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一【矛盾對立統一規律】
◇原理內容
矛盾的同一性與鬥爭性
⑴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①矛盾雙方互為對方存在的條件,相互吸收利己的因素;
②在一定條件下,雙方可向各自對立面轉化
⑵鬥爭性:相互排斥、相互制約。鬥爭性會促使事物發生運動變化,造成量變,進而實現質變。
◇具體措施
要自覺利用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兩種力量推動事物發展,既使其“相反相成”,又使其“相輔相成”。從而形成並保持最有利於事物發展的狀態,促成矛盾雙方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原理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
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人的認識的一般規律就是由認識個別上升到認識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的辯證發展過程。
只有如實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才能採取正確的方針和辦法去解決矛盾。所以,處理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原理三【質量互變規律】
⑴質變:事物根本性質的改變;
⑵量變: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化;
⑶質變與量變之間的根本區別:事物的變化是否超過度。
⑷質變與量變的辯證關係: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與質變相互滲透:量變中有質變,質變中有量變。
⑴對於事物的量變而言,要時刻小心謹慎,仔細注意並把握事物的“度”,要遵循“適度”原則,防止過猶不及。
⑵對於事物的質變而言,則要大力推動事物發展,使其儘快突破“度”的限制,以達到質變的目的。
原理四【必然性與偶然性】
①區別:
必然性產生於事物內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產生於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條件;它們的表現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比較穩定、時空上比較確定,是同類事物普遍具有的發展趨勢,偶然性則是不穩定的、暫時的、不確定的,是事物發展中的個別表現:它們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發展中居於支配地位,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偶然性居於從屬地位,對發展的必然過程起促進或延緩作用
②聯絡:
必然性存在於偶然性之中,透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來,併為自己開闢道路:偶然性背後隱藏著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該原理要求我們要重視事物發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發展的總趨勢,又要善於從偶然中發現必然,把握有利於事物發展的機遇。
原理五【現象和本質】
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絡和表面特徵,人們可透過感官感知,本質則是事物的內在聯絡和根本性質,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維才能把握;現象是個別的、具體的,而本質是一般的、共同的;現象是多變的,本質則是相對穩定的:現象是生動、豐富的,本質是比較深刻、單純的。
它們相互聯絡、相互依存。任何本質都是透過現象表現出來,沒有不表現為現象的本質:任何現象都從一定的方面表現著本質,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即使假象也是本質的表現。
我們能夠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該原理要求人們不能停留於現象而必須透過現象揭示本質。人們正是透過對事物現象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認識過程,才不斷深化對事物本質的認識。
原理六【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
感性認識屬於認識的初級階段,是具體的、生動的、多樣的,而理性認識則屬於高階階段,是抽象的、概括的、穩定的。
②聯絡: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ⅰ. 要獲取豐富實際的感性材料;
ⅱ. 還要有科學的加工製作方法,上升為理性認識。具體的製作方法為“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
④實現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的飛躍:實踐這一過程中起檢驗認識的作用。
①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②還要求我們在工作實踐中將理論和實踐不斷地相結合,在理論中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從而實現理論的與時俱進。
原理七【認識過程中的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
①作用:
理性因素:指導、解釋、預見
非理性因素:動力、誘發
②兩者關係:
理性因素是主導,理性因素制約非理性因素,但我們也承認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①科學創新是認識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在科研中要把嚴謹的推導、嚴密的論證,也要有科學的自信與懷疑精神,既要有量化的公式和精確的計算,又要具備意志力、發散思維。
②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在工作中要敢於打破成規,勇於探索,突破前人成果,建立全新的工作方法。
原理八【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⑴內涵:
絕對性:客觀性、無條件性
相對性:有待深化、有待擴充套件
⑵兩者關係:任何真理都是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統一(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轉化)
◇結合材料時要批判錯誤觀點: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真理:
反對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
絕對主義:教條主義、機械僵化
相對主義:懷疑科學、詭辯論
與“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同
原理九【人與自然的關係】
⑴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實踐使人從自然界分化出來;
②由於人在改造自然地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時,首先要遵循客觀規律,所以人和自然需要和諧相處;
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與遵循客觀規律的關係
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人類能夠認識和遵循自然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達到自己的目的;
②但人類不能不顧自然規律,為所欲為;否則,最後受傷害的還是人類自身。
◇結合材料
①中國堅持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②積極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①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加大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
②依靠技術進步,改善能源結構,開發新能源和可持續能源;
④加強環保的法制宣傳。
原理一【矛盾對立統一規律】
◇原理內容
矛盾的同一性與鬥爭性
⑴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①矛盾雙方互為對方存在的條件,相互吸收利己的因素;
②在一定條件下,雙方可向各自對立面轉化
⑵鬥爭性:相互排斥、相互制約。鬥爭性會促使事物發生運動變化,造成量變,進而實現質變。
◇具體措施
要自覺利用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兩種力量推動事物發展,既使其“相反相成”,又使其“相輔相成”。從而形成並保持最有利於事物發展的狀態,促成矛盾雙方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原理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
◇原理內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
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人的認識的一般規律就是由認識個別上升到認識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的辯證發展過程。
◇具體措施
只有如實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才能採取正確的方針和辦法去解決矛盾。所以,處理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原理三【質量互變規律】
◇原理內容
⑴質變:事物根本性質的改變;
⑵量變: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化;
⑶質變與量變之間的根本區別:事物的變化是否超過度。
⑷質變與量變的辯證關係: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與質變相互滲透:量變中有質變,質變中有量變。
◇具體措施
⑴對於事物的量變而言,要時刻小心謹慎,仔細注意並把握事物的“度”,要遵循“適度”原則,防止過猶不及。
⑵對於事物的質變而言,則要大力推動事物發展,使其儘快突破“度”的限制,以達到質變的目的。
原理四【必然性與偶然性】
◇原理內容
①區別:
必然性產生於事物內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產生於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條件;它們的表現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比較穩定、時空上比較確定,是同類事物普遍具有的發展趨勢,偶然性則是不穩定的、暫時的、不確定的,是事物發展中的個別表現:它們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發展中居於支配地位,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偶然性居於從屬地位,對發展的必然過程起促進或延緩作用
②聯絡:
必然性存在於偶然性之中,透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來,併為自己開闢道路:偶然性背後隱藏著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具體措施
該原理要求我們要重視事物發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發展的總趨勢,又要善於從偶然中發現必然,把握有利於事物發展的機遇。
原理五【現象和本質】
◇原理內容
①區別:
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絡和表面特徵,人們可透過感官感知,本質則是事物的內在聯絡和根本性質,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維才能把握;現象是個別的、具體的,而本質是一般的、共同的;現象是多變的,本質則是相對穩定的:現象是生動、豐富的,本質是比較深刻、單純的。
②聯絡:
它們相互聯絡、相互依存。任何本質都是透過現象表現出來,沒有不表現為現象的本質:任何現象都從一定的方面表現著本質,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即使假象也是本質的表現。
◇具體措施
我們能夠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該原理要求人們不能停留於現象而必須透過現象揭示本質。人們正是透過對事物現象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認識過程,才不斷深化對事物本質的認識。
原理六【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
◇原理內容
①區別:
感性認識屬於認識的初級階段,是具體的、生動的、多樣的,而理性認識則屬於高階階段,是抽象的、概括的、穩定的。
②聯絡: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ⅰ. 要獲取豐富實際的感性材料;
ⅱ. 還要有科學的加工製作方法,上升為理性認識。具體的製作方法為“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
④實現從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的飛躍:實踐這一過程中起檢驗認識的作用。
◇具體措施
①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②還要求我們在工作實踐中將理論和實踐不斷地相結合,在理論中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從而實現理論的與時俱進。
原理七【認識過程中的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
◇原理內容
①作用:
理性因素:指導、解釋、預見
非理性因素:動力、誘發
②兩者關係:
理性因素是主導,理性因素制約非理性因素,但我們也承認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具體措施
①科學創新是認識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在科研中要把嚴謹的推導、嚴密的論證,也要有科學的自信與懷疑精神,既要有量化的公式和精確的計算,又要具備意志力、發散思維。
②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在工作中要敢於打破成規,勇於探索,突破前人成果,建立全新的工作方法。
原理八【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原理內容
⑴內涵:
絕對性:客觀性、無條件性
相對性:有待深化、有待擴充套件
⑵兩者關係:任何真理都是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統一(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轉化)
◇結合材料時要批判錯誤觀點: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真理:
反對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
絕對主義:教條主義、機械僵化
相對主義:懷疑科學、詭辯論
◇具體措施
與“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同
原理九【人與自然的關係】
◇原理內容
⑴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實踐使人從自然界分化出來;
②由於人在改造自然地過程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時,首先要遵循客觀規律,所以人和自然需要和諧相處;
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與遵循客觀規律的關係
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人類能夠認識和遵循自然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達到自己的目的;
②但人類不能不顧自然規律,為所欲為;否則,最後受傷害的還是人類自身。
◇結合材料
①中國堅持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②積極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具體措施
①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加大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
②依靠技術進步,改善能源結構,開發新能源和可持續能源;
④加強環保的法制宣傳。