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1898~1948)
中國散文家,學者。原名自華,號實秋,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長於揚州。1916年入北京大學預科,次年入哲學系,參加過五四運動,是文學研究會早期會員,還參與發起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歌團體中國新詩社,開始發表新詩。1920年大學畢業後,在江浙一帶多所中學任教,並撰寫小說和散文。1925年起,歷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其間曾於1931年去英國留學,並漫遊Continental數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昆明西南聯大任中文系主任,從事學術研究和雜文寫作。抗戰勝利後,參與愛國民主運動,在身患重病時,仍簽名於《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死於貧病交迫之中,被譽為有骨氣的愛國文化人。
朱自清走上文學道路,最初以詩出名,發表過長詩《毀滅》和一些短詩,收入《雪朝》和《蹤跡》。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起,致力於散文創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你我》、《倫敦雜記》和雜文集《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他的散文,有寫景文、旅行記、抒情文和雜文隨筆諸類。先以縝密流麗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寫景美文,顯示了白話文學的實績;繼以《背影》、《兒女》、《給亡婦》等至情之作,樹立了文質並茂、自然親切的“談話風”散文的一種典範;最後以談言微中、理趣盎然的雜感文,實現了詩人、學者、鬥士的統一。他對建設平易、抒情、本色的現代語體散文作出了貢獻。
作為學者,他在詩歌理論、古典文學、新文學史和語文教育諸方面研究上都有實績。論著有《新詩雜話》、《詩言志辨》、《經典常談》、《國文教學》(與葉聖陶合著)和講義《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1898~1948)
中國散文家,學者。原名自華,號實秋,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長於揚州。1916年入北京大學預科,次年入哲學系,參加過五四運動,是文學研究會早期會員,還參與發起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歌團體中國新詩社,開始發表新詩。1920年大學畢業後,在江浙一帶多所中學任教,並撰寫小說和散文。1925年起,歷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其間曾於1931年去英國留學,並漫遊Continental數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昆明西南聯大任中文系主任,從事學術研究和雜文寫作。抗戰勝利後,參與愛國民主運動,在身患重病時,仍簽名於《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死於貧病交迫之中,被譽為有骨氣的愛國文化人。
朱自清走上文學道路,最初以詩出名,發表過長詩《毀滅》和一些短詩,收入《雪朝》和《蹤跡》。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起,致力於散文創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你我》、《倫敦雜記》和雜文集《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等。他的散文,有寫景文、旅行記、抒情文和雜文隨筆諸類。先以縝密流麗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寫景美文,顯示了白話文學的實績;繼以《背影》、《兒女》、《給亡婦》等至情之作,樹立了文質並茂、自然親切的“談話風”散文的一種典範;最後以談言微中、理趣盎然的雜感文,實現了詩人、學者、鬥士的統一。他對建設平易、抒情、本色的現代語體散文作出了貢獻。
作為學者,他在詩歌理論、古典文學、新文學史和語文教育諸方面研究上都有實績。論著有《新詩雜話》、《詩言志辨》、《經典常談》、《國文教學》(與葉聖陶合著)和講義《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