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點:
GDP核算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以GDP為核心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反映國民經濟執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它透過一系列科學的核算原則和方法把描述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的基本指標有機地組織起來,為複雜的國民經濟執行過程勾畫出一幅簡明的影象,大大提高了人們瞭解和把握經濟執行的能力。
GDP核算資料是宏觀經濟管理的重要依據,也影響到微觀主體企業和住戶對生產、消費和投資的決策。GDP核算系統地反映了國民經濟相關指標之間的內在關係,因而也是制定和檢驗國民經濟計劃的科學方法。以GDP為核心的國民經濟核算資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承擔的國際義務和權利,決定了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所能發揮的作用,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二、缺點:
GDP不包括住戶成員為本住戶提供情報的沒有報酬的家務勞動,不能完全正確反映社會的勞動的成果;比如僱傭人做家務增加了GDP,自己做家務不算GDP。
GDP不能反映經濟增長對資源環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和資源消耗的代價。也就是說GDP無法衡量增長的代價,不能度量因環境變壞所付出的社會成本;比如生產汙染環境算一遍GDP,治理環境又算一遍GDP;
GDP計算的屬地原則不合理,比如外資在中國生產算中國GDP,但是實際上錢是給外資賺去了。還有蘋果公司對美國的GDP的貢獻為負數;
GDP不能完全反映物質滿足人們需求的普遍性;
人均GDP還掩蓋了收入差距的擴大,不能反映財富分配的公平性,不能綜合反映人均生活質量,不能衡量快樂、幸福等價值判斷。單純用GDP來衡量政績,儘管有助於激勵政府官員努力實現更多物質產出的積極性,但可能會導致諸如罔故生態環境、竭澤而魚的短期行為。
三、GDP指標的改進
(一)提出衡量國家財富新標準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國際社會通常以“國民財富”或“國民收入”作為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主要指標。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改用GDP或國民收入(GNP)指標來衡量一國經濟總量及其經濟實力。世界銀行專家比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兩種統計方法之後。
於1995年公佈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財富的新標準。新標準將一個國家的經濟產出減去機器折舊和生產過程的自然資源消耗。計算出一個國家的財產淨值。其內容是從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和生產資本等三個方面計算一個國家財富的總量。然後按美元計算出國家財富的人均水平。顯然。人均國家財富指標越高。國家越富,反之。國家越窮。新標準把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融為一體,是一個綜合性、能比較全面地衡量一個國家財富狀況的總量指標。
(二)構建福利型GDP
基於GDP指標在反映國民福利方面的侷限性和缺陷。一些經濟學家先後提出了“經濟福利尺度”和“純經濟福利”等新概念或指標。以對GDP指標的統計專案進行校正和調整。“經濟福利尺度”和“純經濟福利”都是反映人們實際福利的指標。其內容是GDP統計還應加上閒暇和地下經濟。
或勞務類別和內容。即不能說明一國的經濟結構。比如。兩個GDP相等的減去環境破壞和國防開支。以作為反映人們實際福利水平和福利狀況的指標。美國經濟學家諾德豪斯、託賓和薩繆爾森根據美國的統計資料分析得出:按人口平均的“經濟福利尺度”或“純經濟福利”的增長遠遠落後於GDP的增長。因此。為了提高“經濟福利尺度”或“純經濟福利”。需要對GDP的增長做出必要的調整。即需要適當放慢GDP的增長速度。以保障國民的福利。不能以犧牲國民福利為代價追逐GDP的增長。
(三)建立綠色GDP的考核指標
GDP作為一個經濟增長的總量指標。由於沒有考慮在生產過程造成的環境汙染和資源耗費所帶來的損失。也就是GDP忽略了經濟增長時所付出的沉重代價。因而存在重大缺陷。
為了彌補GDP的這一缺陷。1997年世界銀行設計和推出了“綠色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即將一國經濟產出中的能源耗費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記錄於綠色賬戶。再將其從GDP中核減。從而形成綠色GDP.由於綠色GDP是在扣除了能源耗費、環境成本之後的國民財富。因而綠色GDP比較真實可靠。如果綠色GDP佔GDP的比重越高。則表明一國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大。而負面效應也就相應越小;反之。如果綠色GDP佔GDP的比重越低。則表明一國經濟增長的負面效應越大。而正面效應也就相應越小。綠色GDP是對GDP指標的一種調整。從保護環境的角度來說。
啟用綠色GDP的指標有利於防患於未然。雖然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出現一套科學的、可操作的綠色GDP統計模式,但綠色GDP指標的提出。彌補了傳統GDP在統計中的一些不足。對於構建一個能充分反映在經濟產出過程中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的總量指標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四)最佳化GDP內涵
對中國來說。還應該最佳化GDP內涵。提倡和實現有效的GDP.長期以來,中國遍地開花搞所謂開發區、工業園、跑馬圈地式招商引資競爭,但由於不少專案並未真正投產。造成許多開發區、工業園及其設施的閒置。有些園區還長期雜草叢生、蛇鼠為患。儘管如此。園區裡一些早期的基礎設施投資。
如廠房、圍牆等的投資都已記入了GDP.也因此“創造”了GDP.而這樣的GDP實際是由浪費或耗費造成的。
並未是經濟產出的結果。所以,這是~種毫無實際意義的GDP.也就是一種無效的GDP是消失的GDP.說其是無效的GDP.是因為這樣的投入沒有任何經濟產出。是一種犯罪和浪費,但其確實又記入了GDP:說其是消失的GDP.是因為這些投資所耗費的成本都是以前的GDP積累。而這些長期以來累積起來的GDP由於轉為投資後不但沒有任何產出。反而白白浪費掉了、流失了。因而又是一種消失的GDP.之所以產生這些無效或是消失的GDP.除了投資決策失誤之外。GDP統計指標本身及其統計過程的缺陷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如果在GDP增加的同時卻是GDP的大量消失:或者在GDP不斷增加的過程中。同時伴有大量的無效GDP.那麼。再高的GDP增長速度率、再快的GDP增長速度也不能有效證明經濟增長和財富增加的真實情況。 而只能反證這個這國家在經濟決策上有更多的、甚至是更大的失誤和失策。 同時。也說明了該國GDP的社會成本和國民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多麼沉重。因此。需要對GDP的指標進行修正和完善。以增加GDP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對中國來說。提高GDP總量和最佳化GDP內容。都迫切要求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來最佳化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方式的質量。以降低能源消耗、環境成本和社會成本。提高投資效益、社會效益和GDP的質量。
一、優點:
GDP核算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以GDP為核心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是反映國民經濟執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它透過一系列科學的核算原則和方法把描述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的基本指標有機地組織起來,為複雜的國民經濟執行過程勾畫出一幅簡明的影象,大大提高了人們瞭解和把握經濟執行的能力。
GDP核算資料是宏觀經濟管理的重要依據,也影響到微觀主體企業和住戶對生產、消費和投資的決策。GDP核算系統地反映了國民經濟相關指標之間的內在關係,因而也是制定和檢驗國民經濟計劃的科學方法。以GDP為核心的國民經濟核算資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承擔的國際義務和權利,決定了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所能發揮的作用,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二、缺點:
GDP不包括住戶成員為本住戶提供情報的沒有報酬的家務勞動,不能完全正確反映社會的勞動的成果;比如僱傭人做家務增加了GDP,自己做家務不算GDP。
GDP不能反映經濟增長對資源環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和資源消耗的代價。也就是說GDP無法衡量增長的代價,不能度量因環境變壞所付出的社會成本;比如生產汙染環境算一遍GDP,治理環境又算一遍GDP;
GDP計算的屬地原則不合理,比如外資在中國生產算中國GDP,但是實際上錢是給外資賺去了。還有蘋果公司對美國的GDP的貢獻為負數;
GDP不能完全反映物質滿足人們需求的普遍性;
人均GDP還掩蓋了收入差距的擴大,不能反映財富分配的公平性,不能綜合反映人均生活質量,不能衡量快樂、幸福等價值判斷。單純用GDP來衡量政績,儘管有助於激勵政府官員努力實現更多物質產出的積極性,但可能會導致諸如罔故生態環境、竭澤而魚的短期行為。
三、GDP指標的改進
(一)提出衡量國家財富新標準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國際社會通常以“國民財富”或“國民收入”作為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主要指標。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改用GDP或國民收入(GNP)指標來衡量一國經濟總量及其經濟實力。世界銀行專家比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兩種統計方法之後。
於1995年公佈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財富的新標準。新標準將一個國家的經濟產出減去機器折舊和生產過程的自然資源消耗。計算出一個國家的財產淨值。其內容是從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和生產資本等三個方面計算一個國家財富的總量。然後按美元計算出國家財富的人均水平。顯然。人均國家財富指標越高。國家越富,反之。國家越窮。新標準把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融為一體,是一個綜合性、能比較全面地衡量一個國家財富狀況的總量指標。
(二)構建福利型GDP
基於GDP指標在反映國民福利方面的侷限性和缺陷。一些經濟學家先後提出了“經濟福利尺度”和“純經濟福利”等新概念或指標。以對GDP指標的統計專案進行校正和調整。“經濟福利尺度”和“純經濟福利”都是反映人們實際福利的指標。其內容是GDP統計還應加上閒暇和地下經濟。
或勞務類別和內容。即不能說明一國的經濟結構。比如。兩個GDP相等的減去環境破壞和國防開支。以作為反映人們實際福利水平和福利狀況的指標。美國經濟學家諾德豪斯、託賓和薩繆爾森根據美國的統計資料分析得出:按人口平均的“經濟福利尺度”或“純經濟福利”的增長遠遠落後於GDP的增長。因此。為了提高“經濟福利尺度”或“純經濟福利”。需要對GDP的增長做出必要的調整。即需要適當放慢GDP的增長速度。以保障國民的福利。不能以犧牲國民福利為代價追逐GDP的增長。
(三)建立綠色GDP的考核指標
GDP作為一個經濟增長的總量指標。由於沒有考慮在生產過程造成的環境汙染和資源耗費所帶來的損失。也就是GDP忽略了經濟增長時所付出的沉重代價。因而存在重大缺陷。
為了彌補GDP的這一缺陷。1997年世界銀行設計和推出了“綠色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即將一國經濟產出中的能源耗費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記錄於綠色賬戶。再將其從GDP中核減。從而形成綠色GDP.由於綠色GDP是在扣除了能源耗費、環境成本之後的國民財富。因而綠色GDP比較真實可靠。如果綠色GDP佔GDP的比重越高。則表明一國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大。而負面效應也就相應越小;反之。如果綠色GDP佔GDP的比重越低。則表明一國經濟增長的負面效應越大。而正面效應也就相應越小。綠色GDP是對GDP指標的一種調整。從保護環境的角度來說。
啟用綠色GDP的指標有利於防患於未然。雖然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出現一套科學的、可操作的綠色GDP統計模式,但綠色GDP指標的提出。彌補了傳統GDP在統計中的一些不足。對於構建一個能充分反映在經濟產出過程中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的總量指標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四)最佳化GDP內涵
對中國來說。還應該最佳化GDP內涵。提倡和實現有效的GDP.長期以來,中國遍地開花搞所謂開發區、工業園、跑馬圈地式招商引資競爭,但由於不少專案並未真正投產。造成許多開發區、工業園及其設施的閒置。有些園區還長期雜草叢生、蛇鼠為患。儘管如此。園區裡一些早期的基礎設施投資。
如廠房、圍牆等的投資都已記入了GDP.也因此“創造”了GDP.而這樣的GDP實際是由浪費或耗費造成的。
並未是經濟產出的結果。所以,這是~種毫無實際意義的GDP.也就是一種無效的GDP是消失的GDP.說其是無效的GDP.是因為這樣的投入沒有任何經濟產出。是一種犯罪和浪費,但其確實又記入了GDP:說其是消失的GDP.是因為這些投資所耗費的成本都是以前的GDP積累。而這些長期以來累積起來的GDP由於轉為投資後不但沒有任何產出。反而白白浪費掉了、流失了。因而又是一種消失的GDP.之所以產生這些無效或是消失的GDP.除了投資決策失誤之外。GDP統計指標本身及其統計過程的缺陷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如果在GDP增加的同時卻是GDP的大量消失:或者在GDP不斷增加的過程中。同時伴有大量的無效GDP.那麼。再高的GDP增長速度率、再快的GDP增長速度也不能有效證明經濟增長和財富增加的真實情況。 而只能反證這個這國家在經濟決策上有更多的、甚至是更大的失誤和失策。 同時。也說明了該國GDP的社會成本和國民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多麼沉重。因此。需要對GDP的指標進行修正和完善。以增加GDP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對中國來說。提高GDP總量和最佳化GDP內容。都迫切要求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來最佳化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方式的質量。以降低能源消耗、環境成本和社會成本。提高投資效益、社會效益和GDP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