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萌新奶爸育兒
-
2 # 老嶽娛樂觀
我來說說吧!以前網上有句話。有一個人他永遠比你優秀!他學習比你好。工資比你高。單位比你好。媳婦比你漂亮。比你孝順。比你聽話。他的名字叫“別人家的小孩。
我相信父母說這句話的時候”是真心為我們好。是為了鞭策我們!但是他們有沒有想過,這話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傷害。長期可能讓我們覺得。自己是不是很沒用。什麼都不如人家。產生嚴重的自卑感。自我否定。從而害怕和人接觸。看見別人就有一種自卑,覺得我不如人家。遇見一點挫折。就覺得也許自己真的比別人笨。就在怎麼一點一點的消磨孩子的自信心。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成為天才。我們如此平凡。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優秀。我們必須有接受孩子平凡的勇氣。
告訴孩子。你是優秀的。獨一無二的。就算你平平凡凡我們也愛你。
-
3 # 海綿媽媽育兒
我覺得做錯了。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獨有的特點,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而且,孩子的成長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父母以及家人的影響,所以,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比較帶來的影響很多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就會發生這種錯誤,“你看隔壁XXX,這次考試考了100分,你怎麼這麼笨呢?”“你們班的同學都報了奧數班,我也給你報一個班”......類似這樣的話,我們都可以反省回憶一下,是不是會不經意間的脫口而出呢?事實上,這就是一種比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的孩子比較,只要自己的孩子有一點做的不對,就會對著孩子發脾氣,甚至打罵。
長期這樣,會有以下結果:
順從,沒有主見。在父母的控制和比較下,有的孩子剛開始或許還會跟父母頂嘴,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選擇順從,父母安排什麼,孩子就做什麼,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個牽線木偶,沒有主見。
反抗,叛逆。有的孩子會選擇反抗父母的安排,在父母的強權下,變得越來越叛逆,最後誰的話也不聽了。
自卑,伴隨一生。在父母長期的比較下,孩子會認為自己真的不如別人,於是,變得越來越自卑,而這種自卑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影響孩子成人後的生活、工作,而且這種自卑還會進一步影響到下一代。
正確的做法承認孩子的不同。當看到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有不一樣的地方,或者看到自家孩子在某種事情上不如別的孩子,不要急著去責備孩子,要承認自家孩子的不足,更不要當眾給孩子難看,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發展規律。
發現孩子的優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和不擅長的事情,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取長補短,給孩子信心。
陪伴孩子,慢慢來。臺灣作家龍應臺有一本書《孩子,你慢慢來》,講的就是孩子的發展都有一定的規律,不要拔苗助長,讓孩子依照自己的規律發展,父母只要陪伴孩子就好了。記得有一個泰國短片,講的就是一個孩子足球比別人踢得差,遭到了其他人的嘲笑,但是孩子的媽媽沒有因此責備孩子,更沒有對孩子打罵,放棄孩子,而是陪著孩子慢慢練習,鼓勵孩子堅持,最終,孩子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做的就是:用心陪伴,鼓勵孩子,看到孩子的優點,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孩子。
-
4 # 智慧奶奶
那些總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對比的父母做錯了嗎?
我的回答是肯定,那些父母真的做錯了。
之所以如此果斷的回答,是因為我本人也曾經犯過同樣的錯誤,說來已經是多年前事情了,可我現在依然記憶猶新。那時的我還在上班,因為市裡有個教研會在我們縣召開,單位叫我們星期天加班整理會議資料。當時老公出差,婆婆也不在家,我就對兒子說媽媽今天加班,我送你去張阿姨家和小強一起玩好嗎?聽了我的話兒子把嘴一撅說:“我才不去他家呢。”我問兒子為什麼?兒子白了我一眼,小聲嘟囔一句“我情願自己在家,也不去他家。”以前兩個小傢伙在一起玩得非常好,本來我還以為兒子會很高興呢沒想到兒子卻拒絕了。我懷疑是兩個孩子鬧矛盾了,問兒子兒子說沒鬧矛盾,再追問兒子就不說話了。
事後終於弄清楚了原因所在,原來問題出在我自己的身上。平時張姐兒子成績好,每次兒子考試後我總是把兒子和張姐的孩子比:“你看人家小強,這次考全班第一名,你只一門考100分就驕傲”、“小強不僅成績好,字也寫得好,你怎麼不向人家小強學習?”、“你看小強多給爸媽爭光,這次又考了100分……”這樣說的多了,兒子就產生了不滿情緒,認為小強就是他的剋星。
記得有一次我不知道為什麼事又訓了兒子,我話剛剛出口兒子把手中的書一扔憤怒地對我吼:“強強好,強強好,你要強強算了!”兒子說過以後摔門而去……
為此事我自己反思好多天,說真的我當時真的非常愧疚,自己是一個搞教育的,居然能犯如此低階的錯誤來。之前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好母親,想不到卻無形之中做了對兒子傷害的事情,真的羞愧難當。從那以後,我在教育兒子的時候再也沒有犯過上述類似的錯誤。
鄭重提醒大家: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人比人”啊!
回覆列表
“別人家的孩子”似乎是縈繞在許多80、90和00後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似乎自己的父母總是喜歡拿自己去和“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你看看,誰誰學習多好!”“這次某某又考試拿了第一!”諸如此類……
坦誠地講,作為父母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並沒有錯,但是選擇一味去和別人攀比來給孩子施加壓力,這種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可能俗話說“有壓力才有動力”,施加一定的壓力的確有可能激發孩子的自尊心和上進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孩子變得積極向上。
但是,絕大多數情況是事與願違的!
因為大多數父母拿孩子做的對比是機械的、標準單一的,更多是對比學習成績、努不努力或者有什麼才藝,完全忽視了孩子個性和天賦的差異化。
當然,這裡面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成績好、有才華,以後能更好的在社會上立足。但是,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在原因,就是“攀比心態”在作祟。
從心理學角度看,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孩子作對比的父母,大多是因為自我欲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可能對生活、工作、家庭或者目前狀況很不滿意,從而希望在孩子身上找到自我價值感。
這是一種錯誤的心態,客觀上也影響了孩子的自信心,最終喪失了學習動力,甚至是對自我人格的否定,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每個孩子的性格和特質也是不同的。作為父母一定要用發現的眼光看待孩子,既要看到缺點,更要看到優點!在批評引導孩子的錯誤的同時,還要採用正強化的方法,引導孩子發揚自己的長處,幫助孩子取長補短。同時更要認識到,差異不是差距!孩子之間的差異是個性形成的開始,更值得我們去保護。
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經常鼓勵孩子,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要及時予以表揚,強化孩子的優點,淡化孩子的缺點。更要學會緩解自己內心的焦慮,不要將這種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