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雞毛蒜皮的事
-
2 # 基層動態工作
《方與圓》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一生,這本書讓我知道自信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讓我知道勇敢嘗試才能讓一個人更加自信。
-
3 # 緩緩流淌的時光
我覺得有些書是可以改變人的一生的,能改變人的因素有很多種: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外部環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和社會經驗的不斷豐富。有時僅僅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事情,很細微的環節都有可能改變人的一生。個體的改變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單靠書來改變,理由確實有些牽強,但總有意外存在。
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要想不被社會淘汰,要想在這個社會立足,每個人都應該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精神,終身學習也應該被看成是生命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讀書就變成了一件很重要又很有必要的事情。
我們要讀書,更要讀好書,讀那些有營養價值的書;讀那些能陶冶情操、傳播正能量的書;讀那些能讓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書;讀那些為建設偉大復興中國夢激勵人不斷向上、努力奮進的書,只有這樣的書才能有利於個體的進步、有利於身心健康、有利於增長知識、見識;有利於為個體帶來質的飛躍和改變。只有個體進步了,才能帶動社會不斷地進步、不斷地走向文明,這就是讀好書的意義和帶來正面的改變。好書總會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潤心靈細無聲的效果,給人帶來的改變也都是積極的、向上的。所以,讀好書能給人帶來積極向上的改變,但這種改變不一定是一生的改變,因為人這一生中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了。
但讀壞書真的能改變人的一生,而這種改變是立竿見影、效果立現的,這也是被很多例項證明過的。壞書就是那些毫無營養價值、歪曲人民的信仰、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書。它改變了個體的人生軌跡,顛覆了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歪曲了事實、滿足了一小部分人的低階趣味,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毀三觀的書。你想,三觀已毀的人離走向滅亡就真的是不遠了。
所以我們要讀好書,讓好書給人生帶來積極正面的意義和改變。在讀好書中陶冶我們的情操,在好書的影響下去努力做個高尚的人、為建設偉大祖國貢獻自己力量的人。我們要遠離和唾棄那些壞書,以身作則的同時,也要告誡身邊的親朋好友不與壞書為伍、同流合汙。
-
4 # 太行山下小小強
我的答案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因為我覺得,任何書都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你可能覺得我在胡扯,下面我說下我的觀點吧。
能問出這種問題的人,我猜測一般是比較迷茫的年輕人,或者比較迷茫的其他人,這些人或許在生活、生意和個人仕途上面遇到了瓶頸,聽聞古人曰,多讀書能改變命運。
於是開始到處發帖,求改變人一生命運的書籍。
毫無疑問,你肯定能得到一大堆的書單,什麼《論語》《道德經》《三國演義》等等之類的書。
首先不可否定,這些書籍,的確都是經典,而且要是說可以改變一生的話,也的確可以改變。
宋朝的開國功臣,輔助趙匡胤打天下的趙普,民間流傳他“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趙普先生至少是讀過《論語》的,也至少因為自己讀過《論語》而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
當然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這句話,咱們姑且不去考證,但是讀書的確能改變人的一生,這點應該沒有人懷疑。
但是在這裡我要額外的補充一點自己的觀點,就是讀書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但是這個改變不是絕對的,是有一定機率的。
這個觀點是很重要的,如果能深刻理解這個觀點,大概不會問出“讀什麼書,可以讓我改變命運”之類的問題。
因為這個問題,從本質上來說是個“偽命題”。
所以你無論如何都不會得到正確的答案。
所以我在這裡也不給樓主推薦什麼書籍了,因為這壓根解決不了問題,如果不負責任的給樓主推薦一大堆“改變我人生命運的書籍”,反而會害了樓主,這個責任我可擔不起。
我也奉勸樓主,不要按照網上推薦的所謂“人的一生必讀”書籍來逐個閱讀,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才是最好的。
而且讀書改變命運這個事情,是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只有平時多去涉獵一些書籍,給自己作為知識儲備,才有可能在有用的那一天,拿出來“改變命運”。
所以讀書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你就算把所有“改變命運”的書籍統統讀一遍,也未必有用,也許某個“改變命運”的時刻,是你小時候看的一本漫畫,或者從父輩那裡得到的一句歇後語。
回覆列表
書目
1、孔丘《論語》
2、《聖經》
3、達爾文《物種起源》
4、斯塔夫理阿諾斯《全球通史》
5、尼可羅·馬基亞維利《君主論》
6、司馬遷《史記》
7、孫武《孫子兵法》
8、羅貫中《三國演義》
9、克勞塞維茨《戰爭論》
10、施耐庵《水滸傳》
11、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1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傳》
13、比徹·斯托夫人《湯姆叔叔的小屋》
14、司湯達《紅與黑》
15、曹雪芹&高鶚《紅樓夢》
16、雨果《悲慘世界》
17、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18、海明威《老人與海》
19、亞當·斯密《國富論》
20、高陽《胡雪巖全傳——煙消雲散》
21、瑪格麗特·米切爾《飄》
22、尼·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3、吳承恩《西遊記》
24、魯迅《吶喊》
25、聖·德克旭貝里《小王子》
26、李時珍《本草綱目》
27、法布林《昆蟲記》
28、張愛玲《傾城之戀》
29、《一千零一夜》
30、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31、卡夫卡《變形記》
32、泰戈爾《吉檀迦利》
33、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
34、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35、夏洛蒂·勃朗特《簡愛》
36、曹禺《雷雨》
37、亞歷山大·小仲馬《茶花女》
38、但丁《神曲》
39、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40、川端康成《雪國》
41、沈從文《邊城》
42、威廉·福克納《喧譁與騷動》
43、列夫·托爾斯泰《復活》
44、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
45、老舍《四世同堂》
46、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47、錢鍾書《圍城》
48、瑪格麗特·杜拉斯《情人》
49、王實甫《西廂記》
50、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
51、亨利·梭羅《瓦爾登湖》
52、霍達《穆斯林的葬禮》
53、冰心《冰心散文集》
54、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
55、李澤厚《美的歷程》
56、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
57、《伊索寓言》
58、餘華《活著》
59、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園》
60、史鐵生《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