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今外出打工已經越來越不容易了,好多人都去往大城市,可大城市需要有知識,有技術的人,一般外出打工的都是中年居多吧,本身就沒有知識與技術,有的去了大城市又轉展到小城市。總是來回的跑,年輕人有的去沿海城市尋求發展,主要是要有技術就可以在外站住腳。外出的人各有其想法,為了家裡的老人,孩子等一切,才會選擇外出打工。
2
回覆列表
  • 1 # 金波說

    我想說的是,外出打工的人都是可敬的,但同時也都是可悲的(和家人在一塊的除外)。

    生活在農村,小時候就對外邊的世界充滿好奇,總覺得外邊的世界很精彩,那時候也有很多比我大幾歲的哥哥姐姐,或者叔叔輩的人外出打工掙錢,只有在農忙時或者過年是才能見到他們回來,很多人回來之後都穿的都比家裡人要好,又大包小包的帶回來很多東西,這無疑在我的心裡產生了一種對外邊世界的好奇!

    高中以前,外邊的世界對我來說僅存在書本里,那個時候手機還沒有普及,由於自己心裡認定外邊的世界很精彩(總覺得外出打工能掙好多錢),於是高三畢業那年,在我的強烈要求下我去了我舅舅外出所在地――溫州!那次是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真真正正的看到山,知道了高速公路原來是這個樣子,從那個時候我就堅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坐了一天車,晚上到了地方,燈紅酒綠的夜晚讓我有點興奮,接下來舅舅把我們(我舅兩個孩子,在上小學)接到他的住處時,我就感覺不是我想的那麼回事了,一二十米的小房子裡放了兩張床,裡邊堆滿了各種瓢瓢罐罐(舅媽當時在買小吃),我當時就覺得我的想象就都是想象,現實是如此的殘酷,接下來幾天我跟這舅舅在外邊找活(當地政府的拆遷隊)也看邊了形形色色的外地打工者,有小攤小販,年輕一點進廠,建築工,等,外邊的世界確實如此的精彩,可是那些一年回來一次的我認為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們在外地做的卻都是最底層的服務業,或者是體力勞動者,並不是我認為這些行業有多麼的不好,只是顛覆了我之前的世界觀。遠離親人,遠離家鄉,做著如此勞累的工作,但凡在家有好的工作,誰又願意漂泊吶

    相信每一個外出打工的人都是為了生活,為了父母,妻兒。願每一個外出打工者都能受到尊敬!!!最後還想說句,如果你生活在農村,家裡有學生,強烈建議多去外邊的世界看看,因為這會改變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 2 # 別採我蘑菇

    我覺得這也是無奈之舉,都是在本地沒有辦法獲得客觀的收入,才背井離鄉的去資源比較多的一二線城市去為了生存而奮鬥。很少有人是為了所謂的挑戰而去外出奮鬥的。

    我有一個表哥,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十幾年前這個大學回家找個像樣的工作也不算太難。而那時候家裡也沒有什麼關係,為了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就在廣東佛山那邊找了一個籤合同的工作,工資也不低,到現在特別後悔,離家太遠了,雖然每年過年都可以回來。

    出門在外的肯定也沒有在家鄉踏實,所以我覺得還是儘量不要外出打工,雖然錢是掙到了,但失去的卻遠遠比錢珍貴多了,我是家裡面唯一的男孩子,我父母就想讓我畢業回家,我也想再往外面闖蕩幾年,但是最終還是會歸於安穩平凡而回家。

  • 3 # 閒看秋風999

    為什麼這些打工的朋友們要離鄉背井,將父母,孩子和老婆丟下不管呢?

    首先是一種無奈之舉。田少人多,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中國號稱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土地總面積居於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積僅相當於世界人均土地的1/3。 中國耕地面積12823.31萬公頃。每年還在以約130萬公頃的速度遞減;人均耕地僅相當於世界人均耕地的43%,不到加拿大的1/15,只有印度的1/2。

    目前,中國耕地面積約為18.26億畝。 這還是全國平均,如果再具體到黃河以南,兩湖,兩廣,以及江浙一帶,有的地方可能人均只有一分田。不另謀出路,只能等死。

    二,面朝黃土背朝天,朝朝暮暮不得閒。 不在田裡經過幾個春夏秋冬,不知道農民的辛苦。關鍵還不僅僅是苦和累。這些年種糧食的成本越來越高;種子,化肥,農藥,灌溉成本刨開,每年夠本就不錯了。如果離城鎮近一點還好說,遠離集鎮,想改種其它品種還要發愁難找銷路。

    三,一年到頭見不到"活錢"。不管種什麼,賣出去了才是"現錢"。農戶家中一旦有什麼不測風雲,哪裡有經濟條件來解決。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那一樣少的了錢? 家人患病,小孩升學,人情世故,紅白喜事。哪一樣少的了現錢。

    所有這些都"逼"得農村人往城裡跑。尤其是年輕人更是對城市生活無限嚮往,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前些年的東莞就吸納了數以千萬計的農村青年男女。 城市生活不累嗎?工廠打工不苦嗎?看看那些"打工妹"們居住的環境就知道了。

    還有那些既沒有一技之長,又沒有多少文化的男青年,除了做一些簡單的,重體力活以外,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如果碰到有良心的老闆或者包工頭還好,如果攤上一個"老賴",那可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他們(外出務工人員)還回得去嗎?更難。尤其是年輕人。過慣了城市裡打工的生活,多少總是可以賺一點現錢,工作時間也有限制,比"面朝黃土背朝天"好上一百倍。

    年紀大的務工人員,往往想著故土難離,而年輕人卻想著從此改變命運。不過,進城容易,安家立業卻難於上青天。

    城鎮化的路上,不知道迷失了多少打工的人。

  • 4 # 林海一念

    “打工”這個詞出現在中國八十年代初,是廣東沿海地區對到他們那裡的務工人員的一個總稱呼“打工仔”由於八十年代初期,全國的經濟都非常的落後,人口數量迅速發展時期,對於農村來說每家都有兩個孩子以上,多的家庭五六個小孩子,也是不奇怪的,在家裡只有幾畝薄田,養點家畜貼補家用,有力也無處使,實在是日子過得難苦,雖然可以填飽肚子,但是並不富裕,小孩的衣服也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農村人非常羨慕城裡人的生活。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就出現了全國性的打工潮,那時候打工只去廣東的各個城市,大批全國各地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來到廣東各地,幹著最苦最累的活,用他們微薄的工資給在家鄉的兒女上學,貼補家用。現在70、80、90後的農村大學生,那個父母沒有給別人打過工的,正是父母的打工生涯造就了現在社會中堅力量,建設了美麗的城市,那一代的打工者是最可愛的人。

    現在發展快了,人受的教育也高了,就業機會也多了,但是這個社會不可能人人都做老闆,對於大部分的人還是要外出打工啊!國家對鐵飯碗、事業單位、政府公務人員,也要逐步改革,實行聘用制,說白了就是打工者。相信不久的將來,大家都是社會勞動者,都是相互服務的,沒有貧賤高低之分,只要付出勞動,都是服務大眾,外出務工更應受人尊敬,是新時代最可愛的“打工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低音質和高音質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