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度haoqi
-
2 # 鐵血戰史1927
看到這個問題就想起了當年俄羅斯軍隊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2000年8月12日,俄軍在巴倫支海進行軍事演習,庫爾斯克號在此次演習中的任務是向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發射演習魚雷,可惜在演習魚雷發射後不久,庫爾斯克號內部突然發生爆炸導致漏水,因此而沉到了一百多米深的海底,艇上的118名官兵全部遇難。這次事件是現代史上發生的最嚴重的潛艇事故。
庫爾斯克號是奧斯卡級核潛艇,是人類史上單艦火力最強大的海軍戰役裝備,俄軍專門用於獵殺美軍的航母,其造價達到10億美金,艇長150米,有六層樓高,有獨特的雙殼體,有9個防水隔艙,即使被魚雷擊中也不會沉默,而且上面還擁有救生裝置,就是這樣先進的一艘龐然大物,在發生事故後他的乘員也沒有逃生成功。雖然過去了快20年,科技也有了足夠的發展,但是潛艇兵的逃生仍然是個大難題。雖然潛艇兵待遇最高,但是最危險。關於潛艇在水下出事,潛艇兵該如何逃生,我就從淺海和深海兩種情況來說。
如果是淺海,那這個就好辦了,首先艦員要堵漏,堵住漏水的地方,然後排水,在透過減少壓水艙中的海水來讓潛艇上浮,從而實現自救;如果堵漏也堵不住,潛艇就是廢了,那麼可以穿上逃生服透過魚雷發射管逃生,出水後抓住事先發射出去的救生浮標繩,然後要緩慢的上爬,一定要緩慢的,上升太快了有可能出現減壓病。
如果在深海中出事,海水壓力太大,這個再從魚雷發射管逃生就等於自殺了。現代潛艇上都會配備逃生艙,這種逃生艙可以減壓,出事後,必須要棄艦的時候,所有艇員要迅速的到達逃生艙實現自救。比如俄羅斯的颱風級核潛艇,就裝備了兩個集體漂浮式逃生艙。
上面兩個說的都是潛艇兵的自救,還有外部救援這種方式。不過深海救援難度極大,潛艇出事後官兵存活率很低。外部救援顧名思義,透過外面的戰友進行救援,潛艇出事後要第一時間聯絡外部友軍,等待救援。外部救援有兩種一種是救生潛航器,另一種是救生鍾,這兩種都需要透過救生船吊放入水中,當然事先要知道出事的座標,這種救援方式更耗費時間,往往會延誤救援的最佳時機。咱們都知道深海潛航器吧,這種方式要比救生鍾營救深度更深,救生鐘的深度不會超過250米,一般在200米深度左右。1939年,美國就曾經用救生鍾救出了在73米深處的“斯闊露絲”號潛艇成員。
回覆列表
自從潛艇誕生,水下逃生就成為了一個永恆的重要研究課題,雖然科技進步很快,潛艇水下逃生和救援的裝備和方式日益增多,但是效果其實並不理想。不過從總體上來看的話,潛艇水下逃生裝置基本分為兩種:1、中淺深度逃生裝置,2、深海逃生裝置,這是以潛艇下潛深度來劃分的。總體來看,中淺深度逃生髮展時間較長,而且也有很多成功逃生的先例,而深海逃生目前就比較悲催了!
開啟網易新聞 檢視更多精彩圖片
中淺深度逃生裝置產生較早,發展也比較充分,在潛艇誕生不久,德國研究人員就曾設計出一套簡易的逃生裝置,這奠定了今天潛艇中淺深度逃生裝置的主基調,即壓力艙配個體減壓裝備。這其中又分為兩種模式,一種透過魚雷管潛出逃生,與各國潛艇運輸蛙人從魚雷管潛出是一樣的,另一種就是專門的壓力艙逃出!
先說說魚雷管逃生,潛艇被攻擊或者失事進水,應迅速上浮並由損管部門進行評估,同時艇員逃生應急預案啟動,如上浮失敗且損管評估結果為棄艦,開始實施逃生應急預案!1、所有艇員穿好逃生裝備並將檢查裝具;2、依次爬進魚雷管並封閉;3、最高指揮官用鐵錘敲發射管(意思是準備好了嗎?),艇員們做出相同迴應,沒準備好則急促敲擊;4、準備好後開啟排氣閥開始灌海水,灌入2/3後停止,開始加壓充氣,如果這個過程中艇員有人任何不適敲打排氣管,則會適當放慢加壓過程;5、加壓完畢敲打報平安後,開啟魚雷發射管前蓋並依次出水,出水第一件事是抓住救生浮標繩(事先發射出去的)並緩慢向上爬直到浮出水面!
而採用專門的壓力艙進行逃生的程式都是一樣的,只是所有潛艇人員能更快的到達壓力艙,出潛艇速度也更快,這時候時間可是很寶貴的!但是無論是哪種逃生,其弊端都很大,首先壓力艙內適應加壓得緩慢的加,速度太快人受不了,一般認為每下潛10米就增加1個大氣壓,越深加壓時間就會越長,艇員就會越危險。第二在抓住救生繩上爬過程中也必須緩慢的爬,一般上爬10~20米都得停下來休息一會,調整呼吸,俗稱“階段減壓法”,整個上爬過程時間較長,而且上爬速度和休息時間也不好掌握,上升快了會得減壓病甚至導致死亡,而這個過程說不定還會被鯊魚襲擊。
於是科研人員有發明了“快飄服”,這種快漂浮中只能在逃生壓力艙內完成,穿好快漂服後進入逃生艙並關閉,用“暗號”報平安後,快漂服連線充氣口,開始注水至艇員肩膀後,同時對壓力艙和快漂服充氣供壓,當快漂服達到一定壓力後就會自動停止,而壓力艙繼續加壓至與海水壓力持平,互報平安後開啟壓力艙,人員出壓力艙後依靠快漂服氣囊浮力快速上浮至水面,這個過程之需要幾秒就可完成,然後開啟氣囊慢慢減壓,這可比人慢慢爬上來安全多了!隨著科技的發展,壓力艙的設計和個體逃生裝置設計都大大進步,但總體上中淺深度逃生裝置主設計基調尚未出現明顯改變。
深海逃生則是隨著核潛艇產生而產生,因為核潛艇潛水太深了,俄羅斯核潛艇最深甚至超過了1000米,原有的逃生裝置設計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於是各國開始紛紛設計自身特點的深海逃生裝置,其中以美蘇兩大國設計最為出彩。蘇聯深海逃生裝置最為簡單粗暴,採用了加強版的壓力艙和更好的艇員減壓裝備,又叫集體漂浮式逃生艙。逃生艙一般安裝在耐壓指揮塔圍殼裡,失事艇員可以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下使用該救生艙逃生。俄羅斯的“颱風”級核潛艇上就裝備了兩個這樣的漂浮救生艙。。
美國方面則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核潛艇內部採用自動空子的合金閘門,一旦有事則自動隔離,各個艙室都可以單獨隔離,各個隔離區都有完備的逃生器材,艇員可自由選擇等待救援還是自主逃生。
然並卵,中淺水的潛艇逃生尚存在很大的可能,深海逃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在深海根本無法通訊,如果通訊浮標不能有效發射出去,可能連通訊救援都做不到,因此潛艇事故傷亡率是居高不下,美國長尾鯊號與俄羅斯庫爾斯克號都是鮮活例證,所以潛艇逃生依舊是各國海軍重要課題之一。
目前逃生最好的應該是美國改造的那4艘俄亥俄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吧,因為他潛艇上部還掛著2個“小潛艇”,專門用來輸送特種作戰人員的,這東西用來逃生也絕對是不錯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