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201481786170

    華元這個人是宋國曆史上有名的富二代和官二代,屬於宋國公族子弟中的高層貴族,追溯其直系祖父,即是宋戴公。華元的前面五代大抵都應該生活在宋國的核心城市,即都城商丘之中。理所當然的是,華元出生的城市也是在商丘。華元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接觸的都是王公貴族,後來也就子承父業,成為宋國朝堂之中的重要官員。

    華元生活的時期,宋國發生了很多大事情,華元都親歷其中,而且華元也是宋國較為長壽的權臣,經歷了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代宋國君主,可以說是四朝元老。當時晉楚稱霸進入中後期,雖然沒有大規模戰爭,但是由於宋國多年親附晉國,無形之中便與楚國成為敵國,多年之間都遭受楚國的侵伐。華元作為朝中的重要權臣,多年都擔負著穩定宋國內政外交的大業。

    華元的嶄露頭角和宋襄公的遺夫人王姬有關,這個女人扶持自己的孫子繼位為宋文公,嚴格意義上說是不符合禮教的,但是王姬頗為擅長拉幫結派,當時尚且為大夫之職的華元也因支援王姬,而與宋文公成為緊密同盟,在宋文公穩定宋國政局的事情中出力甚多,也因此而有功,擔任宋國右師,可說是宋文公的左膀右臂。宋國文公的奪位,某種程度上來看,可以說是內亂。周邊國家對宋國的覬覦,自然相當猛烈,尤其是宋國的世仇鄭國。也就是在宋文公繼位四年後,鄭國就在楚國支援下帶兵攻打宋國,華元當時已貴為右師,率兵進行抵禦。不過華元似乎並非是作戰的好將軍,宋軍在此戰中遭受大敗,華元還被生擒活捉,成為鄭國俘虜。華元的待遇和當年南宮長萬的待遇類似,宋文公也帶著大量的戰車寶馬,想要把華元贖回。結果這個華元彷彿頗懂得利用戰爭之亂,半途就偷偷從鄭國逃跑,回到了宋國。

    《左傳》載:“宋人使樂嬰齊告急於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汙,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乃止。使解揚如宋,使無降楚………”後來,楚莊王進攻宋國,史書中說的是圍攻宋國都城五個多月,宋文公搞得沒有辦法了,就派遣使者請求晉國援救,哪裡知道晉國面對楚國的強大軍力,根本不願前往救援,只是派了使者前來,要求宋國不準投降。但是,宋國已經是窮途末路,拿什麼來抵抗楚國呢?

    此時的華元出馬,成為外交官,《史記》載:“華元乃夜私見楚將子反。子反告莊王。王問:’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莊王曰:’誠哉言!我軍亦有二日糧。‘以信故,遂罷兵去。”就是面見楚莊王,直言宋國都城中的百姓慘狀,史書中說的是楚莊王也對華元實言相告,這個似乎並不可信。考慮到華元后期與楚國的交際,此次作為外交使節,華元顯然以宋國臣服楚國,以交換楚國的退軍。但不管怎麼樣,華元自此成為宋國與楚國交往的媒介,即掌管軍事,又有外交謀略,自然成為宋國朝堂中的權臣。到宋共公時代,華元更是穩固了家族權力。

    但是華元對於公族內部的矛盾,是無法緩和的。因為這些矛盾的根源,都是源自權力。宋共公死後不久,公族子弟就發生叛亂,華元為躲避內亂,也是逃奔晉國,多半希望從晉國引來援兵,以撥亂反正。此處即可知道,華元與晉國的關係也不錯。那麼,當時稱霸戰爭最為激烈的晉楚,都能與華元建立關係,也就是說華元的根本目的,還是為宋國長遠計,他也並非是什麼親晉派和親楚派,可能正是宋國朝堂中的忠臣。

    華元在宋國曆代權臣史中,雖然不是什麼善戰之人,也沒有在宋國發動過什麼驚天動地的變革,但在穩固宋國內政外交上,可說是鞠躬盡瘁的。在宋文公死後,國內內亂橫生,流亡的公族子弟常常發動國外勢力反攻宋國,這種種矛盾對執政大臣華元而言,都是非常考驗的。在基本穩定宋文公後的政局後,華元為宋共公到魯國說親,成功與魯國建立姻親關係,而在成婚大典上,齊、衛、晉等國都曾送來賀禮,可見當時的政治格局,中原諸侯大多期望和平,這也促成了華元后來倡導和主持的弭兵之會,主要就是謀求晉楚結盟,終結近百年的亂戰,史書說“如楚,遂如晉,合晉、楚之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朋友問,女朋友出軌了,但我朋友依然愛著她,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