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煙臺小少年
-
2 # 爰恨情愁750
厲害的人是正義的還是邪惡的人。
善良正義厲害的人遇到問題是合作大眾取長補短用智慧造福他人永留青史。
邪惡厲害的人自私唯我獨尊,遇到問題是心狠手辣殺人如麻來顯威恐嚇解決問題,終會慘敗收場。
-
3 # 莫小瑜
看過很多關於思維訓練的方法,還是被李叫獸提到的“反饋訓練法”驚豔到。
假設A事情會導致B事情的發生,當你知道A事物,還不知道B事物時(或者假裝不知道),先不著急知道B究竟是什麼,自己先想一想,想出一個B的樣子,再跟B的標準答案做對比,這樣的方法就是反饋訓練法。
其實說起來很簡單,就像上學時候老師反覆強調的:先自己做,再對答案。這種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生時代太習以為常,工作或者生活中卻反而容易忽略了。我們容易覺得某個成熟的創意/方案很簡單、原本就該是這樣啊。
比如“怕上火喝加多寶”、“南孚迷你充電寶,僅口紅大小”……
你會覺得買涼茶的宣傳清涼解火、賣迷你充電寶的宣傳迷你,這不是自然而然的事嗎,有什麼創意可言?
但如果把你放到那個偉大創意之前的時間節點,讓你在當時的條件下思考,你陷在眾多的資訊中,可能會忽視那些最重要或者最能夠打動大多數人的賣點,比如原來加多寶的廣告可以放進那麼多我們生活中的場景讓人產生“代入式消費”,迷你充電寶到底多迷你原來可以類比到口紅這種人人皆知的事物上,從而無緣破獲“成功的解決方案”。
反饋訓練法,就是拋棄那些“理所當然”,回到“不知”的狀態,經過“求解”的過程,推匯出你的答案,最後再和已有的“標準答案”對比,反饋你的思考過程好與不足之處。
所謂 “不知”的狀態就是你只有一個光禿禿的命題:
我新研發了一款涼茶,而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飲料,茶類飲料也琳琅滿目,一款沒有任何知名度涼茶應該怎麼吸引消費者關注併購買?我新研發了一款小巧的充電寶,市面上已經有很多充電寶品牌,而且每家每戶可能已經買了充電寶,我怎麼說服他們再選擇我這個還沒有任何知名度的充電寶?愛看書的人會選擇買紙質書,有感覺、看的舒服、隨時記錄;如果看電子書,我有手機就夠了,沒有必要花一千塊錢專門買你的kindle閱讀器,亞馬遜kindle電紙閱讀器該如何打破僵局?而這中間的“求解”過程,根據具體情況,我們又需要用到多種方法,其中發散思維、水平思維、收斂思維、系統化思維是四種最基礎的底層思維方法。
當你拿到一個命題,如何用這些底層思維方法幫你梳理出命題的解決方案?這裡我們就以第三個命題為例,如何說服消費者購買kindle電紙閱讀器?
第一,發散思維。你儘可以肆意天馬行空,對你能想到的任何有關甚至無關這個問題本身的詞語、句子進行發散、聯想,找出問題的關聯性。比如,我們寫文章幹得最多的一件事,從不同角度、用不同關鍵詞,發散出10個甚至幾十個標題,從中挑出最容易引起注意的標題。再比如文章的內文,我們常說要追熱點,那麼多新媒體人一哄而上,那麼多觀點在瞬間噴發,想在其中脫穎而出,尤其是當你沒有搶到“先發”的時間優勢時,你可以在稿紙上羅列出你能想到的幾十個角度,或者和你的夥伴們頭腦風暴N個角度,從中選出最可能令人拍案叫絕的幾個角度去展開。這種方法笨拙而有效,每一個令人驚豔的想法都產自其中。
回到這個命題本身,我們可以在紙上羅列出30個甚至更多個關於kindle電紙閱讀器本身或者相比於其他閱讀方式的優缺點:
第二,水平思維。從多個方面去看同一個事物,一切皆有可能,水平思維區別於看重“深度”的縱向思維,而更看重事物更多的“可能性”和“可能是什麼”。就像你看一座山,“遠看橫嶺豎成峰, 近看高低各不平”,不要因為“身在此山中”,而“不識其真面目”。做產品設計的人更應該要具備這種能力,才有可能在各種品類都看似飽和的市場中切出一塊屬於自己的蛋糕。
使用水平思維對問題進行分析時,有一些常用的方法。比如刻意的停頓,在思路河流的某個節點按住暫停,問自己“這裡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嗎”“這是唯一的解決方法嗎”,或者僅僅是“這個點是我必須留意的,可能需要再發散一下”的標記。再比如常常發出質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為什麼這裡要這麼做”“難道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嗎”等等。
繼續回到命題的疑問,順著可能引發消費者共鳴的需求思路,回答“為什麼我不買紙質書而買kindle閱讀器”“為什麼我有手機還要買kindle閱讀器”等疑慮,我們可以發現kindle閱讀器相比紙質書,最大的好處在於輕巧便攜、移動書庫,而相比於手機閱讀器最大優勢在於護眼。
第三,收斂思維。當我們利用發散思維和水平思維,將“腦洞大開”後,我們得從中提煉出最能夠打動人心的一些點1、點2、點3…並且更加深入的去分析針對每一個點的解決方案。收斂思維讓思維始終集中於同一方向,幫我們理清那個方向的條理、邏輯和規律。
再回到命題,當消費者已經有足夠的理由相信,kindle電紙閱讀器確實是個好產品,但是當來到支付這個關卡,一看價格900多,“這東西真的值這個價嗎?”可能又卻步了,這時候我們要深挖的“價格的局該如何破”這個點,怎麼幫消費者算好這筆賬,讓它看起來合情合理呢?
我們幫消費者算了這筆賬(當然其中用了一些心理技巧),消費者一對比,會覺得這個價格真的不虧!打消對價格的疑慮。
第四,系統思維。前面三種思維方式,是幾種有針對性的思維方式,而基礎中的基礎,也是我們最應該掌握的思維方式,它就好像我們分析問題時最底層的架構。拿到一個問題,我們要運用5W1H對這個問題有整體的認識,然後運用結構法、要素法等對其中的模組進行特定的分析,儘量打好底層的框架,再往上打造金字塔,如果最底層的面鋪得不夠廣,造出來的金字塔就會很小。但這個框架應該怎麼搭呢?
一種是用別人已經搭建好的框架,拿過來用,比如李叫獸的思維方法,或者某一本集大成的工具書,你不僅要看,還要利用拆書工具,思維導圖等,去梳理別人的框架,再把自己的理解、案例填進去,並指導自己的工作。
還要一種是運用你自己掌握的知識和實踐經驗,你自己去搭建框架,比如這篇文章,就是我利用自己從各種地方學到的好的思維方式,以及自身在實際學習和工作中運用的思維方法總結出來的。
回覆列表
我可能不是一個厲害的人,但是我覺得厲害的人考慮事情是兩面性的,一方面考慮自己的問題,一方面考慮他人的感受,做到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