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韓1987

    過年冷冷清清大多數人都有這種感覺,其實現在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反而更豐富了,物質生活方面,不缺大魚大肉、山珍海味;精神生活方面,電腦、智慧手機、遊戲機等充斥著我們的日常生活,那為什麼我們會有這種感覺呢?主要是人們的心理需求在不斷的水漲船高。

    俗話說知足常樂,對待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我們應該保持一種知足的心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感知到幸福,體會到幸福。反之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慾望無止境,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得到的不夠,這樣怎能感覺到幸福和快樂呢?

  • 2 # 張新國NUBE南湖論談

    今年過年感覺冷冷清清,冷清是表像感覺,實質是中華文化的缺失、斷層,惟有大力弘揚、傳承中華文化、打造中國春節文化即“中國年文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大問題!這與物質更加豐裕、現代人生存壓力大,移動網際網路等等的影響也有一定關係!中華民族的復興可從打造中國年開始!!

  • 3 # 趙勇將

    沒天有吃有喝的,有新衣服的,還什麼過年不年的,有錢的看不起沒錢的親戚,沒錢的不想走親戚。年輕的過年去旅遊了也不走親戚。

  • 4 # 陸燕青

    2019年過年冷冷清清這非常正常。乃基於今年很多地方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以及過年形式多元化的背景。

    最近五年以來,“返城過年”和“旅遊過年”,成為了華夏民族新的選擇,乃與時俱進的新年氣象。原先的年味確實淡了,但是,新的年味卻有濃郁芳香。而歷年來影響民眾安全以及正常生活的煙花爆竹被禁止,令神州大地除夕夜面貌煥然一新。

    “返城過年”和“旅遊過年”,則凸顯了一種新的春節文化。一舉改變了原先舞獅子,看龍燈等傳統節目一統天下的格局,給春節長假注入新的文化元素。

    “返城過年”盛行,使得眾多子女在大城市打拼的子女,能夠在城市裡接待自己勞苦一輩子的父母至親。不僅方便了子女,而且開闊了父輩們的眼界,令其有機會領略城市的風采。

    “旅遊過年”也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創新。特別是境外遊,使得大批民眾有機會走出國門,瞭解世界、觀察世界;還能夠品嚐異國風味,購買自己喜歡的產品。

    由此可見,今後春節表面上或越來越冷清,實際上卻更加豐富多彩!

  • 5 # 風清景明2

    前些年過年到了大年初一,村裡的男女老少都早早的起床了,人們成群結隊的相互拜年,走東家串西家的互道恭喜發財。每家每戶都把自己所能拿出來的好吃的分發給大家。這個時候人們把平時所有的恩恩怨怨都忘記了,剩下的就是個個喜氣洋洋,人人的臉上都寫著的是幸福,滿足。

    現在過年再也看不到相互拜年的人了,人們除了應景式的去給自己親戚拜下年,剩下的就是宅在自己的家裡不是上網就是搶紅包。大家雖還是同一個村莊住著,見了面也只是相徵性的問候一下,從別人家門口經過也不會進去坐坐。人們最大的樂趣就是村裡的麻將館了,那裡的麻友們個個精神抖擻,人人雙目圓睜。天天樂此不疲。

    我在想人們都在抱怨越來越沒有年味的同時,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自己呢?世道變了,人心冷了,自已呢?自己不也是沒有了初心嗎?

  • 6 # 申愚人

    過年冷,也是客觀事實。不過事物發展的規律,在於一個變字:——事物所處低谷的時候,往往是高潮的開始!相信吧,不久就會享受到紅紅火火的年味。

  • 7 # 雨燕的江湖

    確定是這樣,大年初一想出去玩,無奈到處堵車嚴重。不得已又回來了。在本市區耍,沒有一點年味,人和平常也多不到多少。後來選擇去釣魚了

  • 8 # 飛雲豹

    同感!

    沒有舞獅,沒有舞龍,炮仗聲稀,煙花未見一一

    傳統的東東統統不見了。只有不用上班才知道是春節假期。

  • 9 # 二牛144548898

    冷的原因:一是禁放煙花爆竹,整個城市安安靜的,這是好事又環保又安全。二是互相拜年的幾乎沒有了。除了至親在一起吃個飯,看看春晚。三是手機代替了拜年,發個微信就行了。今年過年有三多,打麻將的多,旅遊的多,看電影,逛街的多。春節越來越談了。這恐怕是時代的進步啊。

  • 10 # 春知曉也

    經過國家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已達到國強民富,多數人己達到了小康之家,不愁吃不愁穿,以前過年要吃的東西平時都可以買來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就D&G設計師辱華事件,設計師、創始人道歉,我們應不應該原諒他們?要怎麼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