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少數派

    9 月 13 號凌晨,Apple 如期釋出了三款新 iPhone。在作為「中端款」的機型 iPhone XR 上,Apple 砍掉了很多東西,其中就包括了非常好用的 3D Touch,而採用了一種名為「Haptic Touch」的技術來彌補這項不足。

    為什麼 3D Touch 會淪落到這個地步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這個存在感不高的 3D Touch。

    3D Touch 其實很好用

    不得不說,在習慣使用了 3D Touch 之後,你就會發現它會極大地提高你的效率。比如在打字時快速移動游標;清除所有通知;多工切換等等。通常來說使用傳統的手勢來進行這些操作的話,互動都會比較繁瑣,而用 3D Touch 就能一步解決,非常方便。

    用 3D Touch 移動游標、清除所有通知、多工切換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操作,3D Touch 還有很多玩法,比如在控制中心裡調整手電筒的亮度、快速預覽通知、清除所有通知、遊戲內操作等。鑑於篇幅原因這裡就不再展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查閱。

    3D Touch 遇到的問題

    雖然 3D Touch 非常實用,不過在目前它還得解決以下幾個難題:

    問題一:隱藏太深,以至於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現在你面前有一塊海綿,由於它是軟的,你會毫不猶豫地冒出「它可以按下去」這種想法;把海綿換成玻璃,除非有特別提示,否則我們的第一反應很容易就會變成「玻璃肯定是按不下去的」。

    這也就是 3D Touch 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它在手機裡沒有任何的提示,所以造成的結果就是:必須有人給你一個「這個螢幕還可以用力按下去哦」的提醒,你才會有「原來還可以這樣」的感嘆。並且 iPhone 的啟用流程裡也極少提及到 3D Touch 這個功能,這就導致了使用者學習成本的增加,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體驗新事物,哪怕它再實用。

    針對 3D Touch 的這個問題,Medium 上的一位網友 Eliz Kılıç 提出了他的 解決方案,那就是在不影響系統美觀的前提下增加一些明顯的標記來給使用者「我還可以按下去」的提示。

    圖片來自 Eliz Kılıç 的 Medium 文章

    當然,我個人認為 Eliz 的方案會讓介面元素變得稍顯繁亂,不過在擁有了視覺提示效果之後,3D Touch 就會變得更加易懂一些。至於 Apple 會不會在之後新增類似的設計……那就只有時間給我們答案了 。

    問題二:3D Touch 所得到的結果不可預測

    每個人對於自己的手機,也就幾個常用的軟體或功能會使用 3D Touch,並且知道使用後的效果是什麼。至於其他不常用的軟體,誰會無聊到每個軟體都去嘗試一下 3D Touch 呢?所以在不常用的軟體下,你使用 3D Touch 之後會得到什麼效果很難預測,以至於在多次嘗試失敗之後就很容易會反感這個功能,之後將它拋棄。

    在軟體圖示上進行 3D Touch

    這裡我想提一下滑鼠右鍵。不得不說,3D Touch 在某些方面和右鍵確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它們都屬於二級選單,可以獲得更多的操作,以此來簡化操作流程。

    當然,3D Touch 和右鍵之間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滑鼠右鍵的歷史比 3D Touch 長很多,普通電腦使用者也比較早就接觸過滑鼠右鍵的概念,因此我們對按下滑鼠右鍵後會出現什麼效果,也更熟悉。比如右擊一個文件時,你知道選單裡肯定會有和文件相關的操作。

    而 3D Touch 相對來說比較新穎,大多數人的使用頻率也不高,並且它在不同介面出現的效果還不完全相同(有的是顯示內容,有的是顯示快捷操作),因此 3D Touch 在按下去顯示的選單長啥樣,我們也很難預測,這也會降低人們使用 3D Touch 的熱情。

    3D Touch 和右鍵選單問題三:和 iPad 的操作邏輯不同,體驗會打折扣

    如果你同時使用 iPad 和 iPhone 的話,你會發現它們的操作方式有著明顯的不同。這種使用上的「割裂感」也造成了使用者體驗大打折扣,而 3D Touch 就屬於造成這種「割裂感」的原因之一。

    既然如此,那麼我們來大膽的想象:3D Touch 會不會出現在將來的新 iPad 上呢?

    圖片來自 9to5Mac

    國外媒體 iMore 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技術分析,他們認為想在不同的裝置上實現壓力感應的話必須採用不同的方法:

    Apple Watch 上的 Force Touch 是靠檢測壓力的電極來檢測使用者有沒有按壓,並給出相應的反饋;MacBook 上的 Force Touch 則是使用位於四個角中的感測器來測量壓力,並透過多點觸控資料相結合以確定按壓的位置;而 iPhone 的 3D Touch 是透過 LED 背光系統中整合的電容式感測器來測量玻璃的變形。

    可以看到每個裝置都採用了不同的技術手段來實現壓力觸控,而想在 iPad 上實現「3D Touch」的話 Apple 得尋找另一種方法來實現。

    從實用方面來看,即使 Apple 克服了技術難關,將 3D Touch 成功地放到了 iPad 上。但 iPad 並不像 iPhone 一樣被我們時刻拿在手上,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是將它固定在某一個位置。這時使用 3D Touch 就會遇到很多麻煩,比如你想對放在支架上的 iPad 使用 3D Touch,結果用力按壓螢幕時把整個 iPad 掀翻了,我相信這時你的內心會是崩潰的,這也極大地破壞了使用者的使用體驗。

    綜上所述,想在 iPad 上使用 3D Touch 還得解決上面提到的兩個問題。如果以上問題都解決了的話,那麼 iPad 上的 3D Touch 也就離我們不遠了。

    總結

    當 3D Touch 剛推出時,Apple 稱它為「The next generation of multi-touch」。真的是這樣嗎?

    從技術層面上來說是的,因為它在傳統的 X-Y 二維操作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 Z 軸的互動方式,這使得我們透過三維操作來獲得全新的體驗。

    不過正如上面說到的,3D Touch 在推廣上還需面對很多問題,並且在使用時也會遇到不稱手的情況,這些問題也造成了它在使用者認知和實用方面離「The next generation of multi-touch」還有一段距離。

    回到開頭,這一次 Apple 將 iPhone XR 的 3D Touch 砍掉我也沒有感到很意外,畢竟它還沒有達到像傳統觸控那樣「不可分離」的級別,對於大多數使用者來說它只能算一個「錦上添花」的功能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方面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