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說說草書的快捷與不好讀吧。
6
回覆列表
  • 1 # 或我應該相信是緣份

    國寶《平復帖》是“華亭鶴唳”的主人公陸機寫的一封信。收件人是誰?有人說是他寫給弟弟陸雲的,也有人說是寫給另外一位朋友的。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卻沒有人能全部讀懂它。如果我是當年那個收件人,那我肯定認識他的字。

    第一個破譯《平復帖》的人,是著名的鑑賞大家啟功先生,他經過多年的研究推敲,終於整理出了《平復帖》的所有譯文。

    《平復帖》於距今1700多年前的西晉初年所出,第一個收藏它的宋徽宗看出信中的“恐難平復”幾個字,就加以命名並題字。它見證了中國漢字的發展,被譽為“中華墨皇”和“法帖之祖”。

  • 2 # 昭銘軒書畫

    說實話,如果我是陸機的朋友,平復帖一定可以看懂。因為陸機不可能寫個東西讓朋友看不懂;還有就是,作為陸機的朋友,必須具有和陸機相當的水平才夠格。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平復帖裡面的字型,是當初那個階層通行的字型,它的寫法是有規律和規則的,只不過到現在大都淹沒在歷史中了。

    平復帖是現存最早的的墨跡帖。說到這副字帖,不能不提張伯駒先生。

    《平復帖》原來歸溥儒所有。張伯駒第一次委託硫璃廠一老闆向溥儒求購。溥儒出價20萬元,張先生力有不逮,第二年他又請張大千出面求購,給價6萬元,仍未能成交。溥太夫人去世,溥儒急需用款,張先生以4萬元購得。

    後來王世襄先生(時年二十餘歲)因故求閱平復帖,張先生嫌一次次到他家裡看麻煩,便讓王先生拿回家去,王先生把平復帖放在家裡一個多月,才還回去。

    可見兩位先生一個敢要,一個敢給,盡顯磊落坦蕩之心懷。

    王世襄先生

    王世襄先生詳細考證了平復帖的流傳過程,著成《西晉陸機平復帖流傳考略》。

    上海博物館裡的明清傢俱,大多來自王世襄先生的收藏。

    張伯駒先生曾因平復帖被綁架數月,變賣家產,甚至夫人變賣首飾,付出金條20根,才回了家,但是家藏字畫卻沒有變賣。1942年,張先生把平復帖縫在衣服裡帶到了西安。解放後,張先生把平復帖及其他字畫,包括《展子虔遊春圖》(傳世第一幅山水畫)捐給了國家。

    展子虔遊春圖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延伸瞭解一下張伯駒先生和王世襄先生。

  • 3 # 暖心2020

    如果陸機的朋友是我,我想我會認識《平復貼》

    裡的字的,可惜我不是陸機的朋友,才疏學淺的我也只認得《平復貼》裡的幾個字,見笑了!

  • 4 # 子衿書法

    假如我是陸機的朋友,能不能看懂他寫給我的這封信?

    陸機回覆:“蠢才!你不學無術,反倒過來有臉來問?”

    草書有草書的書寫規則。《平復帖》之所以難認,並不是陸機寫的不規範,而是年代實在太久遠,上面的字跡剝落模糊,所以才會造成識讀上的困難。陸機為西晉時期的人,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要辨識《平復帖》殘缺不全的字,不單要熟悉草書,沒有深厚的古代文言文基礎和豐富的歷史知識,基本上就是在讀天書。著名的啟功先生,對這一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件紙質書法作品進行過釋譯。全文如下:

    “彥先羸瘵 ,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為慶。承使唯男,幸為復失前憂耳。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復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量之邁前,勢所恆有,宜稱之。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釋文據啟功《〈平復帖〉說並釋文》)

    中國文字的一個特殊性,就是片語。根據上下文的字來判斷推理缺損的字。雖然不是百分之百的準確,但也能夠猜測到八九分。《平復帖》使用的是草書書寫,又是文言文。我們現在學習的是白話文,所以很難以白話文的方式去聯想文言文。但如果是陸機是現代人,或者我是西晉時期的人,我們之間的書信溝通是不存在看不懂這樣的事的

  • 5 # 讀書耕田人王七

    見老陸正眉頭緊鎖,正伏於案上凝重行筆,便示意僕人,暫勿言語,先行退去。

    少傾,書畢,轉身見我,作揖未曾遠迎,吾則還禮不必客氣,老陸示意就坐,我則出於好奇,斜視於其書。

    “ 彥先贏瘵,恐難平復"

    字是好字,文是好文,只是這心情,,,,,

    老陸則說,社會動盪,家國不安,吾雖心繫安危,欲知詳情而未得,無奈只能寄情於書案,讓您見笑了。我說,哪裡哪裡,有心便好。

    遂相互施禮道別。

    走了之後,老陸,,也納了悶了,這也認識?再過數日,吾亦未必。

    吾則竊喜,看著註解呢?

    幾句戲言,先生見諒!

  • 6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既然陸機的《平復帖》是寫給朋友的,一是陸機的朋友一定會認識《平復帖》上的字,因為陸機的朋友定是文人,在那個時代陸機不可能結交“白丁”朋友。二是即便是陸機的朋友不認識陸機《平復帖》上的字,陸機仍要用章草書寫,陸機才不管他的朋友認識不認識《平復帖》上的字的。什麼是“道”?這就是“道”!我認為。

    陸機的《平復帖》共九行四十八字,書體界於章草和今草之間,是草書演變過程中的典型書作。

    關於陸機《平復帖》上的譯文,古今書法名家們都是研究過的。《平復帖》譯文有兩個版本,但由於《平復帖》年深已久,都沒有完整的翻譯,即便是翻譯,也是揣摩出來的,因為有的已殘缺的無法辨認。

    上圖為啟功先生翻譯的《平復帖》釋文。

  • 7 # 千年蘭亭

    有時看少數民族文字很著急,一眼望去,長的都是一個樣,看不出區別。估計歐洲人看到漢字也是同感。

    文字有其地域性、時代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識一方字。漢字在中國是理所當然應該都認識的,但到國外也許就是天書。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字,我們把後天產生的楷書透過時空隧道傳至春秋戰國,肯定無人認識。而對上古文字,我們也只能連蒙帶猜。

    章草是漢代流行的書體,可識性應該是比較高的。人以類聚,物以群分。陸機交往的朋友,應該也是與其學識相當的人,對於我們現在尚不能識全的《平復帖》,對他們而言,應該並非天書。

    當然,章草作為較為古老的字型,實用性基本喪失,章草作品也已成為純藝術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最好看的小說是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