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602652349876

    朱自清在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朱自清在1927年寫的《背影》,於次年出版。這是一本散文集,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在他腦海裡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

    朱自清用樸素的文字,把父親對自己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從平凡的事件中,呈現出父親的關懷和愛護,讚頌父愛的偉大與深沉。表現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和兒子對父親的愧疚和懷念之情,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擴充套件資料:

    朱自清介紹: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原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長大於江蘇揚州,故稱“我是揚州人”。他畢業於國立北京大學,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系主任。

    朱自清是近代中國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其著作合編為《朱自清全集》。

    朱自清的散文風格:

    朱自清散文結構嚴謹,脈絡清晰,簡樸平實,平淡自然,簡練委婉含蓄,描寫細緻生動,細膩傳神,綺麗纖細,善用比喻,有時則過於精細。朱自清善於言情,情感真摯動人,清新雋永,用活的口語。他又善於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詩意,絢麗多彩,情調與音韻和諧。

    他曾經說過:我的興趣本在詩,現在是偏向宋詩;我是一個做散文的人,所以也熱愛散文化的詩。因此,在他的散文中,也流露出詩的美感。

    朱自清早期作品,以擅長寫景、抒情見長,如《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也有些作品著重於社會現狀的批評。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從離婚的傷痛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