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oul羚羊飛渡

    東漢的今古文之爭,完整的說法是東漢時代的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爭,這場學術之爭幾乎貫穿了整個東漢時代及近兩百年。而且影響深遠,漢注經學一直在不斷的發展革新,直到晚清政府廢除科舉制才壽終正寢。

    東漢時代的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爭,雖然時間跨度長,但是總體來說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此三個階段的產生原因卻各有不同,接下來我們來逐一說明。

    1.新漢交替,今古分立。

    經學始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設五經博士,傳儒講學,至此,經學逐漸成為進仕利祿之途,“天下學士靡然鄉風”。但在最初的學宮所用的《五經》都屬於今文經學,所以也就沒有所謂的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爭。直到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才開始分立出來。

    漢哀帝時期光祿大夫兼古文經學大家劉歆,作《移書讓太常博士》,憤怒指責今文學者,“深閉固距而不肯試,猥以不誦絕之,欲以杜塞餘道,絕滅微學” ,從而使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壁壘森嚴。

    劉歆去世後,古文經學學派受到了王莽的扶持,在新朝成為顯學,為他的新政提供學術思想支援,大批士子為仕途轉學古文經學,使古文經學一時蓋過了發展百年的今文經學,引起了今文經學諸多學者的不滿,今古文之爭由此拉開了序幕。

    劉秀建立東漢後,恢復古制以今文經學為官學,但經過新朝時期的快速發展,古文經學實力已不可小覷。今文經學雖有劉秀的大力扶持,但今古文之爭並沒有消弭,反而愈演愈烈。

    東漢初年爆發了古文經學家韓歆、陳元和今文經學家範升爭立《左傳》的知名學術之爭,雖然最後以今文學家取得朝堂認可的勝利而告終,但是在民間和文壇中卻更多認可古文經學家的直言不諱,雖敗猶榮與今文經學旗鼓相當。

    2.白虎通義,今古並立

    漢光武帝劉秀於中元元年(公元56),宣佈圖讖於天下,把讖緯之學正式確立為官方的統治思想。為了鞏固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使儒學與讖緯之學進一步結合起來,漢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召集各地著名儒生於洛陽白虎觀,討論五經異同,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虎觀會議。白虎觀於當時乃是朝廷修繕儒學之所。

    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門戶之見日益加深,各派內部因師承不同,對儒家經典的解說不一,章句歧異。於是在漢章帝的主持下,今古兩派真正意義的交鋒,在洛陽白虎觀上展開。

    其實漢章帝本意是確定今文經學在儒家學派中主導地位然後與讖緯之學雜糅成為新國學,維護東漢王朝的統治。

    不曾想在這次辯論中,古文經學大家李育運用《公羊春秋》的義理與今文經學大家賈逵辯論,深入淺出,妙語連珠,贏得太學眾儒生連連喝彩,穩壓今文經學諸家,拔得頭籌。

    如此結果之下,漢章帝只有退而求其次,宣佈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都可以代表儒學正統與圖讖之學雜糅結合成立新國學,並命東漢名臣班固加以記錄,著成天下聞名的《白虎通義》,至此古文經學正式得到東漢朝廷官方認可與今文經學並立。

    3.黨錮之禍,今古合一。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用在今古文之爭上也依然合適。

    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從西漢末年始分,經過長達近兩百年的分裂,到了東漢末年漢靈帝時期,開始再度合二為一,使今文經學和古文經學合二為一的大家,便是大名鼎鼎的經學鉅子鄭玄,熟悉三國的朋友應該知道他,崔琰的老師。

    漢靈帝在位時期,因為宦官專權,朝廷文官集體發動了對宦官集團的黨爭事件,最後失敗,宦官集團勝利,以“黨人”的身份禁錮參與黨爭的文臣士子們終身不得出仕。這就是著名的“黨錮之禍”。

    鄭玄師從古文經學大師馬融,也經歷了“黨錮之禍”,於是仕途阻斷,唯有專治學術。鄭玄從四十五歲被禁錮,到了五十八歲才蒙赦令,前後長達十四年。

    在此期間,他打破了經學的家法,註釋與著書“幾百餘萬言”,創立了“鄭學”,在中國經學發展史上做出了無與倫比的傑出貢獻。鄭學”逐漸成為“天下所宗”的儒學。

    例如,鄭玄所注的古文經學費氏《易》流行,而今文經的施、孟、梁邱三家《易》便廢止了;鄭注《古文尚書》流傳,而今文經的歐陽、大小夏侯三家《尚書》便散失了;鄭玄箋註了古文經的《毛詩》,而今文經的齊、魯、韓三家的《詩》也就不顯了。

    鄭學的出現,使經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變化,它使經學進入了一個“統一時代”,從此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之爭漸漸消弭,合二為一,融入新興的鄭學之中。

  • 2 #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有爭論是因為思想不同。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了不同的思想,他們的思想又有怎樣的不同呢,下面就來說一說。

    先說下背景,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的推行,我們知道在漢代,儒學成為主流。西漢統治者,尊奉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設立五經博士,並規定以經取士的選官制度,於是天下學子趨之若鶩,這樣,傳經之學和注經之學就成為一門顯學。這就是從漢代到清代的官方哲學——經學。 這樣在經學一統天下的背景之下。經學內部就出現了不同的學術派別,就爆發了今古文之爭,也就是說,今古文經。是不同的經學派別。

    先說今文經是怎麼出現的,朝廷為了便於經學的傳播就下令蒐集流散民間的口頭流傳的儒家著作寫為定本,作為傳述的依據,由於這些經書使用當時流行的文字記錄整理的所以叫今文經。

    如果說只是這一本經書,那就沒什麼事兒了,不想,魯共王劉餘北平侯張倉,河間獻王劉德等人,透過種種途徑,又發現了新的儒家經書,由於這些書是用古㨨文寫成的,所以就叫古文經。

    這樣古文經與今文經,不僅在文字上大不相同而且在篇數上也不一般多,誰才是正統呢?這樣就出現了爭論。 從西漢末年古文經的出現就出現了兩大流派,今文經和古文經,他們圍繞著版本文字,以及真偽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而且他們在學術觀點,研究的原則,方法,也有重大分歧。

    大致來說,今文經講的是政治,將陰陽災異,微言大義,古文經講的是歷史,將文字訓詁。明章典制,研究經文字身的含義,今文經,主要是,合於當時,而古文經復古。今文學風活潑,而古文經學風樸實平易,但是又比較繁瑣。

    從漢武帝時代,一直到西漢末今文經學處於官學的正統地位,而在這當中《春秋公羊傳》又尤其重要,董仲舒就是研究春秋公羊傳的。好的,他的著名的金文經學著作是《春秋繁露》,淋漓盡致的講了天人感應陰陽五行,三統迴圈等學說,可以說對傳統思想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古文經學在王莽攝政時扶搖直上,而到了東漢又繼續發展。大學者有賈奎、服虔、馬融、許慎等,東漢末年,馬融的學生鄭玄,編著古金文群經,成為有漢一帶的經學的總結性人物。而在這之前,漢章帝為了統一爭論還在白虎觀舉行的會議,並將內容整理成書這就是《白虎通德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巨蟹女跟天蠍男配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