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晴雯一出場就是沒有爹孃的,只有一個姑舅表哥多渾蟲,還是個只要有酒有錢,便諸事不管了的主,所以,晴雯小時候,應該是受過很多苦的,挨餓受凍是在所難免的。原文這麼介紹晴雯的身世:這晴雯當日系賴大家用銀子買的,那時晴雯才得十歲,尚未留頭。……這晴雯進來時,也不記得家鄉父母。只知有個姑舅哥哥,專能庖宰,也淪落在外,故又求了賴家的收買進來吃工食。從這段話裡,我們可以得出幾條資訊,第一,晴雯自幼無父無母,是個孤兒;其二,晴雯是個知道感恩圖報的女孩。加上她的機靈懂事,心靈手巧,後來就到了賈母身邊服侍。讀紅樓,很多人都不喜歡晴雯,覺得她牙尖嘴利,太狂傲,小姐脾氣丫鬟命,特別喜歡跟人鬥嘴,但是為人精明老到喜歡女孩的賈母,卻一眼相中了晴雯,她這麼評價晴雯:晴雯那丫頭我看他甚好……我的意思這些丫頭的模樣爽利言談針線多不及他,將來只他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由此可知,晴雯是個非常優秀的女孩子,也正是因為賈母的賞識,小時候吃過很多苦的晴雯,後來到了寶玉身邊,有過五六年短暫而幸福的青春時光,直到被王善保家的陷害,被王夫人趕出了大觀園,最後含恨離去。晴雯死的時候寶玉並未親見,而是透過他身邊的小丫頭子轉述的。寶玉問身邊的小丫頭,晴雯現在怎麼樣了,其中一個小丫頭道:“回來說晴雯姐姐直著脖子叫了一夜,今日早起就閉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也出不得一聲兒,只有倒氣的分兒了。”寶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誰?”小丫頭子說:“一夜叫的是娘。”寶玉拭淚道:“還叫誰?”小丫頭子道:“沒有聽見叫別人了。”寶玉道:“你糊塗,想必沒有聽真。”很多人對這段話不解,晴雯明明不記得自己的父母,為什麼臨死的時候,卻叫了一夜的“娘”呢?從對話裡我們知道,寶玉最想聽到的話是,晴雯叫了一夜的“寶玉”而不是“娘”,這是寶玉一廂情願了,但小丫頭心實,不懂奉承主子,但恰恰因為沒有說謊,為我們揭開了另一個事實。有個成語叫“狐死首丘”,意思就是狐狸如果死在外面,頭一定是朝著自己的洞穴。比喻不忘本或懷念故鄉,也比喻對故國、故鄉的思念。還有一個成語叫“葉落歸根”,樹葉從樹根生髮出來,凋落後最終還是回到樹根。比喻事物總有一定的歸宿,多指作客他鄉的人最終要回到本鄉。晴雯喊了一夜的娘,而沒有喊寶玉,恰恰說明了她在臨死之時,大腦潛意識裡對於故鄉,對於父母的思念和記憶搜尋,她渴望回到故鄉,渴望父母之愛,渴望葉落歸根,渴望回到她最初的出生之地,回到母親的肚子裡,回到她來時的地方,這是普天下人之常情,人之至情。其實,不僅晴雯,紅樓夢裡的很多女孩,在去世前後都是如此,她們都想回到最初的地方,回到生身之故鄉,父母之懷抱,回到自己真正的家,讓靈魂得到安息,從此不再飄飄蕩蕩,類如無家可歸的遊魂。跟晴雯命運相似的香菱,從小被拐賣,我們都知道她就是甄英蓮,但是她自己什麼都不記得了,父母、家鄉統統都不記得,但這種不記得,不是全無印象,而是被封存在了潛意識裡,只有在人臨死之時,才會開啟。所以,香菱的判詞裡有“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也就是說,香菱死後,魂靈也是回到了故鄉的,那是她來到這個世界最先看到了的畫面,這即是葉落歸根,狐死首丘,她應該是回去尋找自己的父母,和從小玩過的地方吧?王熙鳳一生飛揚跋扈,心狠手辣,但最終一樣是“哭向金陵事更哀”,生前貪權愛財的王熙鳳,不信陰司報應的王熙鳳,一旦死去,她的魂靈也是回到了故鄉的(或者說是被休之後,最終回到了金陵老家,回到了父母身邊),她會不會向父母哭訴自己短暫悲哀的一生?元春是紅樓夢裡地位最高最尊貴的女子,但自幼被送進宮,不能與家人共享天倫,好容易省親回家,數次哭成淚人,因為她生活的那個地方,是個“不得見人的去處”,“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所以,元春死的時候,是“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孃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也就是說,元春在臨死的時候,她也是渴望回到家鄉的,但因為路遠山高,重重阻隔,只能託夢給父母,交代後事。在她的心中,父母才是她心底最柔軟最不能忘懷的一個重要角落。探春遠嫁是紅樓夢裡最令人淚下的情節,但原文前八十回裡,並沒有寫到,87版紅樓很好地還原了這段感人肺腑的情節,探春遠嫁趙姨娘哭成淚人的改編,高度符合曹公本意。我們都知道,趙姨娘是個愚蠢的女人,曾不止一次給親生女兒探春難堪,一次次折辱自尊的三姑娘。母女倆關係一直都不好,甚至很多人說探春無情,又說趙姨娘愚蠢。但探春遠嫁的時候,是“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她這是在向自己的生身之家告別,向自己的父母告別,這既是生離,又是死別,在最後的時刻,她內心最愛最不能忘懷的還是自己的父母,尤其是親生母親趙姨娘。巧姐,金陵十二釵中最小的一位,劫後餘生,被劉姥姥搭救之後,她首先想到的也是自己的母親,“幸孃親,幸孃親,積得陰功。”而正是她的生母王熙鳳生前的一次善心,使她得以逃脫苦海,保留性命。自幼喪母的黛玉,住在寄人籬下的賈府,其孤獨悲苦可想而知,所以她看到寶釵在薛姨媽懷裡撒嬌的時候,就流淚嘆道:“他偏在這裡這樣,分明是氣我沒孃的人,故意來刺我的眼。”後來又要認薛姨媽當媽。可知,黛玉也是時常想起自己的母親的。我們看,生活在賈府之中的這些女兒,在生死的重要關頭,或在病重期間,最惦念的仍是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因為是母親帶她們來到這個世界,而母親也是她們來到這個世界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人。她們在離開的時候,仍會本能地想到母親,想到這個曾見過或從未見過的熟悉而又模糊的身影。其實對當下的我們來說,又何嘗不是這樣?給父母打電話,如果是父親,三句話一定會問母親在哪,然後把電話給母親。如果是母親,那就會直接聊很久。對很多人來說,母親在哪裡,家就在哪裡,因為母體,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之前的第一個家。所以,晴雯在臨死的時候,喊了一夜的娘,而不是寶玉,原因正在這裡,她要透過那一聲聲呼喊,找到自己來時的路,找到自己最開始的家,找到自己最初的出生之地,因為她要回去了。最後再來說說曹雪芹的身世,有這樣一種說法,曹雪芹是曹顒遺腹子,他的親生母親是曹顒之妻馬氏。曹顒死後,他的堂弟曹頫過繼給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祖父,因此曹頫成了曹雪芹名義上的父親,他的妻子王氏自然也就是曹雪芹的母親,這樣曹雪芹就有兩個母親。作家端木蕻良在小說《曹雪芹》裡寫到了曹沾(即曹雪芹)對於兩位母親的稱呼,對王氏叫“媽”,對馬氏叫“娘”,這些反映到《紅樓夢》裡,我們發現,賈寶玉從來沒有喊過王夫人“媽”,這也許正是他對自己身份的心理認同吧。
我們都知道,晴雯一出場就是沒有爹孃的,只有一個姑舅表哥多渾蟲,還是個只要有酒有錢,便諸事不管了的主,所以,晴雯小時候,應該是受過很多苦的,挨餓受凍是在所難免的。原文這麼介紹晴雯的身世:這晴雯當日系賴大家用銀子買的,那時晴雯才得十歲,尚未留頭。……這晴雯進來時,也不記得家鄉父母。只知有個姑舅哥哥,專能庖宰,也淪落在外,故又求了賴家的收買進來吃工食。從這段話裡,我們可以得出幾條資訊,第一,晴雯自幼無父無母,是個孤兒;其二,晴雯是個知道感恩圖報的女孩。加上她的機靈懂事,心靈手巧,後來就到了賈母身邊服侍。讀紅樓,很多人都不喜歡晴雯,覺得她牙尖嘴利,太狂傲,小姐脾氣丫鬟命,特別喜歡跟人鬥嘴,但是為人精明老到喜歡女孩的賈母,卻一眼相中了晴雯,她這麼評價晴雯:晴雯那丫頭我看他甚好……我的意思這些丫頭的模樣爽利言談針線多不及他,將來只他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由此可知,晴雯是個非常優秀的女孩子,也正是因為賈母的賞識,小時候吃過很多苦的晴雯,後來到了寶玉身邊,有過五六年短暫而幸福的青春時光,直到被王善保家的陷害,被王夫人趕出了大觀園,最後含恨離去。晴雯死的時候寶玉並未親見,而是透過他身邊的小丫頭子轉述的。寶玉問身邊的小丫頭,晴雯現在怎麼樣了,其中一個小丫頭道:“回來說晴雯姐姐直著脖子叫了一夜,今日早起就閉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也出不得一聲兒,只有倒氣的分兒了。”寶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誰?”小丫頭子說:“一夜叫的是娘。”寶玉拭淚道:“還叫誰?”小丫頭子道:“沒有聽見叫別人了。”寶玉道:“你糊塗,想必沒有聽真。”很多人對這段話不解,晴雯明明不記得自己的父母,為什麼臨死的時候,卻叫了一夜的“娘”呢?從對話裡我們知道,寶玉最想聽到的話是,晴雯叫了一夜的“寶玉”而不是“娘”,這是寶玉一廂情願了,但小丫頭心實,不懂奉承主子,但恰恰因為沒有說謊,為我們揭開了另一個事實。有個成語叫“狐死首丘”,意思就是狐狸如果死在外面,頭一定是朝著自己的洞穴。比喻不忘本或懷念故鄉,也比喻對故國、故鄉的思念。還有一個成語叫“葉落歸根”,樹葉從樹根生髮出來,凋落後最終還是回到樹根。比喻事物總有一定的歸宿,多指作客他鄉的人最終要回到本鄉。晴雯喊了一夜的娘,而沒有喊寶玉,恰恰說明了她在臨死之時,大腦潛意識裡對於故鄉,對於父母的思念和記憶搜尋,她渴望回到故鄉,渴望父母之愛,渴望葉落歸根,渴望回到她最初的出生之地,回到母親的肚子裡,回到她來時的地方,這是普天下人之常情,人之至情。其實,不僅晴雯,紅樓夢裡的很多女孩,在去世前後都是如此,她們都想回到最初的地方,回到生身之故鄉,父母之懷抱,回到自己真正的家,讓靈魂得到安息,從此不再飄飄蕩蕩,類如無家可歸的遊魂。跟晴雯命運相似的香菱,從小被拐賣,我們都知道她就是甄英蓮,但是她自己什麼都不記得了,父母、家鄉統統都不記得,但這種不記得,不是全無印象,而是被封存在了潛意識裡,只有在人臨死之時,才會開啟。所以,香菱的判詞裡有“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也就是說,香菱死後,魂靈也是回到了故鄉的,那是她來到這個世界最先看到了的畫面,這即是葉落歸根,狐死首丘,她應該是回去尋找自己的父母,和從小玩過的地方吧?王熙鳳一生飛揚跋扈,心狠手辣,但最終一樣是“哭向金陵事更哀”,生前貪權愛財的王熙鳳,不信陰司報應的王熙鳳,一旦死去,她的魂靈也是回到了故鄉的(或者說是被休之後,最終回到了金陵老家,回到了父母身邊),她會不會向父母哭訴自己短暫悲哀的一生?元春是紅樓夢裡地位最高最尊貴的女子,但自幼被送進宮,不能與家人共享天倫,好容易省親回家,數次哭成淚人,因為她生活的那個地方,是個“不得見人的去處”,“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所以,元春死的時候,是“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孃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也就是說,元春在臨死的時候,她也是渴望回到家鄉的,但因為路遠山高,重重阻隔,只能託夢給父母,交代後事。在她的心中,父母才是她心底最柔軟最不能忘懷的一個重要角落。探春遠嫁是紅樓夢裡最令人淚下的情節,但原文前八十回裡,並沒有寫到,87版紅樓很好地還原了這段感人肺腑的情節,探春遠嫁趙姨娘哭成淚人的改編,高度符合曹公本意。我們都知道,趙姨娘是個愚蠢的女人,曾不止一次給親生女兒探春難堪,一次次折辱自尊的三姑娘。母女倆關係一直都不好,甚至很多人說探春無情,又說趙姨娘愚蠢。但探春遠嫁的時候,是“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她這是在向自己的生身之家告別,向自己的父母告別,這既是生離,又是死別,在最後的時刻,她內心最愛最不能忘懷的還是自己的父母,尤其是親生母親趙姨娘。巧姐,金陵十二釵中最小的一位,劫後餘生,被劉姥姥搭救之後,她首先想到的也是自己的母親,“幸孃親,幸孃親,積得陰功。”而正是她的生母王熙鳳生前的一次善心,使她得以逃脫苦海,保留性命。自幼喪母的黛玉,住在寄人籬下的賈府,其孤獨悲苦可想而知,所以她看到寶釵在薛姨媽懷裡撒嬌的時候,就流淚嘆道:“他偏在這裡這樣,分明是氣我沒孃的人,故意來刺我的眼。”後來又要認薛姨媽當媽。可知,黛玉也是時常想起自己的母親的。我們看,生活在賈府之中的這些女兒,在生死的重要關頭,或在病重期間,最惦念的仍是自己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因為是母親帶她們來到這個世界,而母親也是她們來到這個世界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人。她們在離開的時候,仍會本能地想到母親,想到這個曾見過或從未見過的熟悉而又模糊的身影。其實對當下的我們來說,又何嘗不是這樣?給父母打電話,如果是父親,三句話一定會問母親在哪,然後把電話給母親。如果是母親,那就會直接聊很久。對很多人來說,母親在哪裡,家就在哪裡,因為母體,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之前的第一個家。所以,晴雯在臨死的時候,喊了一夜的娘,而不是寶玉,原因正在這裡,她要透過那一聲聲呼喊,找到自己來時的路,找到自己最開始的家,找到自己最初的出生之地,因為她要回去了。最後再來說說曹雪芹的身世,有這樣一種說法,曹雪芹是曹顒遺腹子,他的親生母親是曹顒之妻馬氏。曹顒死後,他的堂弟曹頫過繼給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祖父,因此曹頫成了曹雪芹名義上的父親,他的妻子王氏自然也就是曹雪芹的母親,這樣曹雪芹就有兩個母親。作家端木蕻良在小說《曹雪芹》裡寫到了曹沾(即曹雪芹)對於兩位母親的稱呼,對王氏叫“媽”,對馬氏叫“娘”,這些反映到《紅樓夢》裡,我們發現,賈寶玉從來沒有喊過王夫人“媽”,這也許正是他對自己身份的心理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