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翰林文化閣

    個人感覺,應該是現在人越來越注重快節奏的生活,慢慢的也就忽略了這種傳統藝術的韻味,我本身就喜歡在閒暇之餘寫寫書法,身邊許多朋友也都是透過書法結識來的,真的是可以修身養性的,會讓人沉靜下來,久而久之人的心態包括心境都會提升。我本身就認為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古意。

  • 2 # 砂礫世界

    書法本身而言首先是在文字交流溝通時發現的一種美,從而宣揚和擴散了美。最早應該是高層次的發現與享受。當獨立出書法這門學科,人們才刻意的傳承美,創造美。因此,書法源於美,傳承美,發展美,擴大美。近代,隨著筆墨紙硯的更新換代,人們的審美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今天,審視歷史,醋談書法,應該聰發展與應用的角度去思考。

  • 3 # 秦川書法

    宋以後基本就走上沒落的趨勢,幾十年的復古,幾百年的館閣體,中央集權的加強,文字獄的興起對文人的束縛,只有在末世亂世統治薄弱時才曇花一現,比如明末清初追求個性又比如清末民出金石學興起。之後的五四運動廢除文言文。。。。傳統基本就不行了

  • 4 # 山東閒人

    文化應該具有時代的特點,古代書法的古意就是那個時代的氣息。古人平時所用筆為毛筆,故書法大家層出不窮,書法作品精品輩出。

    而我們當代,生活節奏快,工作之餘靠閒暇時間去學習創作書法,並且平時所用為硬筆。有愛好毛筆書法的愛好者或專業人士雖也眾多,也不乏人才,但大環境已不再具有優勢。

    並且,我們看待書法作品的好壞,眼光和依據還是參照古代書法大家的作品,甚至苛刻的審視現代人的書法。這也是當代人書法作品難出精品,書法家難成大家的根本原因。

  • 5 # 昭銘軒書畫

    首先這是個很有意義的問題。

    有句話叫做筆墨當隨時代。

    500年前的人寫書法的古意在哪兒?

    但是毛筆自誕生以來,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雖然在書寫的器具方面有變化,導致了書寫姿勢的變化,但是毛筆的效能還是那樣。

    我們的漢字除了書體的變化,也沒有實質的改變。

    但是真正的古意,無非中鋒用筆,中側並用,固有的章法格式,單字美,通篇美,乃至一直以來形成的、對書法美的闡釋。

    所以呢,出新很難。

    因此,這個“古意”應該一分為二來看。在遵守書法藝術的傳統審美規律的基礎上,融入時代美學表達,才是正確理解題目所列問題。

    這一點點篇幅的文字,無法詳盡,應該可以寫出來一大篇有意義的論文來,正好闡釋一下現在流行的那些譁寵取寵的書法藝術表現形式。

    我老師說過,一切不經過深入臨帖的創新,都是耍流氓。

    這可以作為對“古意”的另一個層面的理解。

  • 6 # 墨影文化

    近500年那按計算就是明朝以來,這段時間的書法家有明代的董其昌、何紹基、文徵明、趙之謙、趙孟頫、吳昌碩等。

    而在此前的著名書法家更是不勝數!對後世影響極大的有王羲之、黃庭堅、歐陽詢、顏真卿、米芾、柳公權、懷素等。

    按現代對古代書法藝術影響力的排名來說,古代十大書法名家既有500年前的,也有500年後的。就是近現代,雖然還沒有納入這種排名評價,但是其藝術造詣不輸前朝名家的也有人在!

    真正應了那句話,“五百年前是一家”,既然是書法界,那就是一脈相承!習古法、求創新,才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所以,要說書法體有著不斷地演變,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從篆書、隸書成為古代社會的書法主流,到楷書、行書成為社會的主流,以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演化的草書,這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書法界對傳統體裁的拋棄,而是當社會文明伴隨著文字結構的演變後而發生的變革!

    再說,即使到了現代,仍然有練習和使用古體來進行書法藝術創作的,這同樣說明書法藝術載體的多樣性,以及在這樣基礎上的創造性!

    而不論是採用那種體型,抑或是自創了專屬自己的體型,創作出的書法作品總能尋覓到中華書法史上那些精華的影子!

    (陳濟國的獨特“鏡書”書法作品欣賞)

    這就是中華書法藝術在傳承中發展的明證!

  • 7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有人問我,有近500年曆史的書法真的漸漸失去古意,沒有古法了嗎?

    這個問題有一個表達上的不嚴謹之處,即書法的歷史當然不止五百年,應該是更長的時間。但是這個問題中對於書法古意的提問和思考確實值得探討一番。

    總的來說,我認為當今書法古意並沒有消失,而且書法中古意到底是什麼,還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一、什麼是古意?

    很多人談到書法要有古意、有古人的韻味,但是很少有人能說清楚到底什麼是古意,我認為古意就是古法。

    他不是形式上的相似,不是表面上的雷同,而是內在法度精神的一致。這是最為重要的。但是我們經常會看到所謂書法展覽上,一個個用故意做舊的紙張,拼接、染色的宣紙來寫書法,當然我們不否認這些書法作品一樣看起來也是古色古香,具有古意的,但是實際上這樣的書法作品我認為並不值得一提。因為這是低階形式上的具有古意,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古意作品。

    真正的古意書法作品,是融合了古人法度的書法作品,就像趙孟頫說的那樣,做到表現“千古不易”之法的古意。

    這才是真正的古意。如果就其表現而言,我認為有以下幾個要素:

    即筆法、結構、章法。

    二、新古意和舊古意

    古意其實也分新舊。可能會有很多然要大惑不解了,為什麼古意也分新舊?古意難道不是理所當然的是“舊”的麼?

    雖然從常理上來講確實是這樣,但是古意確實有新舊之分。

    所謂新古意,其實就是將古人的法度、氣韻與今人書法的創新,結合在一起,既有古人法度的傳統精神在,同時又有今人的時代精神和時代創新在其中。

    所謂的舊古意,就是在外形上、內在上完全照抄模仿古人,沒有一點自己的東西存在,這樣的書法、藝術當然不能說水平低,但是對於書法真正向前發展、進步而言,確實沒有什麼幫助。

    三、古意和新意的矛盾

    因此我們其實可以用古意和新意來說清楚這個問題。所謂好的書法作品,是既能表現古意、古法,又能有自己的新意在其中。相反的,只有古意或者說只有新意的書法,則是失敗甚至有害的書法。

    四、古意消亡了嗎?

    當我們瞭解了上面這些,我們再談這個問題就比較容易了。我認為當今古意並未消失,古法也沒有消亡殆盡。

    事實上,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古法也是一樣。如果所有的東西都是墨守陳規、因循守舊,一千年前和一千年後都只是一模一樣的東西,沒有絲毫的進步和改變,那麼這樣的社會、制度和文化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既然是存在的東西,就要讓他時時刻刻都要變化、發展才好。就好像種莊稼一樣,莊稼是不會永遠都處在幼苗的狀態,也不會永遠都處在豐收的階段。幻想一種一成不變的社會、文化和藝術,是不可能的。

    而所謂的古意,只不過世人千百年後事後的承認、總結,是“馬後炮”罷了。或許再過幾千年,我們的書法作品也一樣,被看作是古意、古法的典範,如果那個時候有人拿著我們的書法作品作為標杆,然後去批判他們那個時代的當代書法是多麼不和規矩,你就會知道,這一切是多麼怪誕了!

    所以們不要迷戀古法、不要迷戀古韻,走自己的路,走創新和繼承傳統相結合的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從月入5000到月入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