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心醫說
-
2 # 順絲兒劈柴
就是這樣,一個進過監獄的人,大家都會記得你坐過牢,卻不記得你曾經的好。
我們拿到一份報紙,那麼我們在瀏覽標題的時候總是會不由自主的被出現諸如“傷亡”、“爆炸”、“暴亂”之類字眼的文章吸引;再看看網路中廣為流傳的,朋友圈中轉發的,人們爭相議論的,那也都是不好的事,似乎人們早已患上了“壞訊息綜合徵”。其實,這個問題,讓筆者想到了美國學者班尼特的擔憂:
我們樂意聽到校園槍擊案件,卻不在意學校發展;我們樂意聽到火車撞擊事故,不關注交通安全;我們批判政治腐敗,不關注選舉本身;我們討論最近的謀殺案,不關注正在不斷下降的犯罪率。不就是這樣嗎?或許只是做過一件壞事,只發生過寥寥無幾的槍擊案,誰在意呢?
另外,人們總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的,這一點必須承認,這也會導致別人總關注別人的壞事。
-
3 # 櫻桃薄荷
其實不過就是如果你一直做好事,剛開始人們還會感謝或怎樣,但你如果做的久了人們就會習以為常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這樣久而久之人們就會忘了你是在做好事,如果你有一天沒做,他們就會覺得這是不應該的。同樣的一個人如果做了一件壞事,人們就會覺得他罪大惡極,怎麼都不能原諒,一說起類似的事就會想起這個人,所以人們都不會忘記做壞事的人但卻記不住做好事的人。
-
4 # 讀書使我快樂965
首先,我想反駁下這個問題的前半句話。我相信做一輩子好事的人一定會被人記住,只是他做的好事是利小他,還是利大他。利小他的好事可能只會被很少一部分人記住;利大他的人肯定會被很大部分人記住。錢學森利的是國家和人民,利大他,有多少人記不住,不知道他呢?袁隆平又有多少人沒聽過呢?
其次,針對這個問題,由於水平有限,我也只能說是人性使然。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來做事。他人幫助了我們,我們很少有意識到感恩,回報,認為這都是他們應該做的。可是一旦損害了自己的利益,那一定銘記在心的。《人性的優點》有句話,我認為是這個問題的另一個版本:指望別人來感恩,就已犯下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因為你實在不瞭解人性。忘記恩惠與記住別人對自己做的壞事本質是一樣的,人的天性使然。
以自我為中心是人的天性,但更多的時候,以他人為中心,利他,可能會讓我們生活的更加快樂。。利眾生者無敵——《和平飯店》
-
5 # 廢柴農舍
就像“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一樣的道理。
可能你做的所有好事從未上過新聞,也沒多少人知道,即使知道了的人也不會四處去說這一件事,當他們聽說這件事的時候,只會淡淡的誇你一句“好人吶”。
善良心中存,不求人惦記,但求心安。
願好人平安。
-
6 # 新時代吖
這個問題是普遍存在的,因為很多人對你的好不會記很久,但對你的壞確難以忘懷。
我個人是這樣理解的,因為如果你這個人一直在做好事,大家很有可能就會認為你做好事是理所應當的,這樣的話一旦你做了壞事大家就會都來批評你,而且整天把你的醜事掛在嘴邊。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如果你一直做好事的好,你在大眾的心理就會樹立起一個非常偉大的形象。大家就會認為像你這種人是永遠也不會犯錯的,你就是大家心中的信仰。這個時候如果你做了一件壞事,大家就會感覺這件事情難以讓人接受,他們不敢相信他們心中的好人會做壞事,一旦你做了壞事他們就會認為你以前的好事都是在演戲,也就會狠狠地打擊你。
不管別人怎麼想,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做一個好人。因為好人自有好報。也希望大家能夠理解這些一直做好事的人,不要過分的求全責備,他們畢竟也只是凡人而已,又不是聖人,怎麼可能不犯錯呢。
-
7 # 使用者10635994119
這就是習慣問題,一個好人平時總是一副熱心腸,別人有什麼難處都主動去幫助,你給人的印象就是人品非常好,沒有壞心眼。慢慢的你身邊的人就習慣了你的性格,也瞭解了你的性格。但是人無完人,再好的人一輩子也不可能不犯錯,不可能不做壞事,但是當你做了一件壞事時,給人的感覺就是怎麼可能呢?他怎麼會幹這種事?還有人會說平時看著他衣冠楚楚的,心地善良的,原來都是裝的!可能因為這件事你以後在別人的心裡的好印象就會徹底破滅!
-
8 # 南柱赫小迷妹
從心理學來講,這就是人的逆反心理,舉個例子吧!如果一個人每天給你一塊錢,你很感激他,如果有一天他不給你了,你反而會恨或者是感覺很奇怪,這就是一種習慣性心理,一個人要是一直做一件事,你就覺得非常的正常,習慣了,如果反著說一個人一輩子做了一輩子壞事,卻做了一件好事,那麼那個好事卻會給人惦記住壞事的話,而基本上也沒人能記住,所以人的一生中要在患得患失中度過,不要去在意其他的細節,只要你認為是正確的,你努力的奮鬥的目標是對的,那就往前衝,不要後退
-
9 # 一事感想
簡單地說一句:做好事,沒有威脅到別人;做壞事,威脅到別人了。
做壞事
麻煩來了。做的壞事針對他們,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否,能對他做壞事,就不會對我們做?——中國思想:居安思危——要有憂患意識,前沿意識。
好吧,其實,人們只是害怕被傷害而已——傷不起呀!
生活一夢,今天是星期二,祝你工作愉快!
-
10 # 帝劈挨石
從習慣上講,因為好人已經被標示為好人了,那麼在別人心中他所有地方都是好的,做的所有事都是好事,當他做一件壞事時形成反差便被別人記住,壞人反之。
從深層次剖析,其實“好人”兩個字就已經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了,這兩個字就已經代表著他們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這兩個字就是對他們最大的表揚!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其實是相對的。
人性本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為良善也不為惡應該是我們生活的一種常態,這種狀態為平常狀態,不管善惡都分大小,偏過平常的狀態為點小善可以說我們人人都做過。比如順手撿一撿垃圾,隨手幫助一下陌生人,讓一個座位都是生活中的小善良,我們也都習以為常。所以,為善不為惡也是我們的一個基本的道德準則。一輩子做好事沒人記住,只做了一件壞事卻被人惦記,就像一張白紙上面的一個黑點,會顯得特別的顯眼。雖然說這個黑點會很扎眼,但是群眾的眼睛永遠是雪亮的,並不會忽略旁邊的白。
為善不為惡。接受善良,認可善良我們很容易。對於為惡,我們反感、厭惡。但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繽紛的社會,也不乏為惡之人。為惡會對別人或社會造成傷害,也就顯得良善的珍貴。懲惡揚善,願世界充滿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