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萬事於心不表於情
-
2 # 趙志軍001
說起30而立我也談談我的看法。
以前,我不理解孔子曰三十而立是什麼意思?也不懂得什麼叫而立,只知道就在我整整30歲的時候,我的人生髮生了轉折。
我23歲結束了學生時代參加了工作,隨後又結了婚了,並有了孩子。孩子可愛,夫妻恩愛,可好景不長,我所在的企業經濟效益直線下滑,最後我連工資都發不出,剛剛上了七年班的我們夫妻二人雙雙下崗回來家。
由於我們都是都來自鄉下,在城裡沒有親戚,更沒有靠山,連房子都是租來的,只有一點可憐的下崗費,只夠我們買米買菜的,交房租去都成了問題。
殘酷的現實,擺在我們面前,再這樣拖下去,我們將無法生存,溫馨的小家恐怕就要就此解體。
殘酷的現實不容我們坐以待斃,還好我們都來自鄉下,還保持著鄉下那種樸素樸實的性格,不象生活在城裡的那些工友那樣有著強烈的虛榮心,寧肯在父母那裡啃老,也不願走出家門自己謀生。
我們退掉的租金較高的房子,在距市區較偏遠的地方,租了廉價的房屋,每日後半夜兩點鐘就起來,蹬著三輪車到批發市場去進菜,天剛矇矇亮,我們就已在早市上擺好了攤位。
夏季我們頂著炎熱的酷暑,冬季我們冒著凜冽的寒風,每日出完早市,我們還要白天繼續經營,直到落西山,我們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
是挺累的,而且疲憊的不得了,我們每個人都瘦了許多,我們每天回家整理零錢的時候卻讓我們欣喜若狂,刨去成本,我們每日多收入就是在工廠上班時候的十倍二十倍!
可喜可賀!當我們過了而立之年,也就是40歲的時候,我們買到了自己的房屋,調整的行業, 做起了長途販運和土特產品批發的行業,知道現在。
我們的發展,真叫全廠的工友們刮目相看,後來我又把我體弱多病的父母.,接到城裡享起了清福。
直到這個時候我才明白什麼叫三十而立,最起碼的能最自己養活自己,並在事業上有一定的成就。
高興之餘,我倒擔心起了那些個啃老的人,一旦他們的母離開了他們,又去啃誰呢?但願他的父母們長命百歲,把他們扶著到退休的年齡,拿到養老金為止。
沒有那麼強烈的虛榮心,我們從最簡單的開始做起。
-
3 # 一簾幽夢260541462
謝邀。男人三十而立,說的就是有自己的事業和穩定的工作。古時候男子二十歲以前就結婚,經過十幾年的打拼,三十歲就有了屬於自己的影響力,家裡的妻兒也有了溫飽的保障。如果一個男人,三十歲還沒什麼建樹,估計一輩子也就這樣了,不會有什麼出色。現在不一樣了,男子三十歲才剛結婚,有的剛走出校門,人的壽命也遠遠超過古時,而且現在的社會千變萬化,男人到五六十發跡的多的事,所以當今男兒當自強,莫為年齡找藉口,只要奮力拼搏,成功就在眼前!
-
4 # 光明的視野
古代的“三十而立”便是立於“禮”。簡單說,就是確立心中的道德信仰與外在的行為規範。 時代在變。在兩千年後的今天,我們遵循古訓“三十而立”,要“立”什麼呢?
1,立價值觀 堅定內心,不左右搖擺
一個人的價值觀決定了人的價值取向,而價值取向又決定了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2,立責任意識 坦然面對,勇於承擔
三十歲的肩膀上扛著再也不是自己一個人,而是一個男人該扛起來的責任,上有老人,中有老婆,下有孩子。
3,立人生方向 堅定選擇,不忘初心
所謂人生方向,就是人生的理想和目標,確定自己達到目的要做的事,往哪去,如何去。
三十歲的人生,未來有無盡的可能。 在這個方才成熟的年紀,唯有“立”下責任、方向、價值觀,才能過好這一生。
回覆列表
三十而立”是孔子自道之言,說得是自己。孔子是十五歲有志於學,也就是說他十五歲之時便已經知道自己的志向何在。志乎此,則念念在此而為之不厭也。對孔子來說,他的三十而立除了上面兩層內容,還要多一層,那就是對周禮典章規範的學習與尊奉。但孔子的這一層意義不適用於其他人。因為那些東西畢竟是過去式了。 而立,立什麼?就是立志。這裡的立我以為不是“確定”之意,因為孔子已經在十五歲時便確定了自己的心之所向。所以說,三十而立,說的是自立。有以自立,就是說自己已經有了能力來堅守自己的志向、自己的選擇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幹擾。 孔子這些所有的行為,皆是弟子記錄的狀態。孔子本人也並沒有明確教弟子必如此。但若言三十而立只是學問,就不妥了。那不僅僅是學問的完備或者確立而已。到三十應該是道德人格的“確有所立,不退不轉”而言行能夠“約之以禮”了。 古時候有所謂三立,立功、立德、立言。這個標準很高,所以跟現今時代契合的應該是新的三立:立人、立家、立業。 三十而立,就是在三十之前清楚要做什麼樣的人(立人)、找到自己中意的合適的妞成家(立家)、清楚自己以後的人生想致力於什麼樣的事業(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