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內容簡介: 公元三世紀東漢末年,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由於各國後主過於無能而亡國。 蜀後主劉禪被鍾、鄧合軍擒於成都,吳後主懼戰而降,魏後主曹奐被迫移位於司馬炎改年號為晉,從此天下皆歸司馬掌控。正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國演義》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與《三國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國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礎上,才進行再發揮,進行誇張、美化、醜化等等,這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套路。 《三國演義》一方面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曆史,照顧到讀者希望瞭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華人物進行了誇張、美化、醜化等等。 拓展資料: 1、漢室傾頹·討伐董卓 東漢末年, 宦官當權,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靈帝中平元年,張角兄弟發動 黃巾起義,官軍聞風喪膽。為抵抗黃巾,幽州太守 劉焉出榜招兵。 榜文前, 劉備、 關羽、 張飛三兄弟萍水相逢。三人都有為國效力之心,而且志趣相投,於是 桃園結為異姓兄弟,投靠 劉焉。從軍後劉、關、張顯示出非凡的才能,一敗黃巾於涿郡,二敗黃巾於青州。 2、群雄逐鹿·呂布覆滅 董卓死後,中原大亂,軍閥混戰之中, 青州黃巾又起,曹操前往討伐,編制青州兵,勢力再次擴大。因曹操父曹嵩死於徐州,為報父仇,曹操藉機征討徐州,並下令屠城。徐州太守 陶謙向北海 孔融求救,孔融在平原找到劉備。劉備去公孫瓚處借了兵馬,前往徐州助陣。 3、內閣密詔·千里獨行 朝延上, 曹操作威作福,許田打圍之時對獻帝無禮招致忠臣憤怒。皇帝密召國舅董承入宮,授以 衣帶詔,教圖曹操。西涼 馬騰與劉備最終亦參與此謀。劉備參與後為避曹操嫌疑,在園中種菜卻為曹操叫去賞梅。 曹操煮酒論英雄令劉備吃驚,以畏雷之說巧妙掩飾。不久劉備即借剿滅袁術之機脫身,袁術與劉備交戰,大敗。於是袁術前往投降袁紹,於路中被劫,最終渴死。其部將割其首並玉璽一同交與曹操。 4、官渡之戰·大破袁紹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 江東孫策為部下家客所害,身受重傷,更因受于吉之氣而身亡。 孫權坐領江東,承父兄基業,與曹操修好。 5、三顧茅廬·荊襄之變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荊州處,因劉表次子孃舅蔡瑁與劉備爭權,而兩番設計陷害劉備。劉備躍馬檀溪,大難不死,行至襄陽境內 水鏡莊上,得水鏡先生司馬徽點拔,聞臥龍、 鳳雛之說。次日路遇毛遂自薦的 徐庶,即劉備軍中的第一位軍師。 曹軍進犯,徐庶大敗曹軍,展露的大才為劉備大開眼界。曹操以徐庶之母為要挾將徐庶逼進許都,徐庶臨行時,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即臥龍先生,並許下了終生不為曹操獻計之誓。 6、赤壁之戰·火燒曹兵 曹操書信至江東,威脅孫權投降,共擒劉備。 孫權派魯肅過江 探虛實。諸葛亮藉機入東吳,舌戰群儒,智激 周瑜,終於使得孫權決計破曹操。在柴桑,周瑜起五萬兵,與曹操83萬大軍隔江對峙。 水上交戰,曹軍失利,蔣幹去東吳軍營勸降周瑜,卻中周瑜反間計,誤盜周瑜偽造的書信而使曹操誤殺蔡瑁、 張允——曹營中僅有的兩名深懂水戰之將。在東吳軍營,周瑜深恨諸葛亮之才不能為東吳所用,使諸葛瑾勸降諸葛亮未果,即起心害之。 兩番鬥智,均為諸葛亮勝出。第二次的“ 草船借箭”,更是使周瑜自嘆不如。 7、三氣周瑜·大戰馬超 周瑜乘勢到南郡,與曹仁交戰,中曹操之計而重傷。 諸葛亮坐收漁利,奪下南郡。不久又陸續攻佔荊襄諸郡。 劉備終於有了自己的土地。周瑜又定下 美人計,誘劉備過江,與孫權之妹孫尚香成親, 以此為餌扣押劉備。趙雲受諸葛亮密技,一次次粉碎周瑜的計謀。 次年劉備逃回荊州,周瑜追至,中諸葛亮之計,更為荊州士兵取笑,箭創復發。回柴桑後定下 假途滅虢之計取荊州,再次為諸葛亮識破。回柴桑後性命垂危,高嘆“既生瑜,何生亮”而亡。諸葛亮又去弔孝,打破兩方之間的尷尬,併為劉備尋得副軍師龐統。 8、奪佔西川·合肥會戰 益州劉璋處,別駕張松密畫西川圖本欲獻曹操,卻為曹操不喜,而終被逐出。回川時受劉備盛情款待,感動不已,終為劉備獻上取西川之說。 張松回川之後, 劉璋又納其謀,接劉備入川抵擋漢中張魯。劉備入川后與劉璋反目成仇,交戰之中, 孫尚香被孫權派人騙回江東,而副軍師龐統也死於落鳳坡。 9、巧取漢中·痛失荊州 張飛起兵攻 瓦口關,大戰張郃,最終勝利。諸葛亮又智激黃忠,使其兩番建立奇功。定軍山一役,黃忠斬了曹操愛將夏侯淵。曹操起兵報仇,大軍聞趙雲之聲而喪膽。進兵過程中曹操藉故殺害了一向與自己有隙的楊修。諸葛亮幾番設計,使曹操兵退斜谷,至此東川亦為劉備所得。 10、漢室末路·夷陵之戰 曹丕當權後,折服了前來爭王位的 曹彰。又欲害曹植,逼其作詩。曹植七步成詩感動曹丕。劉備義子劉封因不曾發兵救關羽,藉故為劉備處死。 11、七擒孟獲·六出祁山 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南蠻王 孟獲造反,諸葛亮親率五十萬大軍,採用馬謖心戰為上、兵戰為下之策深入雲南。擒了孟獲後因其不服而釋放,此後漢軍渡過瀘水,多次與孟獲交戰,克服重重困難,直抵烏戈國,先後對孟獲七擒七縱。最終孟獲感恩,誓不再反,南方之亂平息。 12、司馬專政·九伐中原 魏曹睿後期,政治開始衰落。曹睿下令拆承露盤更是天人共怒。遼東 公孫淵起兵造反,司馬懿出兵剿滅。曹睿病危,將曹芳託付於司馬懿而病逝。曹睿死後,司馬懿詐病賺曹爽,奪了曹爽的兵權。 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其子司馬師、 司馬昭獨攬朝政,魏國名存實亡,大權盡歸司馬氏之手。後高貴鄉公曹髦在位,司馬師病故。曹髦因對司馬昭由懼到恨,驅車率眾臣與司馬昭決鬥,反被司馬昭殺死。 13、偷渡陰平·三分歸一 漢將姜維第九次伐中原期間,司馬昭派 鍾會、 鄧艾分兵入蜀。鍾會終奪取漢中,在定軍山遇諸葛亮顯聖,囑其不可妄殺生靈。鄧艾與生命作賭,偷渡陰平小路,最後成功。 三國演義小說姜維知漢國滅亡,假意投降鍾會,兩人合謀除掉了鄧艾。然而舉事之時,由於機謀洩露,鍾會死於殿上,姜維亦自盡身亡。一番巧計,成為虛話。陸抗死後,杜預率兵伐吳,最終吳主 孫皓投降,三分天下,合歸一統
三國演義內容簡介: 公元三世紀東漢末年,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鬥爭。由於各國後主過於無能而亡國。 蜀後主劉禪被鍾、鄧合軍擒於成都,吳後主懼戰而降,魏後主曹奐被迫移位於司馬炎改年號為晉,從此天下皆歸司馬掌控。正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國演義》反映了豐富的歷史內容,人物名稱、地理名稱、主要事件與《三國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國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礎上,才進行再發揮,進行誇張、美化、醜化等等,這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套路。 《三國演義》一方面反映了真實的三國曆史,照顧到讀者希望瞭解真實歷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據明朝社會的實際情況對三華人物進行了誇張、美化、醜化等等。 拓展資料: 1、漢室傾頹·討伐董卓 東漢末年, 宦官當權,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靈帝中平元年,張角兄弟發動 黃巾起義,官軍聞風喪膽。為抵抗黃巾,幽州太守 劉焉出榜招兵。 榜文前, 劉備、 關羽、 張飛三兄弟萍水相逢。三人都有為國效力之心,而且志趣相投,於是 桃園結為異姓兄弟,投靠 劉焉。從軍後劉、關、張顯示出非凡的才能,一敗黃巾於涿郡,二敗黃巾於青州。 2、群雄逐鹿·呂布覆滅 董卓死後,中原大亂,軍閥混戰之中, 青州黃巾又起,曹操前往討伐,編制青州兵,勢力再次擴大。因曹操父曹嵩死於徐州,為報父仇,曹操藉機征討徐州,並下令屠城。徐州太守 陶謙向北海 孔融求救,孔融在平原找到劉備。劉備去公孫瓚處借了兵馬,前往徐州助陣。 3、內閣密詔·千里獨行 朝延上, 曹操作威作福,許田打圍之時對獻帝無禮招致忠臣憤怒。皇帝密召國舅董承入宮,授以 衣帶詔,教圖曹操。西涼 馬騰與劉備最終亦參與此謀。劉備參與後為避曹操嫌疑,在園中種菜卻為曹操叫去賞梅。 曹操煮酒論英雄令劉備吃驚,以畏雷之說巧妙掩飾。不久劉備即借剿滅袁術之機脫身,袁術與劉備交戰,大敗。於是袁術前往投降袁紹,於路中被劫,最終渴死。其部將割其首並玉璽一同交與曹操。 4、官渡之戰·大破袁紹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 江東孫策為部下家客所害,身受重傷,更因受于吉之氣而身亡。 孫權坐領江東,承父兄基業,與曹操修好。 5、三顧茅廬·荊襄之變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荊州處,因劉表次子孃舅蔡瑁與劉備爭權,而兩番設計陷害劉備。劉備躍馬檀溪,大難不死,行至襄陽境內 水鏡莊上,得水鏡先生司馬徽點拔,聞臥龍、 鳳雛之說。次日路遇毛遂自薦的 徐庶,即劉備軍中的第一位軍師。 曹軍進犯,徐庶大敗曹軍,展露的大才為劉備大開眼界。曹操以徐庶之母為要挾將徐庶逼進許都,徐庶臨行時,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即臥龍先生,並許下了終生不為曹操獻計之誓。 6、赤壁之戰·火燒曹兵 曹操書信至江東,威脅孫權投降,共擒劉備。 孫權派魯肅過江 探虛實。諸葛亮藉機入東吳,舌戰群儒,智激 周瑜,終於使得孫權決計破曹操。在柴桑,周瑜起五萬兵,與曹操83萬大軍隔江對峙。 水上交戰,曹軍失利,蔣幹去東吳軍營勸降周瑜,卻中周瑜反間計,誤盜周瑜偽造的書信而使曹操誤殺蔡瑁、 張允——曹營中僅有的兩名深懂水戰之將。在東吳軍營,周瑜深恨諸葛亮之才不能為東吳所用,使諸葛瑾勸降諸葛亮未果,即起心害之。 兩番鬥智,均為諸葛亮勝出。第二次的“ 草船借箭”,更是使周瑜自嘆不如。 7、三氣周瑜·大戰馬超 周瑜乘勢到南郡,與曹仁交戰,中曹操之計而重傷。 諸葛亮坐收漁利,奪下南郡。不久又陸續攻佔荊襄諸郡。 劉備終於有了自己的土地。周瑜又定下 美人計,誘劉備過江,與孫權之妹孫尚香成親, 以此為餌扣押劉備。趙雲受諸葛亮密技,一次次粉碎周瑜的計謀。 次年劉備逃回荊州,周瑜追至,中諸葛亮之計,更為荊州士兵取笑,箭創復發。回柴桑後定下 假途滅虢之計取荊州,再次為諸葛亮識破。回柴桑後性命垂危,高嘆“既生瑜,何生亮”而亡。諸葛亮又去弔孝,打破兩方之間的尷尬,併為劉備尋得副軍師龐統。 8、奪佔西川·合肥會戰 益州劉璋處,別駕張松密畫西川圖本欲獻曹操,卻為曹操不喜,而終被逐出。回川時受劉備盛情款待,感動不已,終為劉備獻上取西川之說。 張松回川之後, 劉璋又納其謀,接劉備入川抵擋漢中張魯。劉備入川后與劉璋反目成仇,交戰之中, 孫尚香被孫權派人騙回江東,而副軍師龐統也死於落鳳坡。 9、巧取漢中·痛失荊州 張飛起兵攻 瓦口關,大戰張郃,最終勝利。諸葛亮又智激黃忠,使其兩番建立奇功。定軍山一役,黃忠斬了曹操愛將夏侯淵。曹操起兵報仇,大軍聞趙雲之聲而喪膽。進兵過程中曹操藉故殺害了一向與自己有隙的楊修。諸葛亮幾番設計,使曹操兵退斜谷,至此東川亦為劉備所得。 10、漢室末路·夷陵之戰 曹丕當權後,折服了前來爭王位的 曹彰。又欲害曹植,逼其作詩。曹植七步成詩感動曹丕。劉備義子劉封因不曾發兵救關羽,藉故為劉備處死。 11、七擒孟獲·六出祁山 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南蠻王 孟獲造反,諸葛亮親率五十萬大軍,採用馬謖心戰為上、兵戰為下之策深入雲南。擒了孟獲後因其不服而釋放,此後漢軍渡過瀘水,多次與孟獲交戰,克服重重困難,直抵烏戈國,先後對孟獲七擒七縱。最終孟獲感恩,誓不再反,南方之亂平息。 12、司馬專政·九伐中原 魏曹睿後期,政治開始衰落。曹睿下令拆承露盤更是天人共怒。遼東 公孫淵起兵造反,司馬懿出兵剿滅。曹睿病危,將曹芳託付於司馬懿而病逝。曹睿死後,司馬懿詐病賺曹爽,奪了曹爽的兵權。 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其子司馬師、 司馬昭獨攬朝政,魏國名存實亡,大權盡歸司馬氏之手。後高貴鄉公曹髦在位,司馬師病故。曹髦因對司馬昭由懼到恨,驅車率眾臣與司馬昭決鬥,反被司馬昭殺死。 13、偷渡陰平·三分歸一 漢將姜維第九次伐中原期間,司馬昭派 鍾會、 鄧艾分兵入蜀。鍾會終奪取漢中,在定軍山遇諸葛亮顯聖,囑其不可妄殺生靈。鄧艾與生命作賭,偷渡陰平小路,最後成功。 三國演義小說姜維知漢國滅亡,假意投降鍾會,兩人合謀除掉了鄧艾。然而舉事之時,由於機謀洩露,鍾會死於殿上,姜維亦自盡身亡。一番巧計,成為虛話。陸抗死後,杜預率兵伐吳,最終吳主 孫皓投降,三分天下,合歸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