓勵你去浪費,而是說如果真的倒多了,那麼就最好是沒用完的就趕緊處理掉,不要倒回瓶子裡,否則,這樣的話會汙染原有的墨汁,使得一整瓶都被汙染了。
(2)關於宿墨
也不要說留到明天我再用。墨汁一般來說最好不用宿墨,宿墨從濃度上來說會更加稠密,書寫起來會產生諸多困難,不易書寫。另外長久的宿墨會導致墨汁變質,散發氣味會影響身體健康。
三、濃淡
(1)調整濃淡
至於濃淡問題,前面我已經說過了,如果是現成的墨汁,直接加入水攪拌融合均勻了之後再書寫。如果是墨塊磨墨,只需要新增水繼續磨就夠了。這是濃淡調節的方法。
(2)分書體、分情況
那麼一幅作品之中濃淡應該如何把握呢?我認為在一幅書法作品中,濃淡最好不要變化的太過劇烈、明顯。分不同書體有不同的情況:
對於行書草書書法作品來說:可以有墨色變化,這也是正常的。
對於楷書書法作品來說:最好不要有太過濃烈的墨色變化,否則花裡胡哨,比較亂。
-
4 # 千年蘭亭
墨的運用是書法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墨法就是血法,是墨與水的比例關係。
一些書法家認為,寫楷書、篆書用濃一點的墨會顯得更莊重,寫隸書用枯一點的墨會顯得更有韻味,寫行書用濃淡相宜的墨會顯得更流暢,寫行草尤其是草書加一些宿墨會更顯得更加豐富多彩。
如果要出老辣古拙的效果,墨應該相對濃些,水應相對少一些。
如果要出散淡墨暈的效果,墨應相對少些,水應相對多一些,或用宿墨摻水。
如果要出雄渾厚重的效果,墨與水應大體相當。
如果要出枯勁澀滯的效果,墨應幹些,可不蘸水。
像草書中枯澀瘦勁的線條、黑白相間的飛白拿,一般採用枯墨或焦墨。
回覆列表
宇宙浩瀚無邊,包容永珍,日月星辰,各循其道。書畫同源,書畫之用墨,尤浩瀚之宇宙,國畫有乾溼燥潤,有焦重濃淡清,正因為墨法的合理利用,優秀的國畫作品才層次豐富,形神兼備。
書法之墨法,首先基於實用的需要,也就是1.筆墨能寫進紙裡2.寫出來能辨認出筆跡。在保證了上述兩條以後,墨法的講究才是為了追求美學效果。有人善用濃墨,有人善用淡墨,清朝就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分別就是說劉墉和王文治各自的用墨特點。其實,古人書法中出現的墨法現象最早都是自發產生的,並非有意追求,我們現在覺得很美,並竭力追求的墨法效果,在古人不過是由於筆紙墨的限制,自然而出的效果。當人們經歷了對墨法使用的自發階段後,後人學習書法時,看到他們的前人的遺蹟,作品中感人之處進行筆法墨法分析,加以思考,形成認識,進而上升成理論,這就漸漸有了對墨法的自覺追求,總體來說,濃墨筆生澀,行進阻力大,易於醒目,出神,但難以靈動生韻;淡墨筆流暢,易於生韻,不夠醒目,容易傷神。現在有的人為追求筆墨效果,濃淡墨兼用,,有的筆腹淡墨,筆尖濃墨焦墨,有的恰好相反。任何事物都有個度,超出了度,就可能事與願違,弄的字不像字,畫不像畫。一些所謂的現代書法就是如此。我想顏真卿寫祭侄文稿時絕對不是有意最求渴筆,董其昌在作書時,絕不是有意為了淡墨增韻。這與自己的個性,與書寫條件有關。
濃墨生澀,易表現力道,表現凝重,難以飛揚,淡墨行筆易於出鋒,易寫出巧妙,寫出精微,卻難以凝重,難以奪目,故有墨淡傷神之說。明清之際一至近代現代,,隨著生宣及長鋒羊毫的廣泛使用,越來越多的人研究墨法,在實踐中總結出不少我寶貴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