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小丫

    蒙古與明朝之間的這場生死決戰不是偶然發生的,明太祖朱元璋對這場戰爭也是早有預謀,30萬蒙古軍隊全軍覆沒包含大明沙場將士們的浴血奮戰。其實在這場決戰之前,蒙古軍隊已經被趕到西北一帶,再無當時成吉思汗一統中原的架勢,元朝大勢已去,當然在徹底覆亡前,元朝有個美其名曰的稱號“北元”,其實也是在做生死徘徊。

    看過金庸武俠劇《倚天屠龍記》的都知道,元朝末年失去人心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加在他們身上“韃子”的頭銜,漢人百姓受不了元朝的苛捐雜稅,起兵反叛的由頭也有了,朱元璋所率領的明軍在此時“深得人心”,所以蒙古軍隊在這個時候的殺傷力已經比不上想要光復漢人江山的名頭了。

    而明軍主要對戰蒙古軍隊的將領是徐達,徐達此人有勇有謀,朱元璋能得天下,他功不可沒。日薄西山的蒙古軍隊,比不上徐達所率的明軍,原因有二:第一,明軍數量達到50萬,且軍心團結,勢在必得,當然也有說徐達只用了10萬兵馬,就讓蒙古潰不成軍。第二,蒙古軍隊早已不復當年之勇,成吉思汗、忽必烈的時代一去不返,軍人從草原到繁華大都,熱血男兒的心腸也被驕奢淫逸腐蝕,所以不堪一擊。

    戰場上,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可憐蒙古30萬大軍,竟然在後來不堪一擊,足以證明這三點,明軍是做的非常好的。朱元璋得天下,最重要的還是得人心。

  • 2 # 傅滿洲

    結合波斯史官記錄的蒙古歷史和西藏地方的歷史記載,元代的政治制度始終存在嚴重的問題,一是官位的家族世襲制度長期存在導致政府內部分崩離析,二是蒙古的軍事制度沿革導致主要目標始終處於甘肅至河中一帶。基於這兩個原因,元代中後期的漢地蒙古軍是戰鬥力非常低下的,不敗才奇怪。

    多說一句,蒙古時代及明清時期的歷史已經屬於世界歷史範疇,很多歷史事件的原因應該從世界範圍來看。如果還僅僅從中國一點來分析,非常淺薄無知。

  • 3 #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

    1368年,蒙元殘存的小朝廷,由王保保率領三十萬大軍,從西北地區發起進攻明朝,妄圖恢復往日榮光。這個時期,元朝已經丟失了元大都,狼狽逃入草原,成了遊牧民族。其實,只看雙方的背景就能看出勝負來,一個是剛建立王朝百鍊的新軍,充滿了朝氣和銳氣。另一個是屢敗屢戰,暮氣沉沉腐朽王朝的殘兵敗將。未曾開戰,就勝負已分!

    王保保是蒙元后期非常著名的軍事家,他憑一己之力,保住了北元朝廷二十幾年,能與明初的那些悍將打個半斤八兩,可見實力非同一般。

    他想趁明朝初立,根基未穩,說服蒙元皇帝集結三十萬軍隊,妄圖消滅大明有生力量,進而攻佔元大都,控制中國北方地區。誰知這正中朱元璋這個老狐狸下懷,他命令大將徐達,率軍開赴西北,把蒙古人這三十萬軍隊留下來。

    西北的甘肅,陝西等地,是明朝剛剛打下來的,主力又已撤出。所以,王保保如入無人之境,一路殺到蘭州城下,只要攻下蘭州,進可攻退可守,就能窺視關中地區。可還沒等他高興起來,徐達帶領大軍安營紮寨,已經在等他了。

    徐達是個老兵油子,知道王保保路遠,必定後勤保障吃力,就堅壁清野,堅守不出,堅持不懈的派小股部隊騷擾王保保的大軍,而且是日夜不停的侵擾。王保保深知不能拖下去了,進攻了幾次營寨,發現固若金湯,根本打不了。不到一個星期,蒙古人就被折騰的人疲馬乏,困苦不堪,精疲力竭了。

    徐達看時機已到,在定西的沈兒峪,下令軍隊發起總攻,這一仗,光俘虜蒙古人就達八萬人,死傷十餘萬人,徹底的把北元的蒙古人打趴下了。從此以後,蒙古人再也無法對大明造成實際的威脅,最多隻能侵擾一下邊疆,更不可能再發動幾十萬軍隊,與明朝爭天下了。

  • 4 # 大獅

    至於蒙古大軍30萬被殲滅這件事情,實質是以訛傳訛,並不存在歷史的正史和野史之中,無論是元、明、清三代的文獻史料都沒有記載這件事情。

    雖然蒙古與大明之間確實有一場大決戰,但是蒙古方面根本就沒有30萬這麼多。這場戰役的敵我雙方,分別為大明朝的徐達VS蒙元汝陽王擴廓帖木兒,也就是王寶寶。

    徐達與擴廓帖木兒一個明朝的悍將,一個是蒙元末期的中流砥柱,兩個有能耐的人碰在一起,雖然英雄與豪傑之間有惺惺相惜之情,但是卻更是勢同水火,分別要在這沙場之上,較量一番,將對方置於死地。

    至於人馬方面,史料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為徐達方面是10萬人馬;但也有一派說是50萬人馬。擴廓帖木兒方面一說是7萬人馬;一說是30萬人馬。

    理論上來說,史學家更傾向於前者,也就是徐達10萬,擴廓帖木兒7萬,這其中還包括運糧官兵和後勤人員。

    因為史學家們認為,在當時的環境下,大明方面不可能有50萬兵馬供徐達使用,這個數字顯然是不成立的。另外蒙古方法,在元末的時候如果湊齊30萬軍馬,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能湊齊7萬對擴廓帖木兒來說已經是個天文數字。

    雙方一經開戰,便拼得你死我活,誰也不手軟,徐達也沒佔多少便宜,畢竟是遠道之兵,人困馬乏,雖然人多,但是也沒能迅速取勝。當然也與擴廓帖木兒指揮得當有關係,因為擴廓帖木兒的戰略指揮能力也是很高的。

    最終,徐達選擇以守為攻的態勢對待擴廓帖木兒,這令擴廓帖木兒的作戰計劃打亂,在時機成熟後徐達於定西的沈兒峪,發起總攻。此時的擴廓帖木兒早已心浮氣躁,在沒有完全來得及的準備下被徐達打散。

    而事後便傳出俘虜8萬北元軍,斬殺10萬北元軍的說法,但是這些應該有很大的誇大成分在裡面,為的是向天下人炫耀戰功,也為了震懾北元蒙古。自此後,北元再沒有大規模進攻的能力,但是徐達和擴廓帖木兒的較量還遠沒有結束。

    最後還是開頭那番話,蒙古大軍30萬被殲滅這件事情實際是不存在的!

  • 5 # 優己

    蒙古軍隊哪來的三十萬!這是包含了為戰鬥部隊提供補給民夫計算來的總人數,真實的戰鬥人員不超過五萬人!而這些為蒙軍將士負責補給的民夫大致全是漢人。他們都是被迫讓蒙軍抓來奴役的人群,本身不是自願的,加上對手是同為漢人的明軍。因此,直接戰場譁變,投降了明軍!這是蒙軍兵敗如山倒的主因,也是元末帝不得不倉皇北逃的原因!

    其次,朱元璋策反了大量工坊的人員,元末農民起義,大量物資被耗盡,比如鹽鐵等戰略物資。武器庫存被搬空了,又沒有新的武器入庫。這使得他們的裝備優勢被逆轉,元軍武器比明軍武器差了不知幾個檔次。

    最後,士氣問題,這幾萬人將士在進入中原後,養尊處優,已經不是先祖那種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狀態了。朱元璋於洪武十八年北伐,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便徹底摧毀蒙元的統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蒸出一碗出色的米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