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記事。這八國之外的諸侯都沒有專門記載,尤其是韓趙魏三個戰國諸侯國。
資料延伸: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記錄範圍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凡二十一卷(篇)。記事時間,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戰國之交,前後約五百年。
相較《左傳》,《國語》所記事件大都不相連屬,且偏重記言,往往透過言論反映事實,以人物之間的對話刻畫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全書二十一卷,《周語》三卷,記載了西周穆王、厲王直至東周襄王、景王、敬王時有關“邦國成敗”的部分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從西周到東周的社會政治變化的過程。《魯語》二卷,則著重記載魯國上層社會一些歷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時期這個禮義之邦的社會面貌。《齊語》一卷,主要記載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採取的內政外交措施及其主導思想。《晉語》九卷,篇幅佔全書三分之一強,它比較完整地記載了從武公替晉為諸侯,獻公之子的君權之爭,文公稱霸,一直到戰國初年趙、魏、韓三家滅智氏的政治歷史,從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時間長,分量重,所以有人把《國語》稱為“晉史”。《鄭語》一卷記周太史伯論西周末年天下興衰繼替的大局勢。《楚語》二卷,主要記靈王、昭王時的歷史事件。《吳語》一卷、《越語》二卷記春秋末期吳、越爭霸的史實。
《國語》按照一定順序分國排列。在內容上偏重於記述歷史人物的言論。這是國語體例上最大的特點。
《國語》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記事。這八國之外的諸侯都沒有專門記載,尤其是韓趙魏三個戰國諸侯國。
資料延伸: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記錄範圍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約前947年),下至智伯被滅(前453年)。包括各國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凡二十一卷(篇)。記事時間,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戰國之交,前後約五百年。
相較《左傳》,《國語》所記事件大都不相連屬,且偏重記言,往往透過言論反映事實,以人物之間的對話刻畫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全書二十一卷,《周語》三卷,記載了西周穆王、厲王直至東周襄王、景王、敬王時有關“邦國成敗”的部分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從西周到東周的社會政治變化的過程。《魯語》二卷,則著重記載魯國上層社會一些歷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時期這個禮義之邦的社會面貌。《齊語》一卷,主要記載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採取的內政外交措施及其主導思想。《晉語》九卷,篇幅佔全書三分之一強,它比較完整地記載了從武公替晉為諸侯,獻公之子的君權之爭,文公稱霸,一直到戰國初年趙、魏、韓三家滅智氏的政治歷史,從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時間長,分量重,所以有人把《國語》稱為“晉史”。《鄭語》一卷記周太史伯論西周末年天下興衰繼替的大局勢。《楚語》二卷,主要記靈王、昭王時的歷史事件。《吳語》一卷、《越語》二卷記春秋末期吳、越爭霸的史實。
《國語》按照一定順序分國排列。在內容上偏重於記述歷史人物的言論。這是國語體例上最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