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時,有一個方法或手段問題,人們習慣上將它稱為表達方式。文章的表達方式有多種:記敘、說明、議論、抒情、描寫。從語言的運用上看,每種文體都有一種主要的語言表達方式,表達文章的內容事物;說明文主要用說明的語言表達方式介紹事物;記敘文常用敘述、描寫的語言表達方式寫景、寫人、記事;議論文則以議論為主,發表作者對某事、對某物的看法、態度等;詩歌散文則以抒情為主要的語言表達方式,憑藉某事物抒發作者的主觀感情。一篇文章裡常常同時用幾種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每種形式都有它獨特的表達效果。具有理想表達效果的言語可以是明白曉暢、生動活潑、形象而富於表現力的。要增強語言的美感和表達效果,還要善於修飾句子,用好形容詞、修飾語,或者適當運用修辭格,使句子變得生動出彩。例如:形容自己不變的的生活,有人說:“一貫如此”,有人說:“還是老樣子”,還有人說:“濤聲依舊”,三句意思一樣,都表達了生活方式始終如一的意思,但表達效果則不相同。第一句不能明顯傳達一種情趣,第二句透露出悲觀無奈、消極不滿的意味,第三句卻達觀詼諧,積極向上,而且形象感強。
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透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物件。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的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情與景的處理不單是詩歌的問題。其他的藝術,則小說、戲劇、電影、繪畫,也有這個問題。一般是情與景配合。拿電影來說,情與景配合的例子如:當災禍將發生時,電影中常使我們看到雷電和暴風雨,為觀眾作心理準備,預感未來的災禍。當電影中男女二人熱戀,或夫婦新婚,他們會在公園裡散步,天氣晴朗,春暖花開,一片令人歡喜的景色。這樣的情景配合,在電影或其他藝術中與寫詩時相類似。這叫做“情景陪襯”或“情景交融”。
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時,有一個方法或手段問題,人們習慣上將它稱為表達方式。文章的表達方式有多種:記敘、說明、議論、抒情、描寫。從語言的運用上看,每種文體都有一種主要的語言表達方式,表達文章的內容事物;說明文主要用說明的語言表達方式介紹事物;記敘文常用敘述、描寫的語言表達方式寫景、寫人、記事;議論文則以議論為主,發表作者對某事、對某物的看法、態度等;詩歌散文則以抒情為主要的語言表達方式,憑藉某事物抒發作者的主觀感情。一篇文章裡常常同時用幾種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每種形式都有它獨特的表達效果。具有理想表達效果的言語可以是明白曉暢、生動活潑、形象而富於表現力的。要增強語言的美感和表達效果,還要善於修飾句子,用好形容詞、修飾語,或者適當運用修辭格,使句子變得生動出彩。例如:形容自己不變的的生活,有人說:“一貫如此”,有人說:“還是老樣子”,還有人說:“濤聲依舊”,三句意思一樣,都表達了生活方式始終如一的意思,但表達效果則不相同。第一句不能明顯傳達一種情趣,第二句透露出悲觀無奈、消極不滿的意味,第三句卻達觀詼諧,積極向上,而且形象感強。
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透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藉以抒情的物件。如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抒發對自然規律不可抗拒。
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離愁別恨。
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詩意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詩人寫詩來表達他的思想情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寫景——自然界的或周圍的景,來引起情,把情感傳達給讀者。情與景的處理很重要,如果處理得恰當,他就會激起讀者的感情,使讀者與他發生共鳴。這樣的詩就寫得好,能動人。
情與景的處理不單是詩歌的問題。其他的藝術,則小說、戲劇、電影、繪畫,也有這個問題。一般是情與景配合。拿電影來說,情與景配合的例子如:當災禍將發生時,電影中常使我們看到雷電和暴風雨,為觀眾作心理準備,預感未來的災禍。當電影中男女二人熱戀,或夫婦新婚,他們會在公園裡散步,天氣晴朗,春暖花開,一片令人歡喜的景色。這樣的情景配合,在電影或其他藝術中與寫詩時相類似。這叫做“情景陪襯”或“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