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G123W456
-
2 # 美景美境美人
創業是將心比心好,不是利潤最大化好,而是人氣人流量最大化最好。
第一,得人心者得天下,得到了人心就得到了人生,有了人氣就有了財氣,有了採集自然會有利潤。
第二,當今的社會不是賺差價的社令,而是商業模式的社會,那麼商業模式主要是以人為中心,之前是講把一個產品和服務賣給很多個人,現在只講給我們的服務,你們的客戶服務好過後,讓他們形成粘性,滿足客戶的需求,歡樂地賺他很多次的錢。
-
3 # 陳小哥扯閒篇
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獲取最大化利潤。
國外資本家之所以同意5天工作制,是因為發現5天工作制的效率更高,破壞更少,內部管理最容易推動;國外資本家之所以推崇996,是因為發現這樣能獲取最大利益,而且還沒有破壞的風險,如果有人搞破壞就抓去251。
創業即是開辦公司的過程,商場如戰場,慈不掌兵,有時候之所以創業老闆會顯得將心比心,只不過是為了公司和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任何一個所謂成功的老闆都是詭計多端、套路滿滿,員工走過的路永遠比不上老闆的套路。
-
4 # 小李子堅果鋪
將心比心是良心,盈利最大化是道德。
馬老闆講不賺錢的生意是不道德的,將心比心是在客戶角度思考問題,用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解決客戶的問題,這是創業的本質,能夠提供價值才有你創業的根本,這是良心也是本心。
盈利最大化是對你價值的認同,同樣一個需求有人願意花10塊錢去滿足有人願意花100萬去滿足,不同的需求滿足辦法是你公司水平的體現,讓自己盈利最大化的前提是你能夠提供足夠大的價值,這是道德。
-
5 # 創業觀察參事
1如果是要為了眼前,那就是盈利好
2如果是為了長久,那就是將心比心好。
3階段性的有所不同,是正常的。
-
6 # 經觀財經眼
將心比心,我的理解這個物件是對客戶、合作伙伴、供應商、員工、股東等公司利益相關人。盈利最大化,可以理解為公司短期對股東的最有利目標。所以,這兩者之間的順序排位,應該是將心比心更好,因為更符合長期致勝的原理,而不單單是短期盈利最大化。比如阿里巴巴對比的排位為:員工第一,客戶第二,股東第三。
-
7 # 魔都T哥
創業,在不違法的前提下,首先考慮是盈利最大化,在商言商,只有生存下來,賺取到第一桶金,才有持續的資本去實現你的創業理想。
將心比心更多情況下是溝通技巧,包括和客戶、供應商、員工等溝通,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用真誠對待每一個人,展現你的人格魅力和社交立場。
-
8 # 三金的9年創業vlog
1.一定是盈利最重要。因為我以前也是如此,重視感情。將心比心。
2.其實每個人都不會站在老闆思維考慮問題,畢竟拿一份工資,幹一份活。
3.還有她的能力夠不夠?勝任不勝任這個工作?心態健全不健全?
4.她也許是小白兔型別,努力踏實不說話,但是,就是工作幹不好。
5.也許他自己定位不清楚,認為自己能拿到高工資。但是,他能力欠缺,忠心足夠,人也不勤奮,都沒有用!
6.所以還是應該按照規則,原則,考核;能幹就留下來,不行就離開;也許對他,對你都是最好選擇!混日子,哥們義氣做不長久!
我是三金,9年創業者,現為友車友家科技ceo,擅長自媒體,短影片,職場,企業管理,社交營銷,社群營銷,私域流量,創業故事分享!大家也可以全網搜尋:三金的9年創業,每天都會分享原創影片,有時間也會給網友回答關注的問題,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價值,可以關注我,謝謝!
-
9 # 南門老吹
你好,創業最重要的是將心比心,也就是創業者常說的利他心態。
日本著名的文學家稻盛和夫曾說過:“自利則生,利他則久!”簡單的8個字,就說明了人生的兩大利益——利己和利他。
當我們有一顆利他心態的時候,我們的企業就能走的長遠,當我們看重盈利最大化時,我們能得到的只能是短期利益。
1.利他是一種營銷戰略。
我們知道商家常用的營銷策略、促銷手段、贏利模式、成功模式其實就是讓利給消費者而產生聚眾效應。這樣的案例不勝列舉,例如曾經多次排在世界五百強首位的沃爾瑪,其創始人山姆大叔最早創業動機來源於什麼呢?他發現美國當時的百貨商場毛利都44%左右,他思量盤算,如果我只要22%毛利,肯定會更被市場接納,果如其然,就因他發現了利他的機會便成就了他的事業。
2.利他是一場走心的行動
如果我們總是斤斤計較、心胸狹窄、短視利益、急功近利、鼠目寸光、損人利己、缺乏抱負,那我們吸引到的朋友也都是這樣的人。
如果我們時刻保持一顆利他的心態,以對方的利益為重,那我們吸引到的也都是具有利他心的人。
利益他人是對我們胸懷的歷煉,我們應該真誠、真心。
回覆列表
創業是商業行為,不是交友行為
怎麼會有“將心比心”這一說?
所有的商業行為都會有高額成本的付出,也會有很大的代價
最近國內企業暴雷的比較多,包括上市公司,其中就有匯源果汁
微博有個律師博主說的很好
他說:曾經匯源高峰期可以賣個好價的時候,全國輿論一片譁然都說民族品牌,怎麼可以賣
可是今天匯源處於這種狀態的時候,怎麼沒見全國輿論說大家買匯源來支撐民族品牌。
今天承擔責任和付出代價的不是別人,而是匯源的人,尤其是匯源老闆。
我只堅持一點,所有不付出代價和成本的建議都要謹慎聽取
說的人僅僅是說說
就好像私人訂製結尾葛優的那段對話:
有人問:如果你有1萬元願意捐嗎?
葛優答:我願意
人又問:如果你有100萬願意捐嗎?
葛優答:我願意
人又問:如果你有一個億呢,願意嗎?
葛優答:我願意
人又問:如果你有一輛車,你願意嗎?
葛優答:我不願意
此人問:一個億你都願意捐,一輛車為什麼不願意呢?
葛優說:因為我真的有一輛車。
雖然是電影臺詞,但臺詞取決於生活,取決於生活的邏輯
所以說,不付出任何代價,只是過嘴癮的時候,每個人的回答並不真實也不真誠。
不要認為他說的每句都是他要做的行為
有人做過某事後都會後悔,更何況,還沒做的時候呢
什麼都敢說
電影中的對話深刻的反映了人的一種心理,不付出代價所說的話到底有多不真誠,
所以,一切的商業行為都要按商業邏輯形式,千萬不能感情用事。
如果跳不出感情用事,那真的就不適合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