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南俗士1972
-
2 # 相當旺德福
對“相聲大師”的定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標準。
有寬有窄,有嚴有松。
往寬了說,只要臉皮厚到一定程度,敢在名片上印上這四個字兒的,就是“相聲大師”。
往窄了說,我認為夠得上:
“德藝雙馨的相聲表演藝術家;
“對相聲發展有著決定性突出貢獻”的人,
是相聲大師。
所以,寶瑞老、張壽老、老侯大師、馬季先生以及馬三立老人都算得上。
至於,有人說“萬人迷”李德鍚先生也算得著這四個字。
個人以為有些可以爭議的地方。
藝術上不敢妄說。
在貢獻上,李先生是把相聲帶進園子裡的人,並且對相聲的提高和淨化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可以說是“相聲發展路上的里程碑”。
但是怹的作用並非“決定性”的,是別人可以替代的。
所以,我覺著李先生還夠不上“相聲大師”。
(南無阿彌陀佛!晚上李先生別找我……)
同一個道理的,還有姜昆先生亦是如此。
如果非要再加上一位,我倒認為“亙古一人”趙佩茹先生,更適合。
個人觀點,不喜……………………也就這樣吧。
以上……
-
3 # khl心情愉快
相聲大師和相聲表演藝術家這兩個稱謂,好像都是出現在相聲沒落後的九十年代中後期!八十年代評選全國十大最受歡迎的相聲演員時,獲選的演員歲數差異很大,沒有侯寶林和馬三立等老人!但那時都叫相聲演員,包括侯寶林及馬三立!出現大師或藝術家的名稱,好像是從走穴型別的晚會開始的,然後就是各種大賽的評委都成了大師、藝術家!現在更是相聲大師、藝術家滿天飛!所以不知道相聲大師的標準是什麼?我只是愛聽相聲,所以,要按我定義的標準,那就是誰說的相聲多,而且讓我發展內心的笑(不是尬笑、嘲笑)的相聲演員,就是大師
-
4 # 情棋書畫
現代社會把大師一詞用濫了,所以當下人們對大師的評價往往有些許嗤之以鼻。雖然如此,當下文化各領域還是有大師的,並且不在少數。
那麼,怎樣才能算得上相聲大師呢?有什麼標準嗎?筆者試述如下:
1、在相聲藝術的舞臺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個卓越貢獻包含了相聲藝術的質量和相聲藝術的數量。質量上未必要每個段子都是精品,但至少有一定數量的精品,數量上沒有多少限制,但至少有較多噲炙人口的經典廣泛流傳。
2、在相聲藝術上包前孕後所謂包前即是有傳承,廣收並蓄吸收眾家之所長為我所用。所謂孕後即是要有創新,創新而能自成一派,徒孫森秀而蔚然。
3、品德修養為人稱道我們國家是一個以德為先的國家,以德報怨,以德服人,以德報德,以德治國,以德為政,以德育人。什麼都離不開德,之所以大力提倡,正因為太多人缺這個東西,故有德者百姓服膺之,願意承認其大師的地位。反之,則具備能力上的條件也往往不會將其列入大師行列。 如書法之蔡京、董其昌、趙孟頫。 (只說說古人吧,當代人自有後人評說,但不在少數)
綜上,三條標準是最為根本的判定依據。 不僅僅適用於相聲界,同樣也適用於各種領域。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是天才性大師,沒有傳承,而開宗立派,這一類人是開山之祖,是上帝的寵兒,是生而神靈的另一類人。不受此三條標準約束。
回覆列表
相聲大師,四個字,兩層意思。一是相聲;二是大師。
相聲,大家都清楚,就不多說了。就說說大師,什麼才算大師。
我認為,大師必須符合三個條件。
首先,必須是本行業的頂尖人物。這個頂尖,不僅僅橫向比,而且也得縱向比。打個比方,晚明覆古主義文學大師的前後七子,在當時都是文壇大佬,但放在中國古代文學史的長河裡,頂多三流,稱不上大師。
其次,必須有開拓性的突破。比如王國維先生,為什麼是公認的國學大師,因為他是前三百年學術的結束人,是近現代學術的承前啟後者。如果只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把一件事做到極致,雖然也很了不起,但不算大師。比如,建國後官方評定京劇大師,只有梅蘭芳先生、周信芳先生獲此殊榮,就連馬連良馬先生這樣的名家都沒評上。
第三,必須澤被他人。僅僅個人成就了得,也不算大師,必須為本行業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當年聶衛平為什麼被封為“棋聖”(比大師還牛),不僅僅他屢屢戰勝世界最強的日本超一流棋手,而且還在國內掀起了“圍棋熱”。沒有聶衛平就沒有今天的圍棋形勢。
具體到相聲。我認為,有資格稱為“大師”的只有四個人。
第一個是相聲創始人“窮不怕”朱紹文先生。開山鼻祖,澤被後世,自然是大師。
第二個是侯寶林先生。舊社會,相聲屬於“下三濫”,是最低俗的表演之一。新社會不允許相聲繼續汙下去,相聲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侯寶林先生積極適應新形勢,去糟粕取精華,不僅讓相聲重獲新生,而是還擺脫了下三濫的惡名,走進了殿堂。
第三位是馬季先生。十年內亂後,撥亂反正。相聲如何適應又一個新環境?馬季先生開創了“歌頌型”相聲,難得可貴的是,馬先生的相聲雖然歌頌,但還是挺好玩很可樂,不像後來很多歌頌型相聲,一點都不可樂。馬季先生讓相聲又一次重獲新生,而且在姜昆、侯耀文等一批新銳演員的一起努力下,相聲一時風頭無二。相聲演員成了明星、笑星,社會地位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峰。
第四位就是郭德綱。郭德綱橫空出世時,相聲已奄奄一息。由於自身過於依賴體制,僵化不思進取,再加上小品等其它幽默表演形式的衝擊,相聲幾乎已死亡。連老郭的師父,侯耀文先生都改行演小品了。郭德綱不僅自身功底紮實,更難得的是,他主動適應市場經濟和網際網路時代,一方面“復古”,把相聲搬回小劇場,發掘傳統相聲,另一方面又創新,推出了不少適應年輕人的佳作。老郭的德雲社,還培養出了岳雲鵬、張雲雷、張鶴倫、孟鶴堂、郭麒麟等一批深受觀眾追捧的新銳演員。老郭憑一己之力救活了相聲,當之無愧的一代宗師。
個人認為,郭德綱是相聲有史以來最傑出的大師。就說三點。
一是老郭的現場觀眾最多。舊社會,一場相聲撐死幾百觀眾,老郭一場商演幾千人。侯寶林、馬季都沒有過這樣的待遇。而且,德雲社的票價很高,有老郭、小嶽嶽的商演,最高票價一千多,趕上一流歌手的演唱會票價了。老郭還把相聲專場開到了國外,雖然只是華人華僑觀看,但這號召力,連多數天王天后級歌手都做不到。
二是老郭把年青觀眾吸引進了小劇場。目前,所有的傳統曲藝,觀眾都以中老年人為主,男性為主,但老郭及其德雲社的觀眾老中青都有,很多泡夜店的女生都走進了德雲社,德雲社的演出現場熒光棒閃爍。就這魅力,哪個做得到?年輕人代表未來,今天的女生就是明天的母親,老郭給相聲找到了未來的觀眾。
三是老郭讓其他同行吃上了飯。德雲社的火爆,水漲船高,帶動了整個相聲市場。老郭成名前,相聲已經沒有什麼觀眾了,而現在就連老郭的“仇敵”都有自己的劇場了。當然這些人也夠無恥,一方面享受生活老郭帶來的好處,一方面大罵老郭,恨不得整死德雲社。老郭不僅讓相聲火爆,還附帶發掘了其他傳統地方曲藝。張雲雷一曲《探清水河》,帶火了北京小曲。試問,哪位相聲演員能成為跨界活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