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泥水勞人

    上古之人,身份區別是,男女老少,個大個小,即此而已。中古之人,身份區別是,聰明人,愚昧人,兩極分之。下古之人,文明天下,身份區別是,財富與貧窮,官宦與百姓,霸道與善良,君子與小人等,是也。當今如何證明自己之身份,形形色色,應有盡有,張冠李戴,裝腔作勢,弄虛作假,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難以盡述!

  • 2 # 舞動人生124

    其實在古代,普通人是不需要用特別的憑證或物件證明自己的身份,無法證明身份,常常用一封書信,一件信物來證明。作為朝廷命官、進出皇宮的人,還是需要正式憑證,否則不予上任,不予進出皇宮。在唐朝,官員及進出皇宮的人用魚符證明身份,僧人、道士用度牒,明、清朝用腰牌證明身份,不管是魚符還是腰牌都存假冒現象,最適用的還是腰牌,進出官廷直接從腰間拿給守守衛檢查就可以,攜帶方便,比魚符證明身份要具體,魚符只有姓名和發證單位(官府)。而腰牌寫明姓名、發牌時的年齡、相貌特徵、發牌年代及單位(官府),侍衛比對腰牌才會放行。腰牌方便適用,但也存在弊端,假冒腰牌、借用腰牌、偷盜腰牌,畢竟腰牌上沒有照片,簡單的容貌描述不靠譜。只要有腰牌進出自由,身份無法查證,但是陌生人想要進入皇宮面見皇帝還是不可能的,畢竟腰牌無法完全證明其身份,雖然腰牌存在很多弊端,但不得不承認古人的聰明才智。

  • 3 # 唐史大白話

    要搞清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弄清楚古代戶口制度,下面以唐朝時制定的戶口制度來作說明。

    唐代時百戶稱為裡,設管理人員里正(相當於村長),五里為鄉。每四戶人家稱為鄰(俗稱四鄰),五戶人家稱為保(古代所謂地保)。在城裡面住的叫市坊,在農村住的叫村莊。鄰里村訪之間互相督察,小孩剛生下來叫“黃”(黃口小兒),四歲時候才叫“小”孩,十六歲稱為中男,二十一歲叫丁壯,六十歲以上叫老人。官府每年對人口增減情況進行統計造冊,每三年進行一次大的普查,造戶籍薄冊,一式四本,州、縣、尚書省、戶部各存一本。

    所以古代的普通民眾都是在官府名冊上的,他們正常的來往出行是不需要來什麼東西來證明自身身份的,只有遇到了什麼特別的事或者犯了罪的時候,官府才會派人去人犯所在州縣核實身份。

    而那些有點社會地位的人一般都會製作“名剌”(相當於今天的名片),來說明自己的身份,古代規定那些從事工商(指製作器皿、用具行業、屠宰販賣貿易等行業)業的人是不能學文習武,參加科舉考試的。所以那些“士農工商”的分工是很明確的,一個人透過考試做了官以後,那身份的問題就由官府規定的制度來解決了,主要是服飾、履歷、任職文書、官印等來證明。古代的“九品”官制規定不同品級人的服飾是不一樣的,官印的材質和大小也不相同,但是由於只是認印信不認人(因為沒有畫像),還是有可能會造成冒用他人身份的事發生。

  • 4 # 歷史研習社

    身份證是人們出門必須要帶的物品,因為身份證可以證明一個人的身份。古代人並沒有身份證,那麼他們如何證明自己的身份呢?

    一般來說,古代沒有什麼地位的普通人並不需要證明自己的身份。即使要證明自己的身份,普通的物品和信物就足夠了。類似於官員、皇宮貴族這些上層人士才有必要去證明自己的身份。

    古代官員往往要去離家很遠的地方上任,而官員又擁有一定權利。如果官員被別有用心的人冒充,後果是很嚴重的。所以古代官員必需攜帶身份證明到任。 第一樣可以證明官員的身份的物品名叫敕牒,即印有吏部印章的委任狀。另一樣物品叫告身。告身同樣是寫在紙上的文書,上面載有受官者的姓名、籍貫、授予官職的名稱等內容。官員有告身證明自己的身份上崗之後,仍然可以保留告身,以備不時之需。

    除了敕牒和告身外,古人還常用“符”來證明自己的身份。符的形態多樣,如魚符、龜符、兔符、虎符等等。 魚符是唐代最為流行的身份證明物品,分為左右兩符,左符儲存在內廷,右符由持有人隨身攜帶,以證明自己的身份。不同等級的官員佩戴的魚符有所不同,三品以上的官員陪得金魚符,三品以下配戴銀魚符或銅魚符。 唐高宗李冶還為魚符配置了與官員等級相匹配的魚袋。當官員面見皇帝時,必須帶上魚符和魚袋。到了宋朝,魚袋取代魚符,單獨成為了身份證明物品。

    具有調兵遣將功能的虎符也是符中極為重要的一員。同魚符一樣,虎符分為兩半,右半部分儲存在朝廷,左半部分由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保管。每個地方都有虎符,只有兩半相合,才可調兵遣將。

    生活在明清時期的古人還可以使用牙牌和腰牌來證明自己的身份。牙牌和腰牌都有材質之分,上面記錄有持有者的姓名、籍貫、單位、官銜、容貌特徵等資訊。既然有關於容貌特徵分記錄,冒充別人就不太可能了。

    參考資料:

    田子強:《古代身份證及防偽技術》

    倪方六:《中國古代“身份證”的真實面貌》

  • 5 # 心揚一九八八

    古人怎麼證明自己的身份?

    如題,雖然古人沒有我們現在的身份證,還是有些權貴手上會有身份證明,畢竟在那個封建社會,只有王公貴族才是身份的象徵,就像平時看的宮廷劇,很多侍衛、太監、將軍都有腰牌與令牌,這些就是身份的證明了。

    例如在唐代,一般就刻有姓名、官職兩項的腰牌,還有更詳細的就會刻上單位。畢竟在那個時候作為物證用的較多。因為要給繼任者或者輪流使用。

    剛好說到腰牌,這不禁讓我想到了清代咸豐時期的故事,話說有一小販叫王庫兒,早年家裡是賣饅頭的,生意也還可以,有一天王庫兒在街上賣饅頭,無意間撿到了腰牌,這是一塊可以出入紫禁城的腰牌啊,可把王庫兒樂壞了,因為他還沒去過呢,於是他打定主意要進去看看。

    可是又轉眼想了想這是要掉腦袋的,如果被抓住該咋辦,不過他內心的好奇還是戰勝了恐懼,於是次日早上他挑著擔子就大搖大擺的進去了,侍衛一看便放行了,這就助長了王庫兒的信心,大搖大擺的就走進去,紫禁城裡麵人雖然多,但是沒什麼鋪子啊,王庫兒心想。他便打起了賣饅頭的主意,當然有了想法就要執行,於是他就開始吆喝,沒想到還真有人來買,而且還賣的很快,宮裡也沒人懷疑他的身份,嚐到甜頭的王庫兒就樂開花啦,覺得有搞頭。

    他決定以後每天都要來賣饅頭了,就這樣過了一年多,他也跟很多王公貴族成了朋友,可是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呀,有一天還是被發現了,之前的腰牌是一位校尉丟失的,他害怕責罰,就偷偷的做了一枚,故事結局還是好的,由此看來,古代普通人是沒什麼身份證明的,有證明的也僅僅限於權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智慧電動開窗器安裝有什麼技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