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加一筆是:太、犬、天、木、夫、夭。
詳細詞義
◎太tài
〈形〉
(1)(指事。古作“大”,後語音分化,在“大”字下新增符號,成指事字。本義:過於)
(2)極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
太,大也。——《廣雅·釋詁一》段曰:“後世還言,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3)又如:太虛幻境(天上虛幻的境界);太清(天空);太乙(古代形成天地萬物的元氣);太極(指整個世界的總和);太原;太侈(驕泰奢侈);太無(空曠虛無之境)
(4)身分最高或輩數更高的
太史。——《漢書·光武紀》。注:“史官之長也。”
(5)又如:太夫人;太老師;太老伯;太老爺;太母(祖母);太后(帝王的母親);太翁(曾祖父)
(6)大的,廣大的
太牢。——《左傳·桓公六年》。疏:“牢之大者。”
(7)又如:太倉(京城裡貯糧的大倉庫);太息(亦作“大息”。長長的嘆息)
(8)古代記數有所超過稱“太”
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史記》
(9)安寧的,秩序正常的。也作“泰”
不亂離,不知太平之難。——魏源《默觚上》
(10)亨通;順利
命險太甚靡常,道離隆而匪易。——陸雲《九愍》
(11)與古代皇家、官家有關的。如:太尊(明清時對府的長官知府的尊稱);太府(原為官名,亦指掌管庫藏財物的官府);太常卿(漢景帝中元六年改秦奉常為太常,為九卿之一,司禮樂郊廟社稷事宜。歷代相沿,清末始廢)
〈名〉
通“臺”。泰階,星名,即三臺。又比喻三公
〈副〉
(1)過於;過分
太區區。——《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又
養之太過。
(3)又如:太半(大半,過半);太甚(太過);會議不要開得太長;屋裡太悶熱了,你出去涼涼吧;我對這個問題太沒有認識了;他們待我太好了;這個問題確實是太重要了
◎犬quǎn
(1)(象形。“犬”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狗)
(2)同本義。古時特指大狗,後來犬、狗通名[dog]
犬,狗之有縣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說文》
(3)又如:牧羊犬;獵犬;警犬;玩賞犬;挽曳犬;皮肉用犬;犬羊(狗和羊);犬馬(狗和馬);犬人(官名。周禮秋官之屬。掌理犬牲的官員);犬服(古代車上用犬皮製成的兵器袋)
(4)舊時常用為自謙或鄙斥他人之詞[dog]。如:犬婦(對人謙稱兒媳婦);犬馬之齒(謙稱自己的年齡);犬兒(猶言小奴才);犬馬(舊時臣子對君上的自卑之稱;喻小人)
(5)稱自己的兒子(謙稱)
這是第二小犬,名叫寶玉。——《紅樓夢》
◎木mù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樹木形。上為枝葉,下為樹根。“木”是漢字的一個部首。從“木”的字表示樹木或木器的名稱。本義:樹木)
(2)同本義
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草,下象其根。——《說文》
或在木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3)又如:花木(供觀賞的花和樹木);木石(樹木與岩石);木化石(樹木的化石);木芽(草木的嫩芽);木表(樹木的外層;樹梢);木披(因果實太多而樹枝折斷);木斧(伐木斧頭)
(4)木料,木材
朽木不可雕也。——《論語》
(5)又如:木貓(木製捕鼠器);木老鴉(戰船上使用的一種輕便兵器);木驢(一種裝有輪軸的木製刑具,可載犯人遊街示眾,用於剮刑);木弓(木製的弓);木瓦(覆屋面的木板);木尺(木製尺);木功(木材建築,製作工藝)
(6)五行之一。如:木王(春季以木為主宰);木行(五行中的木德);木氣(五行氣之一;肝氣)
(7)樹葉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8)又如:木落(葉落);木脈(葉脈);木落歸本
(9)棺材
原壤登木。——《禮記·檀弓》。注:“棺材也。”
(10)又如:行將就木
(11)某些木製的器物
以木訊者。——清·方苞《獄中雜記》
(1)呆笨。如:木楂(木樁。比喻痴呆的人);木人(痴呆不慧的人);木木(痴呆的樣子);木雞(呆笨態)
(2)麻木;失去知覺
賈瑞聽了,身上已木了半邊。——《紅樓夢》
(3)又如:木木然(神情麻木的樣子);木木樗樗(形容呆呆的樣子);木立(呆立,失神站立)
(4)樸拙
勃為人木強敦厚。——《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5)又如:木質(天性樸拙);木樸(質直,樸實);木強(—jiàng,質直剛強)
組詞以及釋義:
1、太保:tàibǎo
古三公之一,位次太傅。亦指太子太保,為輔導太子之官
宋、元時對廟祝、巫師的稱呼
對綠林好漢的尊稱
2、太倉一粟:tàicāng-yīsù
大谷倉中的一粒小米,比喻非常渺小
3、太常:tàicháng
官名,掌禮樂郊廟社稷事宜
獻之太常。——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4、木版:mùbǎn
用來印刷的刻上文字或圖畫的木板
5、木本:mùběn
莖的木質部發達、比較堅硬的特性
6、木本水源:mùběn-shuǐyuán
木的根本,水的淵源。引申為追根求源
孩兒生身二十年,尚不知木根水源,真不肖而又不孝矣。——《石點頭》
“大”加一筆是:太、犬、天、木、夫、夭。
詳細詞義
◎太tài
〈形〉
(1)(指事。古作“大”,後語音分化,在“大”字下新增符號,成指事字。本義:過於)
(2)極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
太,大也。——《廣雅·釋詁一》段曰:“後世還言,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
(3)又如:太虛幻境(天上虛幻的境界);太清(天空);太乙(古代形成天地萬物的元氣);太極(指整個世界的總和);太原;太侈(驕泰奢侈);太無(空曠虛無之境)
(4)身分最高或輩數更高的
太史。——《漢書·光武紀》。注:“史官之長也。”
(5)又如:太夫人;太老師;太老伯;太老爺;太母(祖母);太后(帝王的母親);太翁(曾祖父)
(6)大的,廣大的
太牢。——《左傳·桓公六年》。疏:“牢之大者。”
(7)又如:太倉(京城裡貯糧的大倉庫);太息(亦作“大息”。長長的嘆息)
(8)古代記數有所超過稱“太”
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史記》
(9)安寧的,秩序正常的。也作“泰”
不亂離,不知太平之難。——魏源《默觚上》
(10)亨通;順利
命險太甚靡常,道離隆而匪易。——陸雲《九愍》
(11)與古代皇家、官家有關的。如:太尊(明清時對府的長官知府的尊稱);太府(原為官名,亦指掌管庫藏財物的官府);太常卿(漢景帝中元六年改秦奉常為太常,為九卿之一,司禮樂郊廟社稷事宜。歷代相沿,清末始廢)
〈名〉
通“臺”。泰階,星名,即三臺。又比喻三公
〈副〉
(1)過於;過分
太區區。——《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又
養之太過。
(3)又如:太半(大半,過半);太甚(太過);會議不要開得太長;屋裡太悶熱了,你出去涼涼吧;我對這個問題太沒有認識了;他們待我太好了;這個問題確實是太重要了
◎犬quǎn
〈名〉
(1)(象形。“犬”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狗)
(2)同本義。古時特指大狗,後來犬、狗通名[dog]
犬,狗之有縣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說文》
(3)又如:牧羊犬;獵犬;警犬;玩賞犬;挽曳犬;皮肉用犬;犬羊(狗和羊);犬馬(狗和馬);犬人(官名。周禮秋官之屬。掌理犬牲的官員);犬服(古代車上用犬皮製成的兵器袋)
(4)舊時常用為自謙或鄙斥他人之詞[dog]。如:犬婦(對人謙稱兒媳婦);犬馬之齒(謙稱自己的年齡);犬兒(猶言小奴才);犬馬(舊時臣子對君上的自卑之稱;喻小人)
(5)稱自己的兒子(謙稱)
這是第二小犬,名叫寶玉。——《紅樓夢》
◎木mù
〈名〉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樹木形。上為枝葉,下為樹根。“木”是漢字的一個部首。從“木”的字表示樹木或木器的名稱。本義:樹木)
(2)同本義
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草,下象其根。——《說文》
或在木杪。——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3)又如:花木(供觀賞的花和樹木);木石(樹木與岩石);木化石(樹木的化石);木芽(草木的嫩芽);木表(樹木的外層;樹梢);木披(因果實太多而樹枝折斷);木斧(伐木斧頭)
(4)木料,木材
朽木不可雕也。——《論語》
(5)又如:木貓(木製捕鼠器);木老鴉(戰船上使用的一種輕便兵器);木驢(一種裝有輪軸的木製刑具,可載犯人遊街示眾,用於剮刑);木弓(木製的弓);木瓦(覆屋面的木板);木尺(木製尺);木功(木材建築,製作工藝)
(6)五行之一。如:木王(春季以木為主宰);木行(五行中的木德);木氣(五行氣之一;肝氣)
(7)樹葉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8)又如:木落(葉落);木脈(葉脈);木落歸本
(9)棺材
原壤登木。——《禮記·檀弓》。注:“棺材也。”
(10)又如:行將就木
(11)某些木製的器物
以木訊者。——清·方苞《獄中雜記》
〈形〉
(1)呆笨。如:木楂(木樁。比喻痴呆的人);木人(痴呆不慧的人);木木(痴呆的樣子);木雞(呆笨態)
(2)麻木;失去知覺
賈瑞聽了,身上已木了半邊。——《紅樓夢》
(3)又如:木木然(神情麻木的樣子);木木樗樗(形容呆呆的樣子);木立(呆立,失神站立)
(4)樸拙
勃為人木強敦厚。——《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5)又如:木質(天性樸拙);木樸(質直,樸實);木強(—jiàng,質直剛強)
組詞以及釋義:
1、太保:tàibǎo
古三公之一,位次太傅。亦指太子太保,為輔導太子之官
宋、元時對廟祝、巫師的稱呼
對綠林好漢的尊稱
2、太倉一粟:tàicāng-yīsù
大谷倉中的一粒小米,比喻非常渺小
3、太常:tàicháng
官名,掌禮樂郊廟社稷事宜
獻之太常。——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4、木版:mùbǎn
用來印刷的刻上文字或圖畫的木板
5、木本:mùběn
莖的木質部發達、比較堅硬的特性
6、木本水源:mùběn-shuǐyuán
木的根本,水的淵源。引申為追根求源
孩兒生身二十年,尚不知木根水源,真不肖而又不孝矣。——《石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